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首日印象二○○七订货会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12 作者:王东,蓝有林,邹昱琴,吴妍,张翠侠

老友新朋相聚欢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01.JPG

匆匆走进展场的杨荣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02.JPG

吴俊乐趁中午的一点空闲跑到展场里来看书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03.JPG

阮小芳被手中的书吸引住了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04.JPG

一早赶来展场的袁建锋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05.JPG

本报记者与张明相谈甚欢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06.JPG

王磊与他的美女同事们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07.JPG

在现场工作中的翁向红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08.JPG

郭希增在自己的展台前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09.JPG

李木春说我们主要看客户有什么需求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10.JPG

樊国宾正在向本报记者讲述自己的好消息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11.JPG

陈光明对本报记者谈起教辅书现状满脸严肃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12.JPG

徐国强说灯箱是否能再调高一些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13.JPG

常晶觉得观摩参考兄弟社的经验很重要。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14.JPG

吴镝拿起小毛巾忙着擦脸,他已经忙碌了整整半个月。

\Images\2005-2009\sb070112T1715.JPG

李文波忙得过了饭点,这才匆匆跑去找饭辙。

展场速写

微微发福的吴镝还是那么精神抖擞,进门一坐下,先拿起毛巾擦脸上的汗。这之前,他已经在北京安营扎寨了整整半个月,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此次在北京做活动的各个环节安排妥当。此前1月4号,出版社营销部的其他同事来北京与他会合。1月6日,他们也举办了一个分销商答谢会,10日在国展举办出版社新书发布会,12日举行200万预付款签下新武侠女作家步非烟的签约仪式。这次订货会,他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多见一见全国各地的媒体朋友。2007年出版社的宣传方式和思路都会有调整,如何实现与媒体的互动与共赢,是工作的重心。饭吃到一半,吴镝匆匆离开,他还要去准备第二天的发布会。

1月7号,李文波所在的明天出版社在京丰宾馆召开了一个由三十多位分销商参加的通气会。一方面,把明天社的新书向合作伙伴做一个详尽的介绍,帮助大家理解新书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明天社还要听取大家的各种意见,并且要把这些意见集中起来,选取有益部分直接补充进下一步的编辑策划当中去。李文波说,对于图书在卖场的码放、媒体上的宣传乃至图书编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销商们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李文波说,开的是个小会,人不多,所以谈得都很透彻,对下一步的工作更有信心了。

有问有答

张 明(西藏人民出版社北京发行部经理)

●带了什么任务过来?做了哪些准备?

我们发行部分一部、二部和三部,其中后两个部专门负责民营渠道的发行工作,而这两个部门是由我来负责的。前两天我刚参加完二渠道订货会,所以在这次针对主渠道的全国图书订货会,我主要是过来帮帮忙。

●了解到什么坏消息?

目前的教辅图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由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大、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多,使得原来很多做得不错的出版社和民营公司都开始走下坡路。全国有几百家出版社、几千家民营公司都在做教辅,加上教材版本增多所带来的市场细化和成本上的增加,在今年除了极个别的出版社以外,教辅图书出版社的销售情况呈整体下降态势。举个例子,在我们西藏人民社刚推出“天利30套”的时候,市面上单以“38套”命名的教辅书就有几十种,可现在只有我们这个38套还在。

●了解到什么好消息?

这应该说是我们西藏人民社的好消息。今年除了在一楼设立教辅展位之外,我们还在三楼设立了一个藏学图书展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西藏人民社可以说拥有很好的地方文化资源,关于西藏的历史、文化、宗教、医学的图书一直都很受国内外读者的关注,而且主渠道对这类图书的兴趣也非常大。为了能够让书店更详细地了解到我们的藏学图书,我们今年专门用一个展位来展示我们的藏学图书,我们的《漫游西藏》、《四部医典》和《西藏唐卡大全》都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好书。

翁向红(中华书局市场部经理)

●带了什么任务过来?做了哪些准备?

在参加订货会之前,我们市场部负责灯箱、小海报、易拉宝等的制作,现场播放的“明亡清兴三十年”以及于丹讲座的录像也是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在书目制作方面,我们准备了常备书目、全品种书目、图书馆专供的书目以及邮购书目。现在我们的《中华书情》第三期(9~12月)正在印刷装订,明年就可以在展场散发了。

●了解到什么坏消息?

都在忙自己社里的事情,还是让人振奋的事多些。

●了解到什么好消息?

最近一直在忙《于丹〈论语〉心得》的宣传工作,而从同行那里得到的反馈意见基本上都比较正面——这很让我们欣慰,也给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通过出版阎崇年、于丹的书,中华书局在这类图书的出版上积累了一些经验,而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一定要把握好图书出版的时机。相对来说,《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版时机要好于《明亡清兴三十年》,因为先有易中天和阎崇年的图书为这个市场做了铺垫,而图书出版也几乎和于丹的讲座火起来同步,在图书销售的过程中于丹还不断地在各大媒体曝光……其实我觉得这个好消息也会是大众文史图书市场的一个好消息,我想出版界和读者对于“百家讲坛”和类似节目的关注度会大大提高,而传统文化普及类图书的旺销,估计将会成为2007年可以期待的一件事情。

樊国宾(中国妇女出版社图书策划中心主任)

●带了什么任务过来?做了哪些准备?

其实多年来订货会的订货功能早就弱化了,这次订货会我们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商机”——同以前的合作伙伴聊一聊,并在这里同作者和媒体的朋友会面,而且也会谈一些版权输出方面的事情。在参加订货会之前,我已经给部门内部的编辑进行了分工,要求他们都带着任务来看书,看同行的发展情况,在订货会结束之后我们会召开一个讨论会,研究竞争对手和市场的走向。而我们编辑所关注的主要有这样四个方面:家庭教育、女性修养、孕前养育和生活健康——这也是我们在2007年所要着力拓展的四个方面。

●了解到什么坏消息?

我参加过二渠道订货会之后,觉得生活类图书越来越多,但生活类图书的策划群体整体上士气并不高,我想这可能同市场需求有关系。拿孕前养育图书为例,有很多人在做这类图书,但很少有人真正去同那些专业大家合作,市场上的图书都是抄来抄去,而长此以往,读者对于该类图书的信任度和认同感一定会大打折扣,这对我们将来做这类图书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了解到什么好消息?

其实上面说到的那个坏消息也可以反过来看。正是因为业界对于自己的创新力没有自信,我们才会对自己即将推出的图书更有信心,只要我们坚持品质、坚持创意,以沉浸式的态度做书,就一定会得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陈光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事业部编辑)

●带了什么任务过来?做了哪些准备?

这次来参加订货会,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了解市场,学习别人的长处。我们南京事业部主要做大学教辅,但现在事业部的人手比较少,作为一名编辑,我需要参与到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包括选题策划、审稿、装帧设计、图书定价、印刷乃至发行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我提供意见,因此通过参加订货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了解到什么坏消息?

目前大学教辅很不好做,民营书商的介入使这个市场的利润摊薄,所以我们的压力也很大。

●了解到什么好消息?

出版业是一个内容产业,只要产品过硬就有可能获得市场认可,科学社、外研社、上外教社在高校教材教辅市场所获得的成功就说明这一点。同时,市场永远比产品更重要,出版社更需要有良好的发行能力来将图书推销出去——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现场录音

杨 荣(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零售连锁事业部副总经理)

作为四川新华文轩连锁分管销售的负责人,参加北京订货会对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每年到会我都会关注两大板块的信息,即出版信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到2006年四川新华文轩连锁的管理运营日益成熟稳定,营销活动越来越成为关注的重点,参加订货会可以让我更为直观了解到本年度的出版动向,出版社的重点图书和重点营销活动,从而寻找发掘与本地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营销结合点,规划设计出到更多更好更亮眼的营销活动,以拉动本地销售,引导本地市场。

刚到展会上,虽然没能观察到更多的好消息和大家分享,但我发觉今年图书质量在提高,装帧设计更加精良有特色。说到坏消息,我认为图书出版的跟风现象日趋严重,同质化产品太多。

阮小芳(贝塔斯曼直接集团总编辑)

走进展场,我会本能地从细节去观察出版商在做些什么,比如刚刚上楼时,我看见已挂出来的大幅新书广告非常抢眼。我现在除了负责贝塔斯曼书友会的采购工作外,又新增加了贝塔斯曼出版策划方面的工作,所以今年,我的上会任务有两项,第一是图书采购工作,第二观察今年的图书出版趋势,寻找发掘新的选题。

2007年对贝塔斯曼中国来说是应当期待的一年。作为一出版策划人,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策划的图书将会更加精彩。因为今年在文学方面,我们已经签下具有很强“吸金力”的一线作者,从心理悬疑小说家蔡骏开始,奇幻武侠作者江南、朱德庸、安意如等的最新作品将陆续出版面世,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好消息。谈到坏消息,就我现在对今年图书出版的观察来看,继2006年图书市场的不乐观,我对今年的市场前景继续存疑。

吴俊乐(大众书局总经理)

全国订货会是整个书业的年度大事,自从我进入出版领域后,每年的订货都会来。对我来说,我的会场不仅仅是在展场上看书,能够更多和书业同仁接触交流,知己知彼,携手共进,共同把蛋糕越做越大,才是我到会最终要达成的目的。

2006年,大众书局关掉了徐州、淮安等一些苏北的规模不大的连锁店,砍掉了加盟店。因为经过实践,我们发觉加盟店在应收款、欠款的管理上,存在很多困难,所以为了确保大众书局的品质,我们砍掉了这样的试点项目。第三,削减了一些批发项目,使公司业务更加精简、管理更加单纯化,控制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不完全是坏消息。

2006年我们有更多的好消息与业界分享,大众书局和出版社加强了信息对接,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开放了我们的整体库存,和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众多出版社也逐步开展了合作。2007年大众将进一步加大增固和重点出版社的合作力度,尤其是开放我们的库存和加大销售能力方面。图书专卖店是我们和供货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我个人觉得,出版业对市场的敏感度、产品的营销意识和自身的品牌建设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大型出版集团。作为终端零售的大众书局,今后应该加快社店通和向出版社开放自己库存、销售信息的步伐,整合资源,开创共赢局面。

袁建锋(北京科技出版社发行部主任)

今天一早就过来展场,为的是将出版社形象、出版社图书特别是阶段性重点图书,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都能比较好地展示出来。如现在接近年关,对于我们社的礼品类图书应该是个销售高峰期,现在也就要重点地展示出来,让我们客户能比较好地掌握相关的产品信息。与此同时,我来展场的任务还有了解一下兄弟出版社的情况,发现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哪些,以便下一阶段能推出更加符合市场、贴近市场的产品,同时改善自身的营销理念。

对于我们社来讲,如消息就是我们2006年开始重点开发的少儿板块迅速增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而且2007年会有更大的起色,将会增长到70%。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呢?这主要是我们在民营渠道的少儿会上,有不少经销商主动前来跟我们签合作协议,他们都认为北京科技社的少儿书与众不同,像小狗卡皮系列、穿越时空系列等非常引人入胜。而从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尽管我们的少儿图书没有价格和折扣优势,但我们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中层以上的白领阶层,内容都是以引进版为主,每推出一个产品市场反响都不错,至今共有35个系列260多种图书。

王 磊(机工社华章分社经管中心策划编辑)

最近经常看《中国图书商报》,就像此次订货会,我们已经连续三期从商报上看到不少活动预告,包括高峰论坛等,都能非常早地知道相关信息,这对于我们来讲都非常便捷。

此次我们不少策划编辑都前来会场,为的是让我们协助发行部人员将产品更好整体上架,增强系列感、整体感。而且此次机工社各个部门都集中在一起,所有部门都一个牌子,而不像往年一样把经管书等分开另设展台。此次的设计也是整体设计,以罗马柱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还发现中信社此次也在科技类展场出现,这似乎也是以前所没有的。

要说对图书市场的看法,尽管大家都认为市场不好,但我觉得市场盘子还是在不断增长的,绝对量是在上升的。就拿经管书来讲,市场份额是有所下降,但就绝对量而言,2006年比2005年也是有增长的。

郭希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

我今天上午八点半左右就到了展场,主要是忙展场各种事务性工作,一会书目、宣传品和需要展示的图书都要拉过来,并分类上架好,“你看这里就有些疤痕,需要让展览公司的人给修一下”。而且我们今年有三个展位,一个是在这个科技类展区,一个是在美术类展区,我们已经是多年的美联体成员了,同时我们在图书馆采购区还有一个,这个都需要我一会儿过去盯。

对于我们来说,有个好消息是10日下午与其他四家出版社一道,与上海新华传媒签订信息对接协议,这是我们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十个对接单位,前面九家都已经运行了。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让人担心,因为这才是第二家进行对接的新华书店,说明进展得还不是很顺利。就我们而言,只要我们开始对接了,其实对接一家跟对接一百家都是一样的。

李木春(电子工业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

从零售市场上来看,我们没有看出有什么太大的趋势变化或者利好的消息。据我了解,2007年新华书店连锁还将更加深入,他们的力量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且他们在跨区域经营等方面也会越来越多,值得人们关注以及去与新华书店沟通和协调。

此次我们带了600种新书过来,订了24个展台,重点展示一下最近新出的一些品种。但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顺着刚才说新华书店连锁会进一步加强的思路,今后计算机等科技类图书的零售对新华书店的依赖程度也会加强,而且因为一往下如在一些二级城市店里,低端一些的产品会更适合当地销售,这也将是明年这一块需要加强的地方。

就现场订货来讲,我们不抱太大的指望,主要是跟一些重点客户搞好沟通,看他们有哪些需求,配合他们做好相关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非常细致的工作。

徐国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部主任)

“这个灯箱能否再调高一些?”“这些灯箱外表的字能否互相对调?”“这个拖车放在这儿行不行,看得住吗?”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展台前,该社发行部主任徐国强在不停地跟展览装修人员交涉,一会儿指着这儿让他们修改一下,一会儿又调整了书架。

“今年我们的展台做了一些重点布置,这里是放重点新书的地方,这儿是放本科教材的,那边是放中医类图书的,一会儿我还要去四楼看一下我们要召开发布会的现场,落实相关事情。”

“对于我们来讲,利好的消息是我们2007年肯定能过亿,就拿2006年来说,都说非常困难,市场难做,但我们也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销售码洋达9000万,超预期800万,实洋也比预期多500万。”徐国强好不容易放下手中的活计刚跟记者说话,旁边的同事又在催他到四楼会场。

夏里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1月9号,我们11家师大社的社长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召开了一个碰头会,会议的主题是,在师大社纷纷转型之后,教辅不再是师大社订货会主角的背景下,2007年师大社订货会该如何来办的问题。但碰头会上,就是否继续与教育社一起办订货会,是否有必要继续专门举办师大社订货会,各家社的意见并不统一。

我在南师大社主管发行。本次订货会,和发行部门的同仁们一起,将重点推荐和展示南师大社的两个重头产品:一是“班主任培训用书”。在江苏省,省教育厅已经明确了班主任培训工作将作为一项“规定动作”固定下来,因此南师大社准备将目前在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影响比较好的南师大社“班主任培训用书”在订货会期间做重点推广,同时也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另一套重点推荐的产品是适宜于中学生阅读使用的“第二语文系列”。

对于每年一届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南师大社向来还是比较重视的:一来北京是全国出版信息汇聚之地,订货会期间各路高手云集,借此机会交流起来更为方便。尤其是外地的出版社,与一些教育官员和专家接触更便捷。二来为出版社发掘、寻找选题或做选题的深度开发都提供了便利。

常 晶(春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常晶是1月6号到的北京,她先去京丰宾馆的民营订货会转了一圈,又去京燕宾馆看了一看期刊的订货会。“感觉今年出版社去民营订货会的比去年更少了。惹眼的书?还真没见到有特别惹眼的,但民营这块儿的有些创意的确很好,他们的团队小一点,相对就更机动灵活一些。我们有一本《布老虎青春文学》的杂志,所以期刊的会我也去了,感觉这一两年期刊真的很火啊。”常晶说,她每年来订货会,主要的目的就是去看看兄弟社都在做些什么,了解了解情况,多向别人学习学习。因为一直忙于展场布置,所以还没有太多时间去展会,同行也暂时都没见到,还没听到什么有新闻价值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