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畅销书推荐走向品牌化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16 作者:钱秀中

1月13日,2007北京图书订货会闭幕。算起来,北京图书订货会已经20岁了。在这场被誉为书业“狂欢节”的盛会上,出版界出现了怎样的新动向,新的一年又有哪些好书值得一读?业内人士又有哪些新的感受与体会?本报特推出“’07订货会风向标”之焦点篇、产品篇、观象篇、感想篇,帮助您条分缕析,“看透”2007北京订货会。

焦点篇:中盘崛起,经销商会,你不能不关注的订货会新动态。

产品篇:新书浩如烟海,本报记者帮您沙里淘金,了解值得关注的新书品种。

观象篇:冷社热展、展台PK,热闹非凡的会场里上演着没有硝烟的眼球争夺战。

感言篇:现场采集的来自书业一线人士对订货会的种种真知灼见。

1月11日,中国出版集团召开的“中国出版集团畅销书推广计划·社店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大书城的经理人参加了座谈会。

“中国出版集团畅销书推广计划”借鉴了国外出版业“先畅后销”的成功经验,是中国出版集团一项大型集约化经营举措,由集团发动各下属单位,针对畅销书展开规模化推广经营:通过广泛发动平面、网络、电视媒体,组织作家签售和名家对话等多种活动,通过强化出版商和经销商的紧密配合,建立集团畅销书的专有销售渠道和卖场专架等多种手段,形成立体化的畅销书推广网络。集团每月向外发布“推荐畅销书榜单”和“在榜畅销书榜”两个榜单,也已形成了规律性的畅销书发布机制。自2006年4月启动以来,共计推荐畅销新书90余种,其中,半年内销量突破5万册的有20种,9个月内销量超过10万的有8种,引起了不少经销商的关注。

在对中国出版集团畅销书计划的效果表示肯定的同时,参会的书店代表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上海书城总经理蔡国诚说,2006年中国出版集团的图书在上海书城的销售比2005年上涨20%,超过了书城的平均增长,由此可见畅销书推荐计划的成效。他认为中国出版集团畅销书推广计划要逐渐实现品牌化、个性化和细分化。所谓品牌化就是,如果榜单推荐的图书70%~80%都能真正实现畅销,那么这个榜单就能引起书店的重视,形成良好口碑,产生品牌效应。其次要重视每个区域市场的个性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图书销售高峰期。例如在上海市场,因为上海书展的原因,每年的8月是图书销售高峰,而且上海各大媒体都会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刊发书讯,如果出版社选择8月推出新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细分化,一本书的畅销不仅靠出版社,而是整个出版发行环节的贡献,中国出版集团在这方面应该实行实质性的绩效考核。

重庆精典书店的杨一表示,畅销书的运作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并不是发行员把书发到书店就结束了,进了卖场的图书能放多久,能卖多久,也是值得重视的。如果发行员开始接触书店时能把工作做得更细腻,将会提升20%的终端销售。北方图书城的赵毅也谈到,如果出版社能在图书没上架之前就为书店的促销造势,对于图书销售非常有利,希望中国出版集团也能重视与地方媒体的联系与配合。对于一些有创意的营销活动,社店双方要加强细节的沟通,让营销活动取得最大收益。

深圳书城的于文凯则认为,诚然卖好畅销书很重要,但是更要强调常备书,希望中国出版集团能给予书店更多的常备书。对此,广州学而优书店总经理陈定芳表示赞同:将别人卖得好的书卖好并不体现书店的能力,将别人卖不好的书卖好,卖不动的书能卖动才是我们的追求。书店不仅应该关注畅销书,把更多的好书、深层阅读的书推广才更有意义。中国出版集团可以将畅销书推荐计划的经验运用到非畅销书的推荐上,非畅销书的推广方式可以是到大学、书店做签售,从不同的层面推进图书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