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提问书业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1/13 作者:田丽丽,刘海颖,邹昱琴,张红玫,李雅宁,蓝有林,孙珏,王东,李丽,温君

\Images\2005-2009\20090113T0201.JPG

■商报专题报道组

■编者寄语

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不仅是展示大会,更是交流大会。金融危机的到来为今年的订货会带来了更多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来自各方的声音也因此尤其多,不管是出版方还是发行方,不管是高层、中层还是基层,都纷纷关注书业,建言书业,其中既包括对时下书业所处大环境的分析和判断,也包括对书业在2009年发展态势和走向的预测。本报在此特别撷取各方与会人士关心的焦点问题进行呈现,诸如展位为何逆势增多、书业的收缩与扩张、经销商如何看市场、金融危机是否为书业提供了机会、书业成本如何变化、香港台湾地区书业态势如何,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以期助益业者对书业在新一年中的发展动向、发展空间有了初步的判断,并有利于其在不断深化的认识中调整思路,同时更好地实施发展战略。

提问1 展位为什么逆势增多?

200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恰恰创下了2009个参展展位的历史之最,港澳台地区出版机构也达100余家。这是21年来订货会首次出现展览中心展台、饭店和活动场地全部爆满的场面。在各行各业步履维艰地应对金融危机时,红红火火的200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充分彰显了书业人对2009年的信心。

据了解,今年的图书订货会展位布展首次由各出版单位亲自“操刀”。许多出版单位都对这个权利进行了充分利用,在布展上都颇具匠心,凸显设计理念。如中国出版集团把现代时尚气息完美融合在古典造型中,时代出版传媒集团则以清新的蓝白色调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全国城市出版社发行联合体的拱柱造型极具特色,江西出版集团则着重体现赣版文化的“红色”特点。

除体现设计感外,不少出版集团都增加了参展展位和面积。江西出版集团的展位由去年的7个增加到今年的14个,加上专业社的展位,一共有20个,总体面积也增加了一倍。“展位和面积增加了,集团参展的精品图书也随之增多,既能够充分展示赣版图书的形象,也能增强集团的影响力。”江西出版集团图书音像部部长张德意这样回答展位增多的原因。

广东出版集团的展位今年增加了6个,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思铭告诉记者,虽然经济危机正席卷各行各业,对书业也产生了影响,但“越有危机,越要全力以赴提高竞争力”,这是该集团此次大规模增加展位的主要原因。此外,该集团还首次把作者带到订货会“现身说法”,以增强产品的影响力。“广东的出版资源比不上北京、上海,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多做有特色的营销活动,多开发一些精品”,记者在该集团展位了解到,此次参展的图书中,新书品种的比例比往年有了大幅提升。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此次的展位数量为14个,比去年增加了两个,集团内部人士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该集团自去年成立北京华洋图书发行有限公司以来对市场更有信心了。记者也发现,该集团展位上的多处宣传语都锁定在这一新机构上,例如“撷集华采,行之五洋”内含“华洋”名称,又例如“出版商的服务商”使读者能看出其凭借全国总发资格,既可服务于本集团,也可服务于全国其他出版商。

记者同时了解到,单体出版社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展位数量,主要是因为产品的扩容,而且“好书很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市场部主任赵志刚表示,该社2008年的产品约有一千五六百种,在本届订货会上进行了整体的规模式亮相,该社也为此特别增设了两个展位。在此基础上,其展位布置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一般按出版分社将展出图书划分为人文类、法律类、教育类、工商类等,今年则把产品划分为教材精品、大众精品、学术精品,突出了该社以教材为主、以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产品结构战略。据了解,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展位也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了8个,据该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方面是由于该社的地图、挂图、旅游图书、教辅图书等各分类板块均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另一方面是由于该社将在2009年迎来55周年社庆。此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社也都增加了展位。

不少出版单位虽然没有增加展位,但是却扩充了展位面积,以陈列更多的产品。全国美术出版社联合发行集团总经理助理娄张兴告诉记者,虽然美联体的展位没有增加,但是面积却扩大了近一倍,“就是因为金融危机,我们才要更好地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娄张兴很坚决地说。            (田丽丽 刘海颖)

提问2 经销商对市场看好还是看淡?

在200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就2009年销售升还是跌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上会和没有上会的书店经销商。总体来讲,受访的经销商都明确感受到了大经济环境下的压力,但是压力之下并非没机会。而“马太效应”在这一过程中会凸现,小书店将面对更大的生存挑战,而大经销商将在这个过程中锤炼自己把握机会的能力。

卓越网的副总经理石涛告诉记者,卓越网的图书销售在2008年前三季度以100%的速度上升,但到了第四季度,销售增幅明显回落。但石涛在分析销售数据后认为,2009年的销售前景并非一片黑暗,“刚性需求的图书”不会减少,如何发掘读者刚性需求图书将成为营销工作的重点。

上海博库书城的情况和卓越网类似,其总经理何建华告诉记者,销售增幅在2008年四季度有下降的表现,特别是社科文艺类书下降明显,可是同期文教书的销售却有所上升。何建华分析认为,除上海整体消费“降温”这个因素外,第四季度缺少热点书、畅销书也是导致销售下降的另一重要诱因。在2009年,上海博库将加大院校和公共图书馆市场的开发力度,因为上海博库在科技类图书品种和图书馆服务数据上具有优势,最近中标了不少图书馆,这让何建华对2009年的销售充满了信心。

甘肃广场书城总经理朱洪兴和南京大众书局市场中心总监助理金立告诉记者,他们看好2009年的销售前景。金立认为,客观上来说,在危机之下,读书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之一,读书既是低消费的娱乐活动,又能提高人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当然这也就给经销商提出一个课题——如何向读者传递健康向上的阅读主题。现在,大众书局已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内容提供商,这种内容提供不仅体现在单一的图书销售上,更体现在从图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营销活动上,这些活动给读者提供图书销售以外的增值服务。金立认为,营销力和执行力一直都是大众书局的强项,这两项能力正是对抗危机的最有效的利器。

如何将文化的抚慰功能发挥出来,将是2009年营销能力的重点。辽宁北方图书城的副总经理马洪江在参加完中国图书商报社与外研社合办的社店合作高峰论坛后对记者说,人们在讨论经济危机时,要特别注意文化本身对世界的作用,只有认清楚这个本质,才能在危机中找到提升销售的机会,也才能真正实现一个文化传播者的职责。他认为,单纯谈“升”或“降”并不能起到有效作用。

和大书店相比,2009年的个性书店将面临更严重的生存危机。广东学而优书店总经理陈定方说,学而优将力求平稳,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网上书店,学而优的网上店在春节后将正式开通。山西稷山席殊书屋经理裴刚虎对2009年的销售趋势看淡,他说金融危机对书店的影响从现在开始已经隐约显示出来,比如去年同期每天销售1000元,今年可能就是600至700元。做教辅图书的好些,做社科书的也就无外乎吆喝加慎重了。

总体来看,对2009年书业销售表现,经销商基本上都持乐观态度,而这种乐观并非来自对大环境的看好,而是来自对自身工作努力的信心。就如江苏新华集团的采购经理秦俊俊所言,我们更愿意踏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邹昱琴)

提问3 书业是扩张还是收缩?

2009年,各地新华发行集团将迎来新一波“扩张潮”。记者了解到,除福建、山东、浙江等地侧重精细化运作、维持现状外,大批发行集团计划在今年开始新一轮扩张。此外,记者在出版领域听到的回答也多为“稳健增长”或“大发展”。持扩张观点的出版社负责人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在经济形势不好的背景下,实力弱的出版社或民营策划机构首先被淘汰,因此有实力的出版社应该在这时候趁机抢占这部分市场份额;第二,经过前几年的积累,选题、作者和渠道资源都达到一个发展黄金期,因此会实现较大发展。

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总经理涂华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目前书业虽亦受金融危机的波及,但影响不会太大。强势的发行集团拥有高效率的现金流,与中国内地庞大的读者群相得益彰,反而在当前形势下有机会快速增长。涂华称,今年江西新华发行集团目标制定要求较高,计划一般图书销售增幅20%,馆藏和大中专教材销售增加50%,第三方物流业务增加100%。同时,今年集团将重点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和卖场装潢改造,计划在3年之内使网点建设的总面积翻一番。

全力推进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是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今年工作的重点。据集团董事长倪志敏介绍,集团拟从2009年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先易后难、分期分批指导各单位完成17个市公司、5个专业公司和62个县分公司的三项制度改革工作,为集团的整体上市和跨越发展夯实基础,并在做好教材、教辅等主业的同时,把“卖场业态创新”作为2009年重点工作之一,以“突出图书主业,发展相关业态”为目标,通过实施业态创新,优化经营结构。2009年,该集团还将在强化主业的同时,围绕大文化产业,运用“双品牌”经营架构,在提升新华书店传统品牌价值的同时,着力打造“华仑”自主品牌,积极发展“华仑书店”、“华仑传播”等多元业务,使其成为集团未来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将着力推进新华传媒服务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发展质量的提高。同时,该公司将充分利用当前行业深化体制改革及资本市场低成本扩张的有利机遇,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经营手段推进主业发展。门店调整和网上商城(一城网)业务的推进将是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工作的两大重点。

“为应对网络和电子书对传统业务的冲击,2009年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将重点加强网上销售业务,并积极与电子书生产商洽谈,开拓电子书销售业务。”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总经理黄思铭告诉记者。

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公司也制定了近期发展规划,计划在未来5年实现4大目标:一是力争销售总额、人均创利、劳动生产率年均递增15%,利润总额年均增10%;二是争取新建、扩建市县中心书店10余个,形成以海口、三亚、儋州中心书城为龙头,其它市县书店为骨架,专业书店、超市网点、乡镇便民书店、校园书亭等为补充的现代出版物市场连锁营销网络;三是按照连锁经营业态要求,改造现有图书信息网络,进一步优化流程,完善运作机制;四是扩建物流配送中心,提高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强化配送服务功能。

青岛社副总编高继民表示,2008年青岛社的销售实洋比2007年增长了22%,2009年计划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增长10%,图书的实洋突破3个亿。其扩张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经过前些年的发展,青岛社已经有了雄厚的资本积累。在2009年的市场情况下,资金链非常重要,资本能发挥更大作用。第二,产品线会进一步扩张,实用、有竞争价格的大众产品将会增加,同时还会增加高端产品的品种,并增加产品板块,推出明星书。第三,进一步拓展渠道,与新华、民营和网络书店进行更加深入、充分的合作。在经济形势不好的背景下,书店也要压缩成本,肯定会首先选择那些好卖的产品。与此同时,出版社也在选择,即与那些讲信誉、回款好的出版社合作。这样的双向选择与强强联合,会形成强者愈强、弱者被淘汰的局面。 (张红玫 李雅宁)

提问4 金融危机对书业是机遇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王珮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金融危机,经济学界有很多预测,但他认为未来出版业的形势还是比较乐观且有新的机会,建工社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可以在已占30%以上的优势专业领域,通过适度增加品种和规模到另外2/3的空间里获得更多的资源;二是加强过去重视不够的建筑文化出版,并通过挖掘大众渠道进行普及;三是通过数字出版这一朝阳产业,将多媒体出版与纸书出版进行有效融合;四是可以借金融危机这一机会,利用版权引进和输出在世界范围内争取话语权。他说,该社的《奥运建筑总览》输出的英文版、法文版就有3000套左右,总印数已超过1万套。

“近年来,我们主要出版MBA/EMBA、经济学、心理学和商务英语等引进版图书,2008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让我们在引进版权时实际所支付的版税更少,从目前看来,这种情况在2009年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所以说版税成本的减少对我们来讲是机会之一。”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陆瑜对记者说,前段时间,她去参加的MBA年会有120多家MBA学院参加,参会高校人士普遍反映最近的报名人数都在增加。因此,在她看来,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就业压力的增加将刺激人们不断充电,对于像MBA/EMBA、经济学等这类高端图书和教材反而很可能是个机会。另外像儿童教育层面的出版也将持续发展。这一观点也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总编室主任吕卫真处得到印证。吕卫真说,近期数据表明,虽然今年我国出版物增长的速度可能趋于减缓,部分图书板块的销售甚至有所下滑,但唯独童书板块却呈现增长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助理费小琳也并不认为金融危机会在短期内对书业产生多大影响。据她透露,出于提升出版社在卖场的影响力,该社正计划成立大众图书出版中心,利用原有优势进行延伸,预计在2009年将有30种至50种通俗读本出版,如目前出版的“妙趣横生系列”,该社下一步还将介入艺术和科普图书出版领域,同时推出比MBA更简单一些的EDP企业培训用书,目标均为将长销书做成畅销的大众类读物。

而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公司自2008年开始也高举引进和原创两大旗帜,当记者问及在金融危机到来之际该社仍大规模引进多种重磅图书出于何种考虑时,该社总经理刘丛星表示,两方面的优势让他们对未来颇有信心,一是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共同成立该合资公司,背靠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和渠道优势均非此前可比,二是有数据显示,国际上不少出版公司正是在1929年大萧条之后崛起的。广东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曾伟教授尽管认为金融危机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冲击,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实体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时,实际往往是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这从能量守恒定律也能得到印证,冷与热肯定是对应的,因为这一阶段最需要交流和传播,需要寻找解决方案,而这对图书业来讲无疑是个大好机会。    (蓝有林)

提问5 书业成本继续上升还是下降?

在此次图书订货会上,受访者对于2009年成本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各持己见,但口径比较统一的是,纸张成本会回落,之前因为纸价上涨而涨上去的书价调整却并不大,尤其是价格弹性小的专业性图书价格已经被市场接受就没有调转回来的必要,而此外的社科、文艺及大众类图书价格也变化不大。其他的人力成本、营销成本则依据出版社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有较大差异,仓储、物流成本稳定中略有升。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总经理周中华认为,书业这些年来的经营成本与其他行业相比已经相当低了,成本领域可作为的空间还很大。如果华章将2009年的成本分两方面来看的话,营销、人力成本等软性部分会上升;而由于纸张价格的回落,硬性部分的成本降下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书的价格并不会随之调低,一些重头的图书反而会根据市场情况调高价格,毕竟图书不等同于功能性产品,并不能单纯依靠纸张来断定其价值。

经济危机是个大环境,并非针对某个企业,因此,危机并不能成为搁置企业发展的借口。企业成本跟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关,跟大环境的关系并不大。2009年的大众消费心理会有所变化,以往超前的、投资性的、显性的消费模式有望回归理性,这给书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但不管怎么样,在任何大环境下都应该努力探寻依靠自有品牌创新、转向价值增值的成长模式,出版企业也是如此。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少出版社已经开始关注人力成本控制。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认为,2008年的书业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成本控制与企业管理能力的竞争,出版企业如果能够对现在人力成本降低的现状善加利用,同时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优化上下足功夫,那就必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更强的优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宏认为,由于出版社目前并非纯企业体制,因此2009年的人力成本并不会有下滑,但如果2009年的整体业绩有所下滑,就会对2010年的薪酬标准产生直接影响。张宏还表示,2008年下半年在纸张价格下调的同时,很多纸厂为了业绩而进一步让利,创下了纸价新低,但在2009年纸价应该会有所回升,因此上外教社在去年年底购进了一定数量的纸张,用来抵消今后纸价波动对生产的冲击。

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宋建民表示,该社2009年在人力、纸张成本上的投入会比较稳定,但基于“布袋玩偶”系列产品等全新领域的开发,在产品营销和渠道开发的投入会增加。中国铁道出版社副总编辑郭宇则表示,该社人力成本预计会上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加工编辑团队,来扩充整个出版社的基础性力量。但他认为,人力成本是一个隐形的数目,虽然说2009年是一个“人才抄底”的机会,但具体招什么样的人还要跟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并不是单纯的招聘廉价劳动力。 (孙珏 王东)

提问6 台港地区书业态势如何?

虽然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李锡东脱口而出的“哀鸿遍野”有些夸张,但台湾出版业一年不如一年的确已是不争的事实。于一片叫苦声中,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天龙图书有限公司、台闽书城有限公司老板沈荣裕却在8日举办的“2009年两岸(四地)出版交流展望座谈会上”颇为乐观地预言,2009年台湾出版业不会更糟。沈老板的自信源于他经营的简体字图书销售节节看涨。他认为经济不景气时喜欢读书的人照样会读书,经济衰退的阴霾丝毫没有阻挡他的进货热情,他去年一年往返大陆20多次,逆势操作反赢得销售满堂红。

但像天龙图书公司这样能够逆市增长的企业毕竟很少,大多数台湾业者还是“经营得非常辛苦”。本次北京图书订货会港澳台地区共15个展位,由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中华商务贸易公司和香港教育科学出版公司三家组成。台湾地区此次参展仍由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统一组织、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协办,但今年的参展单位有所减少。中图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往年台湾地区各家出版公司自行设计展位,派专人负责接待,今年则是参展的15家公司联合展出,与会人员减少,这些都是为了节约成本,另外今年的图书品种较往年也少了很多,这都与台湾地区出版业连年下滑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关。

在市场更开放并遭受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洗礼的香港地区,目前图书市场基本平稳,业界预测危机影响可能要延迟数月乃至更长时间才会显现。前来参加订货会的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叶佩珠告诉记者,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香港图书市场景气状况确实不如上半年,特别是9月、10月、11月的图书销售明显下滑,但12月又出人意料地成功反弹。从新书出版来看,2008年香港市场整体呈现繁荣景象。本来,7月香港书展前,大批新书已集中上市,叶佩珠说她们估计下半年的新书出版数量肯定减少,但没想到,香港各出版社下半年依然积极推出新书。不过,叶佩珠也表示,虽然目前香港市场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她们估计到今年4月左右,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还是会显现出来,或者更迟,就像在1997年那次危机中,书店最难过的日子不是1997、1998年,而是1999年和2000年,所以她担心,香港书业最困难的时期或许会在一两年后到来。不过,她又表示,香港地区的书业和内地、台湾地区不同,因为不曾大繁荣大发展,经济形势好时书业也不见得特别红火,所以香港地区的出版人能够处变不惊。

主要进出口面向高端白领人群图书的香港中华商务贸易公司参展人员也对记者说,由于2008年大事不断,一定程度上读者的注意力有所转移,不过教材类图书变化不大,从公司总体业务量来看比较平稳,但面临当前经济形势,预测2009年的发展状况,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李丽 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