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新世纪十年:守正出新正当年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2/28 作者:任江哲

\Images\2005-2009\tk071228T0503.JPG

记者手记

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聊天,永远不会觉得乏味。他永远有说不尽的话题,出口皆是典故文章。

他精通全国各地方言,每到一处,都几乎被当地“土著”认为乡党。

他德语说得十分纯正,与洋人沟通,每每引来啧啧称叹。

他说话永远轻声细语,娓娓道来,让人不由放松了绷紧的神经,放缓了浮躁的心情。

他熟谙商务的历史,信手拈来,往往令聆听者肃然起敬。

他喜欢提携后辈,言传身教,让传承与创新的商务精神得以一脉相传。

他身上有着淳厚的儒雅之风,走近他,如坐春风,如沐艳阳。

他有着浓浓的贵族气质,无论是大节还是细处,与商务的风范浑然一体。

他永远带着厚重的书卷气,举手投足,与商务的风骨契合之至。

写这篇手记,想来容易,其实很难,因为熟悉,因为感慨,因为景仰。

和他在一起,你会有一种感觉:商务印书馆的老总,就应该是这样的。

记者:杨总您好!从您1996年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到现在,已经十一年的时间了。这一时期,既跨越了商务建馆一百年之后承前启后努力奋进的十年,也是商务在新世纪继往开来彰显风采的重要历史时期。可以说,您是商务印书馆一百年之后十年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实践者。那么,在您心目中,对商务这110年是怎样进行阶段划分的?您认为这十年的商务展现出与百年前哪些不同的特色?有哪些创新?

杨德炎:简单来说,商务印书馆这110年经历了从创业,到发展,到辉煌,到重挫(被日军轰炸),到恢复,又到解放后重生、“文革”后再创辉煌的一个发展历程。解放后的划分更加简单一些,因为之前有一段时间商务是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时代出版社等合在一起的,后来才恢复自己的名字开始独立出书,这其中值得书写的还是很多。

我觉得这十年的商务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继承商务传统,出版了一批有“商务”特色的好书,始终站在出版的前沿。这十年间,商务围绕两大传统特色出书,即中外语文工具图书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始终追求高质量、高品位。我曾经请教过商务历史上的一些元老,包括我的前任同一个问题:在已经熟知的范围内应该怎么做?得到的答案是统一的,即延续商务一贯审慎持重的风格,在继承中发展,以原有的两大板块为核心产品。如果离开自己熟悉的轨道,容易走弯路甚至出乱子。二是开辟一些新的出版领域,如经管图书、对外汉语图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商务也没有冒进,而是做了大量的培育和铺垫工作,因此一上马就做得比较成功,如与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合作项目,其中《蓝海战略》一书目前已经销售了40万册。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著作室,经过十年的努力,联络了一大批当代著名的专家、学者,包括很多的后起之秀,出版了系列原创图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汉译名著、商务文库,已经成为两大支柱产品外的两个重要分支。三是紧跟现代出版技术。我到任后,就给馆里所有的编辑都配备了电脑,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也受到一些非议,但我们坚定不移,电脑技术的使用是现代出版的基础,不普及电脑,就会永远滞后于时代,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十分正确的。在之后的发展中,商务在技术方面也始终走在前面,信息中心、局域网、包括现在的数字出版,商务都在积极探索并努力践行。四是培养了一批一流的编辑人才。商务曾经的辉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大量的专家型编辑,这同时赋予了商务厚重的底蕴。商务有一整套管理方法,并且传承了下来。所有的员工都要通过很严格的培训程序,不仅培训业务,还进行馆史、商务出版理念等教育,老人带新人。同时我们还利用自己丰富的社会资源,请各方的专家、学者来讲课,这是其他一些出版单位非常羡慕的。正是有了这一整套完整周密的培训程序,商务的品位得以沿袭,商务的质量得以沿袭,商务的底蕴得以沿袭。

记者:谈中国出版史,肯定躲不开商务;谈商务印书馆,也肯定躲不开上个世纪前三十年的辉煌,躲不开张元济、王云五等出版大家。有人说商务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创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呢?

杨德炎:那确实是一个堪称辉煌的年代。我想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们商务的创始人,包括加盟商务的文化泰斗或者智者,提出的开启民智、昌明教育的理念很重要;其次,以张元济为代表的先辈他们有学术功底,他们结识了一批中国学术大师级的人物,如蔡元培等,这为出版行为添加了重量级的砝码;另外就是当时中国文化的发展土壤有利于出版业的成长。同时,在当时的中国出版业,商务印书馆是凤毛麟角的,有着广阔的扩展空间,商务当时通过教科书的全面推广和普及文化,掌握了雄厚的资金,靠这些资金来支持它的学术出版活动,由此得以鹤立鸡群。这样的高度,我认为是很难逾越的。但是现在出版业在资产组合上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今后在这些方面会有突破。从这个角度说,商务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辉煌到目前为止是空前的,但不会绝后。

记者:中国的百年老店并不多,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保护这些百年品牌。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商务印书馆都毫无争议地是中国出版业的第一品牌,在这样一个大的品牌机构里领军十一年,并使其不断地发展进步,我想您一定有很多的感慨,能请您谈一谈对一个百年品牌的管理心得吗?

杨德炎:百年企业,传承非常重要。从我的角度而言,传承和发展同样重要,没有商务印书馆前人的出版理念和积淀,就没有商务的今天。传承的含义非常深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成理解并且做到的,有的老企业抛弃了传承,就没有了成功,还有现在很多知名的企业,没有历史,也就谈不上传承。当然只有传承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展和创新,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记者:不久前结束的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这无疑为中国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利好和契机。您认为应该如何乘十七大之东风,为商务这一百年品牌插上新的翅膀,从而实现再创辉煌的目标呢?

杨德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体现了中央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其中对改革和发展讲得也比较透彻,我认为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中国出版业面临一个新的起点。出版一定要放在大文化环境下来做,要与广电、新技术、电子出版等等其他传媒交融,组成大的内容产业,而不能局限在图书这个小板块里。现在商务是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重要成员。我相信,商务有品牌,有资源,有队伍,有技术,商务人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有激情,一定能够把握历史良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乘着集团这艘旗舰破浪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