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商务的绅士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2/28 作者:田丽丽

\Images\2005-2009\tk071228T1402.JPG

陈羽伦 1920年生,福建福州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后赴国外学习与工作。1950年回国。曾任五十年代出版社经理、常务董事和编辑,后任外文出版社编辑、商务印书馆编审。曾负责编辑许国璋教授编著的《英语》课本、张道真的《实用英语语法》、王佐良的《英国文学名著选注》等。1981年负责创办《英语世界》杂志。

当徐徐展开商务印书馆110年员工合影时,很多人都会指着第一排中间那个身着翠绿中式袄的老人问:这是谁?

提及此人就是《英语世界》的前主编时,发问之人的脸上多半会显出恍然明 。没错,他,就是陈羽伦。

第一次见陈老,在他位于方庄的家中,冬日上午十点钟的阳光正是和煦,在客厅稍等了片刻,一位满头整齐乌发的老先生拄着拐杖走了进来,“呵呵,都是染的,新技术,很方便,梳一下就行了。”陈老爽朗地笑着,眼神里闪着慧黠。许是早年留学经历所致,陈老是个对生活很讲究品位的人,直到现在每天穿什么衣服都要自己选择搭配,而早上起床后也必要把自己修饰得整洁方出门见人。

听说拍员工照那天,很多商务的老员工都去了,见到这么多老朋友,陈老特别高兴,但毕竟已90高龄,很多人的名字都要想上那么一小会儿才叫得上来。然而,你若和他提起商务印书馆,提起《英语世界》,老先生那股精神劲儿一下就来了,许是生命中“商务”二字占了太多的分量。

1943年从西南联大毕业后,陈老到印缅为与中国军队一起作战打日本的美军作了一年翻译,此后就赴欧美等国留学。1950年,陈老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回国,当时有许多选择,然而当朋友介绍他去商务印书馆时,他欣然应允,“那时候,商务印书馆在我们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能去商务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陈老如是说。这一呆就是一辈子,五十几年的馆龄,陈老和商务一起经历着风风雨雨,即使“文革”中被当成特务打折了一条腿,他也再没挪过地儿,陈老对商务的感情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而对自己一手创办的《英语世界》,他更是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关心。

1981年外语热时,馆里决定创办国内第一家英汉对照的双语刊物,这个任务落在了陈老身上,《英语世界》初创时,馆里条件有限,既无资金又无人力的陈老一个人既是主编又是杂工,什么事都是亲历亲为,用陈老自己的话说,他舍得“卖力气”。利用自己和英语学界的密切交往和联系,他发动英语界的各路熟人,短时间内就把这本杂志办得风风火火,打开了局面,成为国内同类期刊中的翘楚。1997年,《英语世界》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编校质量奖”,1998年荣获新闻出版署评定的“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0年荣获“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和“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1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定为“双奖期刊”,光荣跨入“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再次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2004年再度入围“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二十多年来,《英语世界》总发行量已经超过4000余万册,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同时也向东南亚、英美等十几个国家发行。在庆祝《英语世界》出版发行200期的座谈会上,与会的编委、顾问们语重心长地回忆说,《英语世界》所以取得成功,和历来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办刊方向,选材注意内容新颖,趣味隽永,丰富多彩,深浅结合,雅俗共赏,便于自学,讲究文章的知识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富于时代感和思想性是分不开的。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杨牧之曾专门撰文《美丽的通天塔》,其中称赞道:“《英语世界》不仅仅是英语的世界,更是英语和汉语构筑的一个丰富多彩的人文与科学,自然与社会,个人与宇宙的大世界……《英语世界》实际上就是一座不断修建的通天塔。”

看着自己精心培养的“孩子”茁壮成长,并得到如此赞誉,陈老怎能不欣慰?如今,在陈老房间最显眼的地方摆着一张放大的《英语世界》封面照片,这张照片是陈老家中最大的照片。

在采访中,陈老不止一次地询问:“你觉得《英语世界》办得好吗?好在哪里?和其他英语杂志比呢?”对《英语世界》的关注溢于言表。

《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和《参考消息》,这三份报纸是陈老每天必看的。每天他还准时收看凤凰卫视资讯台。对英语的关注更是一种习惯,他每天早上准时收听《空中英语教室》,只是由于精力较往年有所不济,才于今年下半年中断。

退而不休的陈老返聘回《英语世界》后,继续操劳着,直到八十多岁高龄方才真正休息。谈起《英语世界》未来的发展,陈老说:“出版得有自己的特色,要能吸引读者,当前同类杂志竞争太厉害,现在的《英语世界》虽然也花了很多力气,但还可以做得更好,当然我说的很容易,其实做起来没有这么简单。”

对于110年后商务印书馆的发展,陈老自信地说:“商务是出版界资格最老的,也是最好的,我一点都不担心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