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精诚团结 共建和谐外研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11/18 作者:徐秀芝

■徐秀芝(外研社党总支书记)

\Images\2005-2009\11180006.JPG

外研社党总支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抓勤政工作,使出版事业快速发展,又做党务和廉政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为创建学术性、教育性、多种媒体出版为一体的出版集团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外研社党总支现有党员196人,分属6个党支部。其中,学校编制党员51人,占26%,流动党员145人,占74%;本科以上学历175人,占90%;女性132人,占67%。

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基础上,外研社始终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严格贯彻执行出版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党政班子把防止忽视导向、唯利是图、格调低下等不良出版倾向问题作为首要问题来抓,要求全社干部和员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大对重大选题把关和各类出版物审读力度,始终把抓导向作为出版的首要任务。外研社始终坚持不买卖书号,严格杜绝有政治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伪科学和格调低下的出版物流入市场。由于牢牢地把握了出版方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外研社党总支始终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坚持把快速发展、提高综合实力放在首位,坚持党政一张皮,同耕一块田,同心协力抓生产经营和管理。在日常运转中,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党政领导及时碰头商量对策,以便排除障碍,使生产经营不断开创新局面。

除了保证出版方向的正确,党总支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协助社委会制定出版社发展的大政方针,确立出版社的战略发展方向。

正是因为战略规划思路的正确,外研社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近几年,在出版主业取得较大成功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扩张规模,外研社党政领导班子又及时提出了多元化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党总支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注重培养和管理干部。在中层干部的任命工作中,总支注重考察、推荐、培养、教育干部,加强干部管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外研社已经建立了一个高效率的社委会领导班子,他们懂经营、会管理、肯奉献,成为外研社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外研社长期快速发展的保证。

无论是党总支班子还是社委会行政领导班子,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发扬民主,联系群众,努力工作,求实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党总支和各支部与行政领导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了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总支委员们全是双肩挑干部,每一位委员都兼任行政职务,都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在工作第一线,他们注意联系群众,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进而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实践中起监督保证作用。增强了党政团结、党群团结和干群团结,提高了企业凝聚力。

2007年5月,由于中央任命李朋义社长为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兼副总裁,外研社因此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名誉社长李朋义同志的指导下,新的社领导班子已经形成了能议事、敢决策的坚强领导集体,基本实现了党政齐抓共管、个人分工明确,班子成员之间同心同德、互相配合的良好工作氛围和工作局面。

外研社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辉煌的业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构建了和谐的大环境。目前,外研社领导班子精诚团结,管理干部创新实干,员工队伍爱岗敬业,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形成了企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建设和谐大环境过程中,我社党总支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核心保障作用。

党总支制定并完善了《外研社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强化责任目标管理,把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细化分解,量化到人。我社对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书记、社长负总责。实行“一岗双责”,即每个社领导不但要对所分管的业务工作负责,而且要对自己所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各部门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责。党总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社内凡是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问题,全部都经过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一直以来,我们在重大选题管理、书号管理、年度预算审批、资金管理、大件物品采购、基建工程管理和选人用人等方面,都坚持了集体研究、重点把关。

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外研社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每一个外研人都能深深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社工会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员工业余活动,为改善各单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加强职工的团结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我们组织了外研社乒乓球联赛活动、爬山比赛、跳绳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既锻炼了员工的身体,又磨练了大家的意志。2004年初,我们又组建了外研社艺术团,进一步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员工的文娱活动。党总支与工会注重面向全体职工做好“送温暖”和帮扶助困工作,看望生育职工,探望生病住院职工,慰问离退休老同志。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归属感,提高了企业凝聚力,企业在和谐文化中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