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国书业框架结构简述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5/10/14 作者:孟叶

在中国,与其他行业相比书业是有其特性的。其一,出版社必须是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才能够成立的,在出版行业实行的是审批制而非登记制;其二,虽然还没有《出版法》,但对图书内容、销售权限等方面还是有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如涉及军事机密、色情等内容都是明令禁止出版的,在全国进行书店的连锁经营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获得审批许可的;当然,所有的出版社都是国有的,私人还不能够成立出版社,但私人可以开设经营图书零售的书店,自中国加入WTO后图书分销领域也开始对外开放,经过一定的程序审核后私人可以获容许从事图书的批发 和零售经营。

从整个产业链条看,上游的出版社有500多家,其中许多出版社成立之始就明确了自身的主要出版领域,并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成为某一领域重要的出版商,从他们的名称上就几乎可以判断出,如电子工业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有一些出版社社名前冠有“中国”或者“人民”,这类出版社多设于北京,它们中不乏极具实力、声誉卓著的大社强社,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等。

从时间看,大多数出版社的历史在50年左右,那些经营运作规范、品牌特色鲜明的出版社多出于此;成立只有10年或20年的出版社虽然年轻却很有活力,而有百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则可视为中国出版业的标志。

从地域看,在中国的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集中了全国近1/3的出版商,而在其他20多个省市也分布有多家出版社。近几年来在整个中国图书行业正在进行集团化等方面的改革,这直接导致现在出现了诸如中国出版集团、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等大型的、带有地域等特色,而面向全国经营的出版商和发行商。

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出版力量——派生于中国高等院校的大学出版社,如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都在书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处于书业产业链条下游的图书经销商和零售商们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他们的管理、实力、品牌都大大提升。从几个方面你可以发现中国图书市场巨大的潜力,正是经过这些图书的经销商和零售商们得以释放,终端读者的满意度也因为许多人出色的经营而日益增加。他们中既有颇具个性的学术书店、专业书店,也有日销售额惊人的大型书店。超级书城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目前在全国有几十家之多,其经营面积(以图书产品为主)都在一万平方米以上,所卖图书品种在20万左右,这些书城反映出来的图书销售趋势变化和数量越来越成为书业风向标,你可以从“大书城图书销售排行榜”中了解很多的信息。其最有意义的数字是,北京图书大厦在2004年9月4日创造了日销售额最高纪录天销售图书达413.2万元(按图书平均每本20元计,即该日仅此一家书城售出206600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