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出版商机何处觅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7/14 作者:刘观涛

■商报记者 刘观涛

之前,本报曾经针对有关奥运方面的图书做过不少报道,北京出版社还为此专门成立“奥运类图书编辑部”,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等在内,也已出版了不少此类图书,诸如《奥运礼仪行为工程:2008公民礼仪手册》《奥运来到中国》《奥运人生》《五环下的荣耀(寻访浙江的奥运会和全运会冠军)》等,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如今,随着2008年奥运会进入倒计时并越来越近,出版业除了像已在语言学习类和体育时尚类等领域有所作为外,是不是应该从多个角度从中觅到商机:比如当前刘翔在国际田联洛桑超级大奖赛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以及诸如此类体育明星或体育黑马,出版业是不是可以及时捕捉并提前做好准备呢?

“奥运的到来,其实掀起了国内年轻人的新一轮国际化浪潮,可以想象的是:学英语的热度将进一步升温,而学习英语所借助的内容,却将由国际素材向国际、国内结合而转化,中国历史、中国民俗等内容,将会成为受欢迎的学英语的素材”。天津教育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张纪欣对记者阐释他对奥运图书策划思路:“出版一批中英文双语版的中国历史、民俗、名著图书,并配备声音版的CD,可以作为奥运会之前的选题重新考虑。从这些新的产品线的消费群来看,既包括国内的读者,也包括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国外读者。但是,国外读者的需求量可能不会太大,所以,国内读者的需求,是我们策划、开发新产品的立足点。而此前国内读者学习英语内容多为国外的场景。在这种前提下,让读者多学习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语表达,对于学习者出国生活、学习,都会有着很大的好处:学习者可以轻松地用外语向国外的朋友表述中国的生活、文化、国粹。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山东科技出版社白宗文,他对记者说:“奥运会会促进英语学习的进一步升温,同时,也会带动汉语学习的国际化。所以,我们编辑正准备借助奥运的机会,策划一系列外国人学中文的图书,改变以往把学习内容定位在日常语言学习上,而是以奥运题材、中国文化题材为主要内容,让外国人学汉语也能与时俱进,同时也能从中国文化中体验到东方的博大玄妙,这能够让中文学习图书升级换代。”

而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赵桂林对于奥运图书的态度也是特别乐观,他说:“你看,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由知识传播向时尚、休闲过渡,比如,美容美食、健康保健等等,但是,体育类的图书,却更多停留在专业层面上。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年轻读者,已经把体育当成一种时尚,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比如,网球的流行、高尔夫球的升温、保龄球的休闲化、骑马的新时尚、MBA的热潮、足球世界杯的狂热……这一切,都造就了很多的体育爱好者,把体育当成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而目前这方面的图书却离这种时尚化相差较远。而我们认为,奥运会在我国的召开,把这块潜在的市场激发出来,所以,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就有可能引发一场体育市场图书的热潮。”

中国工人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姚远则正在带领她的同事们策划、开发一些新型体育图书选题,一是把国内大众流行的市场体育项目,制作成文图版的彩印图书,并聘请演艺明星担任图书的代言人,如《健体瘦身:72天网球的72变》、《跟足球明星学踢球》等。此外,他们还在准备与国外体育出版名社进行版权洽谈,考虑引进《MBA篮球宝典》、《足球巨星训练手册》之类的由国际体育明星领衔编著的图书。

“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对于出版社来说,当然是个良好的契机。因为到2008年,全世界的眼球都将聚焦中国,以中国文化输出为题材的图书,正好可以借这个良机大展宏图。”五洲出版社发行负责人王国荣对记者的采访题目非常感兴趣,因为此前不久,五洲出版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系》(中英图文版)的发行事态非常良好,每册码洋50多元钱的书,已经再版重印。王国荣还说:“以国外读者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图书,将能够借助于奥运的良机,更好地扩大发行、影响。我们也将继续推出中英文版的中国题材的高档图文阅读图书,比如,以《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为代表的经典佛学专题系列;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经典儒学专题系列;以中医、孙子兵法为代表的经典国学专题系列。”

“国际上的最新阅读趣味和国内的图书有着一定的差距。奥运的到来,恰恰可以成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阅读趋势的一次机会。”线装书局发行部总经理王长林对记者说:“此前,我们对于太极拳、大秧歌、京剧等,大多数是落实在实务方面,比如,怎样练习太极拳等,现在针对奥运的契机,可以开发文化类的产品,落脚点不是在于实用,而是在于文化。怎样落实呢?比如,北京地图三元一份,而如果做成手绘的老北京地图,就可以把北京的历史、风俗融入其中,这份地图当然没有了实用的功能,但是文化的功能会让世界各地的在北京观看奥运的朋友有另一种别样的感觉,买一份老北京地图,就把北京风情带回去,那么,花上个10元钱,还是非常值得的。”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不少出版社正在筹备推出一系列双语的适合奥运的文化风俗图书。

但在采访中,还有一半以上的出版社对于奥运图书并不是十分看好。“除了个别的出版领域,比如体育、文化等,奥运的时机对于别的领域的图书出版,影响并不是很大。”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肖叶对记者表示。

“奥运会是个实效性很强的机缘,如果出版关于奥运会的图书,其实远远比不上报纸、电视、网络,所以,我们不准备在奥运题材的图书上做投入,还是做好我们的强项:菜谱、建筑,这样风险小一些。”希望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薛蔚原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

“做不做奥运图书,怎么做奥运图书,要看出版社的自身资源是不是与之匹配。”北京大学出版社营销中心主任张涛在电话中对记者说,“能够借奥运之势,推动终端读者、经销商选购的,当然可以做,但是,如果奥运浪潮对于所做图书推动不大,那么,就要慎重对待了,因为奥运的时效性强,如果没有很快捷的渠道、很快捷的回款,还是不做为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做不做奥运图书,各家出版社都以市场为导向,不跟风,不盲从。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社社长对记者说:“我们出版人当然都盼望着奥运的顺利召开,都希望祖国能在奥运会上夺冠。虽然我们不准备出版奥运题材的图书,但是,这种稳健的态度,能够使奥运图书的出版更加理性,也能够保障奥运图书的精品化,避免一窝蜂出版造成的低水平重复。”

\Images\2005-2009\2006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