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叶辛:我看茅台酒文化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7/10 作者:任志茜

\Images\2005-2009\20090710T1402.JPG

叶辛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孽债》作者。

\Images\2005-2009\20090710T1403.JPG

■商报记者 任志茜

40余年的贵州情结,披览、研究众多有关茅台典籍,凭借对茅台峡谷神奇土地的稔熟和缱绻情愫,叶辛如数家珍般叙述了茅台酒源远流长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特有的酿造工艺和卓越品质。日前,叶辛的《茅台酒秘史》问世。

叶辛不会喝酒,即便是喝一口啤酒脸都要红,从脸红到手,直红到脚背。但这样一个不能喝酒的人却写了一本《茅台酒秘史》。他说,提笔写这本书,除了在贵州插队生活多年,自然萌发的深厚情感,还因为他想为贵州白酒呼号。

贵州多雾多雨,叶辛回忆当年在这里插队,在田地里干活时常被雨淋,坐下来烤个火,取个暖,在等候衣服烘干的时候,老乡们很自然就谈起酒;更何况他插队的地方离出产茅台的仁怀很近,人们一边喝用玉米做的白酒,一边谈茅台的种种逸事。那时,茅台对寻常人来说高不可攀,却又让人啧啧称奇。

贵州有800多家酒厂,有很多全国名优白酒品牌,但在2000年前后,贵州盲目发展白酒,大多数白酒企业只是一度辉煌。带着这样的感伤和思考,他提笔书写茅台酒文化。

作为作家,他经常说,能够成为作家是生活经历促使他学会了用两副目光观照中国社会。他用都市人的目光观照贵州比较偏远闭塞贫穷的乡村;反过来,他在贵州插队10多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慢慢成为作家,自然用农民的目光观照城市。这也使得他对茅台酒的认识,既有贵州人的目光,也有一个文人的目光。

写茅台的3000年历史,叶辛可以从各种角度切入,比如峡谷地域的奇特,比如茅台与中外古今名人的故事等等,但在他看来,在现代社会,要想让人们了解蜚声中外的茅台酒历史,必须凝练而简洁。他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领袖和特殊人物对茅台酒的态度,以及在重大历史阶段茅台酒文化的作用来为国酒茅台呼号。

和以往不同的是,叶辛写到了当代茅台酒的功臣。1947年,内战烽烟蔓延至贵州,茅台酒的产量最高60吨,但现在已经达到2万吨,同时,酿造质量还在提高。当代茅台人传承历史和传统酒文化,并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世博会的前身),茅台酒凭借惊世一摔,不但摔出一个荣誉勋章金奖章,还开启了茅台的世界声誉。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茅台集团成为上海世博会白酒行业唯一的高级赞助商。近一个世纪后,国酒茅台再次结缘世博会。谈起此事,叶辛很是振奋。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茅台,他认为茅台是体现豪迈气概的酒。不仅茅台酒有将军封缸酒的传统,而喝茅台的汉子,也是豪爽。叶辛想起他第一次喝茅台,还和他的《蹉跎岁月》有关,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他因为《蹉跎岁月》在贵州遵义举行讲座,也因此有了喝茅台的机缘。俗话说高粱酒烧喉咙,辣喉咙,呛喉咙,而茅台一开满屋飘香,正所谓“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微抿一口,温润香醇、回味悠长,至今让他感怀。

《茅台酒秘史》叶辛著/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5月第1版/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