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对外推广:观念第一 行动第一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7/14 作者:李丽

■商报记者 李 丽 文/图

\Images\2005-2009\200601.JPG

图为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中),山东出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兆成(左),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谭跃(右)在授旗仪式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下一次会议将从山东移师江苏。

7月10日至11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山东省日照市召开,会议介绍了今年上半年的“推广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报了下半年工作计划和要求。自2005年“推广计划”正式启动以来,中国出版“走出去”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由于观念和机制的制约,“推广计划”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仍然受到一定阻碍。会议宣读了2006年第一次推荐图书专家评审报告,1082种送评图书中,共有419种图书被列入推荐书目,其中重点推荐图书108种,一般推荐图书311种。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公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20家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各自在“走出去”方面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并就进一步完善“推广计划”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应建议。此次会议由山东出版集团承办。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出席并讲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局长郭长建,“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国新办三局副局长吴伟,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等有关领导和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推荐以传统为主

入选推荐书目图书种类最多的是中国出版集团,被推荐的图书共有56种。其次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外文局),推荐总数47种;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并列排名第三,位列地方出版集团之首,推荐总数均为38种。举办此次会议的东道主山东出版集团也有26种图书被列入推荐书目,并在重点推荐书目中名列第二位,有15种图书被重点推荐。

据中国出版集团对外合作部负责人霍庆文介绍,集团对执行落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高度重视,召开专门工作会议,要求各出版单位从出版社的长期发展规划、出版定位、选题结构,机构人员设置、作者资源等各方面,将实施“推广计划”纳入通盘考虑当中。依靠接待来访外商和出国参加书展、进行业务考察的机会,积极宣传“推广计划”,推荐适宜当地出版市场的书目。集团入选今年第一次重点推荐书目的图书包括《帝国军团——秦军秘史》、《汉英双解经典成语故事》、《中国官制史》、《白鹿原》、《空山》等13种图书。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在推动“走出去”方面确立了以“湖湘文化”为特色,以当代文化为主题,让海外读者通过中国当代艺术家和文学家作品了解当代中国。目前在成品书出口、外向型选题开发和当代原创文学输出上均获得实质性突破。今年上半年,该集团已输出图书20余种,是2005年同期输出项目的4倍;《吴冠中全集》一次性图书成品出口118万元人民币,《中国男孩洪战辉》向海外输出了1580本,在东南亚地区获得广泛好评。集团今年开始实施的“大风原创小说工程”,聚集了一批在国内外都有相当影响力的当代作家。目前推出的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伊人伊人》、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史诗》和浮石的《青瓷》都已陆续卖出海外版权,特别是《青瓷》,同时被4个国家的出版社看中。

山东出版集团则主打“孔子”牌,将孔子和儒家思想作为对外推介的重点。把“走出去”作为集团总体规划中的五大战略之一。

新空间有待挖掘

由于各种原因,推荐图书专家评审报告指出,当前外向型图书规划尚存在几个方面的欠缺:

一是存在同类作品重复的现象。特别是在传统文化和西藏文化部分。关于茶、乐、舞等的图书中,重复情况也比较明显。

其次是推荐图书中描写当代中国的作品比较少。解放后的代表作和中短篇小说比较少。有些虽然是当代作家的作品,但描写的并不是当代中国的生活。还有一些出版单位上报了很多70后、80后作者的作品,评审专家认为,这些年轻作者的作品大多不能正确反映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容易误导海外读者。

三是一些出版单位对“走出去”的目的还不够明确,推荐的图书针对性不强,缺乏示范效应。有些出版社甚至把申请资助和报送推荐书目混淆在一起,将已经版权输出过的图书报送为推荐书目。

工作小组因而再次提醒出版单位,推荐图书每年有两次集中报送,但平时也可以报送。报送的图书是出版单位想重点对外推广但还没有达成输出意向的,各出版单位在本单位图书被选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推荐书目》之后,若与国外出版机构或版权代理机构谈妥了版权转让事宜,就可以向工作小组提出资助申请。未列入推荐书目的图书,在转让版权后,也可提出申请。

评审专家提示,要重点加强介绍反映当代中国变迁的图书。从目前选送的图书来看,经典著作相对比较集中,如儒家经典、中医药、气功等,还有一些“新空间”需要出版界进一步去发掘,如少儿教育类、中华古典类少儿故事已引起国外关注。对于传统文化,应推荐一些相对普及的东西,不宜过于专业,要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懂。

推广观念须转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局长郭长建在此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上半年“推广计划”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启动时间不长,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首先,对“推广计划”的宣传推广还不够,许多国内外出版机构还不了解这个计划的政策和目的,也不了解计划的运作和推荐图书、申请资助的程序等。

其次,通过这次图书推荐工作发现,包括某些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在内的出版机构对推荐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成员单位推荐图书很少,或没有把自己最精品的图书推荐上来。

第三,推荐图书还缺乏一个明确、合理、方便操作的标准。根据这次推荐图书评审专家们的意见,今年各出版社推荐的图书普遍存在着范围不够广,外向型不足,代表性不强等问题。

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出版单位的观念有待转变。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副总裁齐平景说,现在国内市场很大,出版社不需要依赖海外市场就可以很好地生存。因此,相比开拓海外市场的高成本、高难度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出版社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国内市场。虽然有“推广计划”的翻译资助帮助出版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走出去”的成本,可即使一本书在海外出版也很难达到较大销量,难以给出版社带来理想回报。这可能是很多出版社只是把“走出去”作为一个远期规划,而不是当作当前重点工作来抓的一个根本原因。

集思广益促完善

为让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走出去”模式不断完善,此次与会的20家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建议以政府主导,为出版社搭建有效的海外营销平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现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拓展海外市场,2006年该社开始全面实施“北语社汉语国际推广计划”,拟派出10个代表团赴国外拓展市场、洽谈合作。截至2006年6月30日,其海外代理经销客户已达到158家,覆盖了近30个国家和地区。虽然在海外拓展方面卓有成效,但北语社深感成本太高,戚德祥社长说:“汉语教材在国外主要是供华文学校所需,但这些学校分布极其分散,很难逐一走访、推广。通过海外代理经销客户,出版社肯定要牺牲一部分利润,希望政府能够主导在海外建立切实有效的营销平台,供国内的出版机构共享。”

同时,很多出版社认为只有资助机制是不够的,还应建立对外推广的激励机制,对在“走出去”方面做得好的出版社加大激励。并希望工作小组能给大家多提供一些机会交流经验,在人才培训上给以具体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到国外学习考察、参加国际书展等方式,多了解海外一线信息,规避“走出去”中存在的风险。还有的单位建议,“推广计划”应不仅限于资助翻译出版和实物出口,还应鼓励多样化“走出去”。

为方便更多国内出版机构了解和参与“推广计划”,下半年工作小组将正式开通“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英文网站。工作小组现正和社会商业力量洽谈合作进行网站建设,全球最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谷歌(Google)对合作的态度最为积极。同时,英文版《中国新书》(China Books Review)杂志也将于今年9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推出试刊,2007年一季度正式创刊。该杂志由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之一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联手江西出版集团共同主办,以中国新书为主要内容,面向海外宣传推荐中国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