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小学教材名社崭露转型气象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11/14 作者:王东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些动作可谓高调:先是该社的国际汉语教材分社频繁参加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展出了包括《AP中文》、《熊猫汉语》、《标准汉语》、《汉语教与学必备》等图书产品;在大众读物出版方面,其《咖啡》、《全新思维》、《微利时代的成长》等6种图书入选了由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主办的2006年知识工程推荐书目……

不仅是北师大社一家,其他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材出版社也先后开始尝试进入新领域,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开始加强对外汉语教材的出版和推广,江苏教育出版社做大社科类图书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进军儿童图书和社科类图书……虽然目前这些新板块在各家社里还没成长为支柱,但教材社转型风向已初现端倪。

涉足大众出版拓展大教育领域

中小学教材用量大、利润稳定,过去无论是教材出版社还是租型单位,靠每年两季的“收成”已经可以过得很好,那这些教材出版大社为什么还要“试水”转型呢?北师大社总编辑杨耕认为,中小学教材出版前期投入大、回收期长,而且随着教育部教材限价政策的颁布,加上各省实验区教师培训的费用一年年居高不下,而新的高中教材出版又存在前期开发成本高、使用量小的情况,所有这些都使得中小学教材出版日益成为一种“准公益”的出版行为。北师大社社长赖德胜则指出,出版社的发展应具备中长期战略,从长远来看,北师大社也同样需要从中小学教材占据主导地位的出版社向板块集成的综合类教育出版社方向转变。

北师大社在大众读物出版方面的尝试可谓力度不小。该社于2005年7月份专门成立了京师锐文公司,主要负责教材、教辅和学术类图书之外的大众类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市场运作。该公司负责人闫向东介绍说,京师锐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财经、人文和生活,其中财经图书为主,读者群也是主要面向25~40岁的职业人士,目前已经推出20本书,平均每册的销量已经超过2万册。

同样在出版工作上明确转型思路的还有华东师大社。该社副社长缪宏才认为,转型有两种含义:一是将原来的主打品种转变为另外一个品种;二是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门类。而华东师大社的转型就是指第二种,即在中小学教材、教辅的出版基础上开拓新的门类。华东师大社通过转型的努力,产品结构已经转化为核心和边缘两部分,核心部分还是教材、教辅、教育理论,保证出版社的主力不受影响,保证做任何事情都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该社的边缘出版门类现在已经占到社利润构成的20%左右,主要涉及两个领域:一是社科类图书,目前该社能够在市场上站得住的品种已经有百来种,平均的起印数都在5000册以上,销售周期长,社会影响和学界反映都很好;二是少儿类图书,其中的原创童书板块有60%~70%的品种版权都输出到东南亚地区和我国港台地区,加上0~3岁的童书以及幼儿园教材,每年可以做到5000多万码洋。

今年10月底刚刚搬迁到北京市委党校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办事处成立于2003年,而迁址之后的办事处将“中国年度出版”和“乐知博克”两个公司合并到一起办公。据其负责人王巧林介绍,苏教社北京办事处每年推出的新书在100~120种之间,年码洋可以达到1500万左右,而社里当初成立这个办事处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北京丰富的作者资源和人文地理优势,在苏教社本业之外开拓新的领域,即大众社科和教育理论图书。

借“走出去”良机发力对外汉语教材出版

在转型的具体做法上,各家社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借国家“走出去”东风大力发展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即是另一种思路。北师大社早在两年多以前就已经行动起来,在基础教育教材分社之外又陆续成立了高等教育教材分社、职成教和教师教育分社、国际汉语教材分社等等。特别是国际汉语教材分社,借助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和北师大汉语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方式,以AP中文项目带动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发工作,并将自己的教材推广到海外市场——2006年初新加坡的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使用北师大版的《快乐与发展》,市场反响很好。

人教社也在对外汉语教材领域有比较大的动作。今年暑假,人教社为海外的汉语教师和教材经销商举办了一期培训,就该社的中小学汉语教材《标准中文》进行研讨,计划在今年年底向欧美国家进一步推广改版之后的新汉语教材。作为老牌的中小学教材出版社,人教社在2000年就已经成立了语言编辑室,并出版了《标准中文》、《快乐汉语》、《跟我学汉语》、《奥运汉语100句》、《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汉英对照版》等一系列中文教材和读物,但是该社对该类出版物的出版和海外推广力度的加大,却是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据人教社汉语编辑室主任王世友介绍说,为了将对外汉语教材的出版和推广工作做好,出版社在去年下半年成立了汉语国际推广中心(挂靠汉语编辑室)和国际营销部,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对外汉语教材的海外市场推广。就汉语编辑室本身而言,该室今年不仅新招收了两名员工,而且还在这个暑假组织了针对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师和汉语教材经销商的培训——出版社请一流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专家到国内举办讲座,并组织研讨会了解海外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对人教社的教材进行推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人教社对外汉语教材海外发行的码洋有了一定的增长。王世友表示,人教社在对外汉语教材出版上非常重视,今后也会在这个方面继续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将汉语“走出去”工作抓好。

操盘手成“试水”成败关键

由于是向新的领域拓展,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尝试是稀释了原有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拓展了产业结构的抗风险能力?在采访中,各家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都对这种转型尝试表示乐观,并认为“试水”成败的关键在于寻找到强有力的操盘手。缪宏才介绍说,该社在转型过程中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计算机图书、英语图书和大众读物等等,前两者还刚刚起步,而大众读物出版在推向市场之后发现不甚成功,于是马上停掉了。相比之下,社科类读物和儿童图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操盘手,也就是说出版社要先“选将”。北京分社的负责人吴法源、少儿图书编辑室主任周合就是这样的人才。全社200多人,而这两部分的人加起来不足20个,如果没有核心人才的存在,要凭空发展起新板块其实是很困难的。苏教社在2003年建立的北京办事处,由该社副总编王巧林亲自担纲——操盘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到目前为止,所谓的“转型”对于各家教材出版社的意义,用苏教社副总编辑王瑞书的话来说,都还只是探索和“有益的补充”。作为一家专业的教育类出版社,苏教社的中小学教材在这两年发展迅速,但出版社的经济支柱仍在教育教学周边产品的出版上,他们为该社教材配套出版的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以及学生的教辅图书,品种齐全并且强有力地支撑了出版社的发展,大众社科和教育理论图书的出版在出版社利润构成中的比例还比较小。总之,中小学教材出版社在新领域的开拓基本上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前景依然变数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