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繁荣出版 造福社会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3/6 作者:方菲

在经历一场适逢其时的春风春雨之后,北京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3月5日上午,“两会”代表、委员在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聆听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继续建设一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搞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档案保护。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

“会前看外电的评论,他们预测总理报告将贯穿和谐文化,现在听了报告,建设和谐文化果然是一个重要话题。”这是聂震宁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发出的由衷感慨。不独聂震宁,参加“两会”的出版界代表、委员都有这样的感受,他们表示,构建和谐社会,既给出版工作者提出了光荣使命,也为出版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出版业的和谐包括哪些内容?杨牧之代表认为至少包括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读者与出版者关系的和谐;而一切和谐的目的,就是为和谐社会多出好书。

于友先委员说,以前我们也说出版业要和谐发展,要解决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但是听了温总理报告,觉得还是要站到更高的角度——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去要求自己,加快解决整个产业链上不和谐问题,使出版业沿着健康和谐方向发展。

丁振海委员则更多关注出版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他认为单纯的数字增长、单纯的国外“票房”,并不代表文化事业和出版业的和谐发展,政府对此应有更大的管理力度。

很多委员都谈到发展和谐出版业,必须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唐浩明委员认为,“忠孝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忠、不孝、不廉洁、不知耻的人,首先不是好人,更不会成为好“官”,我们的出版物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这种精神。

桂晓风委员近期读了大量中外历史书籍,他说,站在世界的和历史的宏观角度,更容易看清中华传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所以他强调,出版工作者在履行使命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利用。像经济发展那样又好又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注意用现代理念、现代学术成果手段、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当代媒体相结合,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再表现。

聂震宁委员高兴地告诉大家,中国出版集团所属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已经销售290万册,说明人民需要自己认同的在传统文化中传承的价值观念。对古代文化,过去是看不起,后来是看不到,现在是看不懂。于丹采取了“有趣历史”的方式,满足了人民的需要,所以政府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汪继祥委员从“科学”角度畅谈了构建和谐出版业的意义。他说,西方国家科学成果绝大部分都通过网络交流,所以应该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尽快数字化,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引导共建和谐社会和青年人思想的健康发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李朋义,曾经在“两会”召开前,有幸被温总理作为出版界唯一代表请去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意见。李朋义曾向温总理建议出版业可采取“借船出海”(借用国外出版渠道)、“买船出海”(兼并国外出版企业)、“造船出海”(打造国外出版业)等三步走的“走出去”方略。现在他看到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出版业体制改革,觉得自己提出的建议更有希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