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08大众图书品种会否缩减?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1/18 作者:任殿顺

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新书品种与往届相比减少是很多业者的直接感受。订货会历来被视为新一年图书市场发展和变化的指南针和晴雨表,会上新书品种的减少,是否预示着2008年图书品种数会有所下降?

“目前纸张供不应求,生产安排就必须分出轻重缓急,一些出版社就采取了‘保一批、缓一批、停一批’的策略——保证优势产品先印制,一些已经跟作者签订了合同但销量不大的选题暂缓,还有一部分选题则只好‘忍痛割爱’。”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认为,出版人必须坦率地承认书业的繁荣绝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内容质量更为重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压缩品种有利于出版社选题结构调整。

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王华光告诉记者,出版社收缩品种由来已久,四川人民社近5年一直在做集约调整。前些年,社年出版新书品种曾达近700种,但在经营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选题低效甚至亏损,并由此带来高库存、高退货,退货率也一度超过30%的警戒线。王华光说,经过几年调整,社里将新书品种压缩了30%左右,2007年的退货率也控制在13%,经营更加有效。“总体品种规模下降未必是坏事,虽然总量下降,但是效益显著提升。”河北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李文龙向记者透露,如将农家书屋用书统计在内,该社今年计划出版的品种数与去年相差无几,但对一般图书则有所控制,品种收缩约1/5。成本不断攀升,也逼迫出版社不得不向集约经营要效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中途停掉某些选题情况的出现,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对选题严格控制,从论证之初就谨慎把关,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侯秀芬表示,“关口前移,选题从严”是多数出版社采取的应对方式。在资深出版人、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看来,品种减少恰恰是书业的一种进步。白冰说,每一本图书都有其上市的最佳时机,出版社逐渐明白了是在为读者出书,为市场出书,而不是为订货会出书,是趋于理性的表现。另外,纸张涨价、印制成本上升等因素,给出版社带来压力,也迫使出版社在选题筛选时,更加注重读者和市场的需求,而不是拍脑瓜出书。

有业者估计,2008年新书目会减少10%左右。不过从人民文学、作家、接力三家大社的情况来看,其2008年新书品种数基本保持稳定。在大众消费类读物生产的“主力军”——民营策划公司方面,则并不是十分乐观。记者了解到,他们压缩品种收缩战线的力度很大。

北京阅读纪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侯开告诉记者,据多家经销商反馈,从不久前于北京京丰宾馆举行的北京地区2008年出版物订货会上看,民营策划公司推出的新书和重点书品种同比减少了约30%。

作为装帧设计公司,北京尚唐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往年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前的一个月,就会出现业务量猛增的情况,甚至需要转单到其他公司代加工。然而在今年,业务只是较平时紧张一些,并未出现加班加点“连轴转”的局面。

侯开推测,目前约有九成的民营策划公司都在压缩品种或者选择不扩张的经营计划。究其原因,除策划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追求效率等主观因素外,纸张价格上涨是直接的“催化剂”,也是主要原因。阅读纪与几家纸张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纸张上涨时,他们与纸张供应商原本两个月的帐期压至一个月,“仅此一项我们就需要增加投入80万,相当于公司一个月的出书成本”,侯开说,“良好的信誉让阅读纪面临的压力并不大,很多公司用现款现结的方式都购不到纸”。

一边是很多读者感慨“上架新书减少”,一边是很多出版机构有意控制图书品种,但几项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在不久前本报主办的“2008书业营销创新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主任艾立民透露,截至2007年12月31日,信息中心登记的新书CIP数据比往年又有增长,这意味着新书出版总量在2008年可能再创历史新高。不过对此,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出版社为多争取书号所致”。而在“商报·东方数据”的监测中,选取上海、辽宁、四川、重庆、江西5个省(直辖市)没有发生变化的监测点为样本,2007年第四季度上市动销的新书数量为11689种,同比2006年第四季度的11411种也略有增加。

目前,我国年出版图书20余万种,除去教材教辅和自费图书,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品种要在20万上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即便如此,出版业也常因“品种过多、鱼龙混杂”为读者所诟病。王华光预言,在将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会更明显,品种收缩意味着一些品种退出,品种的退出进而可能导致出版社退出。“这要求我们的经营者深入研究市场,研究品种结构,做好精细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