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出版业品牌意识亟需加强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8/22 作者:田丽丽

商报讯(记者 田丽丽)“尽管中国出版机构的市场规模普遍较小,但在未来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改革中,出版行业可能是与市场走得更近的行业。这也成为此次将出版业纳入评选范围的主要原因。但我们认为,出版行业的品牌意识刚刚开始启蒙。”在6月初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后,该实验室专家组成员、世界经理人首席执行官丁海森首度就出版业首次被纳入评选发表看法。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自2004年开始评选,与前四届不同的是,2008年度评选首次将出版业纳入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5家出版企业入选。(相关报道见本报6月6日一版《5出版企业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记者近日联系了入选的5家出版企业,除高等教育出版社未及回应外,其余4家出版企业均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成立仅7年时间,使用“凤凰“这一品牌的时间也不长,但在各项工作中都十分注重对品牌的建设和提升,此次入选体现了公众对凤凰人努力的肯定。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王文斌告诉记者,虽然对世界品牌实验室这个机构并不是很了解,但机械工业社近几年在零售市场上的表现有目共睹,因此进入500强他并不意外,只是品牌价值评估明显偏低。人民教育出版社则是刚刚得知入选的消息,他们对品牌的评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外研社是唯一一家入选的大学出版社,该社社长于春迟表示,大学社能进入500强很不容易,这是外研社从1992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后,持续至今艰苦努力的结果,他认为这个评选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个出版单位的品牌建设。

与出版业内的其他重大评选备受瞩目相比,对于此次“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的评选以及5家出版企业的入选,出版界的反应似乎稍嫌“平静”。对此,于春迟认为,这种“平静”是正常的,“因为入选的这几家经营得都很好”,但他同时表示,这并不代表出版界品牌意识薄弱,“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终端客户对出版社品牌认知度较低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出版方的高度重视。”丁海森则认为,“地方人民出版社和教育出版社的效益都不错,但因为历史原因,品牌意识并不强,有点类似制药厂的一厂、二厂、三厂、四厂,很难区分。本来是出版社之间的品牌差异,最后变成省市品牌之间的差异。出版业的品牌意识刚刚启蒙。”

也有业内人士对评选结果提出质疑,如拥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这些“老字号”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以及被称为“中国出版第一股”的辽宁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等均榜上无名。对此,丁海森回答说,世界品牌实验室使用的是其独创的评估方法——“品牌附加值工具箱”(Brand value Added Tools),对品牌价值进行量化,关键数据是销售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等。由于出版归属于传媒板块,与其他行业相比更注重其在读者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但因为出版行业并没有完全放开,本次评选中实验室并未拿到所有出版社的经济数据,因此无法做出全面的科学评估。

《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蓝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811亿元,而图书出版的产业规模则占了1/5强。品牌作为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是质量、效益、竞争力、生命力的代名词,因此,获得一家大型品牌评审机构的认可,无疑是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事实上,中国出版业近年来不仅积极“走出去”,还试图在资本市场上有更大作为,而这两方面都对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提出了考验。对于品牌意识尚处于“启蒙”阶段的中国出版业来说,无疑要以加速度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