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国正融入世界出版业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10/17 作者:王东

■商报法兰克福书展特派记者

王 东/文并摄

德国当地时间10月15日上午8∶30,阴着天的法兰克福并没有黎明的感觉,展场入口处的人还不太多,中国展团的人们已经陆续赶到6号馆,为正式开展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一早约了会谈的版权经理们也提前动身熟悉这个巨大的场馆——一切都进行得悄然无声但却井井有条,正像为2009年默默积聚力量的中国出版界。

书展看活动

“中国声音”吸引国际同业

“‘走出去’必将由政府推动转变为出版社自觉自愿,这是一个过程,但正在发生。”负责为中国展团提供参展服务的环球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样说。这种转变首先体现在多个“第一”的活动设计上,无论是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版权经理人大会,还是第一次利用书展的公共平台组织的多个对话活动,都让中国出版人在真正职业化的环境中得到历练,熟悉国际书业的“游戏规则”,为2009年乃至以后的“走出去”工作做好更为踏实的铺垫。实际上,精心设计的议题确实为与中国有关的活动吸引了大量人气,当天下午关于中国数字出版的对话活动,听众席上就座的几乎都是海外参展商,并不断有经过的外国面孔被吸引过来,认真倾听“中国的声音”。一位中国展团的专业人士认为,数字出版、中国市场都是热门的话题,当这两者交汇时,自然能演绎出成功的故事,自然就能吸引到哪怕最挑剔的目光。希望明年中国主宾国的活动也有一些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设计的。

书展看问题

如何打好“集团军”牌

今年的中国展台在面积上比去年稍有增加,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单独设立展位,其他30余家重点参展单位则进行了集中展示。继续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展台,强化了中国兵团的整体感,但这在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韦鸿学看来仍然不够。他举了接力出版社的例子:国际书业在少儿图书出版领域竞争非常激烈,但接力社在少儿图书的版权贸易中之所以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完全是因为自身产品规划的“线条”非常清晰。同样,政府在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于产品的整体设计,打出一张像样的“集团军”牌。

翻译在版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也在今年的书展活动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在10月14日上午在此间由环球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和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的“中文图书版权购买攻略( How to buy Chinese Right)”对话活动中,“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翻译资助项目”的介绍引起了很多海外出版商的兴趣,纷纷表示希望自己有意引进的版权项目获得资助。今年将一系列历史文化类图书,如将《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等作为重点版权项目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对于翻译的问题有深切的体会,在集团副总编李锋看来,越是专业类图书翻译的成本就越高,如果没有政府部门大力度、长期的支持,单凭出版社自身的力量是很难长久维持下去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也认为,“走出去”图书片面强调传统文化的输出,没有对于当代中国的介绍,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确立是有害的,因此政府在翻译资助项目的选择上也应该有全盘设计。

书展看未来

“主宾国”是高潮更是新起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近几年巧妙借力国际书展实现了海外拓展的跨越式发展,该社汉语分社副社长满兴远在谈到备战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时介绍说:“与麦克米伦公司合作《走遍中国》,与麦格劳希尔公司合作编写适合美国大学使用的汉语教材和词典,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当代中国研究’丛书,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也都将成为我们在2009年重点推介活动的主角。”不仅于此,外研社在德国的“欧洲信息中心”已经进入筹备阶段,这个集合教育、出版、客户服务职能为一体的海外机构,将成为外研社深度“走出去”的重头戏,也给2009年的主宾国展示奠定了更坚实的商业基础。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张天明也认为,中国出版人确实应该利用主宾国平台展示出自己的最强阵容,但只有此后的版权贸易持续增长,才能说明主宾国活动确实是成功的。为提升自身的出版国际竞争力,湖南出版集团首先在内部管理上形成“走出去”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采取了资产“走出去”、机构“走出去”的方式,并开拓包括成品书输出在内的多个途径来进行外向型出版。在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傅强看来,中国出版人只有认识到进行海外拓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才能将2009年的主宾国活动的集中展示变成以后常规化的业务活动。(相关报道详见2版)

\Images\2005-2009\sb081017T0103.JPG

“中文图书版权购买攻略”对话活动引起了很多海外出版商的兴趣。图为德国费舍尔出版社文学主编Hans-Jürgen Balmes、企鹅(北京)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海伦、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任王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版权部副主任刘永淳、中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从左至右)在对话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