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人民社明朗公益经营路径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12/2 作者:李雅宁

在出版业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转企改制的进程中,与大多数政策已经明确要求转为企业的出版单位不同,“人”字头出版社纷纷探索自身新的定位和发展模式,改革路径呈现出多元的趋势,同时尚存在一些诸多不确定性。改革的关键时刻,什么样的模式更适合“人”字头出版社的发展,兄弟出版社的改革进程如何,怎样在承担历史使命、服务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新要求,成为各人民社更加关注的话题。

身份定位和发展模式多元化

两年前,当人民出版社划转新闻出版总署的交接仪式在京举行之际,地方人民社何去何从即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柳斌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央没有对地方人民社的改革作统一的规定,各省人民社的改革问题由当地政府党委来决定。地方人民社可以按照保留公益性单位的模式改革,也可以和集团其他出版社一起转制。”

经过两年的发展,地方人民社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第一种是全公益性事业单位模式,如人民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新疆人民社定位为全额拨款并加项目支持的事业单位,黑龙江人民社目前确定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第二种是并入当地出版集团并随集团一起转企改制,如辽宁人民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也是这种模式,但尚未完成转制;第三种是并入出版集团但保留事业体制,如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和未曾出现过的新问题。人民出版社就曾经历从新闻出版总署划归中国出版集团,又从集团剥离直接由总署管理的过程;新疆人民出版社虽然已经明确为全额拨款并加项目支持的事业单位,但由于新疆自治区各出版社的整合正在操作中,财政拨款无法划拨;宁夏人民出版社正在筹备转企,并组建成立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该社目前仍保留过去的体制,由宁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管理,但未来的发展方向据悉是转企。身份定位尚未完全明确,发展模式仍需探索,改革中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给人民社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对于转企改制的人民社而言,如何实现人员身份的转换,如何卸下沉重的历史包袱轻装上阵成为他们面临的主要难题;对于保留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人民社而言,哪些图书算作公益性出版的范畴,政府的资金支持如何到位,公益性和经营性业务如何分开管理等都让他们感到不确定,需要探索。

内部机制改革无可回避

清产核资、三项制度改革、工商注册登记,这是出版社转企改制的三个主要步骤。广东人民社已同集团内其他出版社一起完成这些工作成功转变为企业,目前正在等待集团完成员工身份的真正转换,实现上市。该社社长金炳亮介绍,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转企解决了体制的问题,但接下来,社里还要进一步调整内部机制,使自身的发展更加适合市场需求。他表示,实现转企改制以来,企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首先人民社是老社,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思维和旧的思想观念较浓,在体制机制上实现转变的同时,让员工从思想上真正转变过来难度较大;其次是员工身份转换的改革成本谁来承担的问题,是政府承担、企业自行承担,还是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实现,集团公司正在进行探索。同样完成转企改制并随集团一起上市的辽宁人民社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敏感性而未接受记者采访。

保留事业体制的出版社并没有因为不转企而停止改革的步伐,据了解,这些出版社大部分都已完成三项制度的改革,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自身的发展。“图书是一种商品,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版业不能像过去那样,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无论是否转企都应该在内部进行改革,按照企业化的模式管理运作,提高效益。”新疆人民出版社社长阿·艾拜如是说。各人民社社长也都持同样的观点。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告诉记者,该社计划从2009年1月正式开始进行清产核资,筹备注册成立公司,在公益性出版工作之外,通过旗下公司运作经营性项目。虽然人民出版社公益性身份已经明确,但由于近年国家并没有给该社拨款,很多公益性项目的运作乃至出版社自身的发展壮大都需要经营性项目的支持。

公益经营两手抓两手硬

无论事业还是企业,人民出版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都不曾改变,服务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加强经营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山东人民社社长金明善表示,如果不搞经营就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无法留住人才,最终就无法取得发展,也做不好公益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可能通过项目招标投资的方式运作公益性图书的出版,人民社要与其他出版社一起参与竞标,公平竞争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一个好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投身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能够树立人民社良好的社会形象,打造人民版图书的品牌,反过来又会促进经营性工作的开展。”

即使是公益性出版单位,国家也不会“一包到底”,而是通过项目支持、国家采购和政府加工订货的方式给予支持。因此,不等不靠,通过改革增强自身活力,是所有人民社负责人共同的思路。“随着转企改制的深入,今后的图书市场主体必然是转制后的经营性、竞争性出版企业,他们借改革和新的政策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必将如虎添翼,快速发展。人民出版社无论转企、保留事业单位体制亦或成为公益性出版单位,都不仅不能削弱经营,而且还必须善于经营,完善机制,强化管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壮大。”

各人民社都在做好政治性出版物的同时,结合自身优势丰富品种,打造精品。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李建国介绍,在走市场的过程中,该社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板块,如通俗政治历史读物、青春励志读物、高职高专教材。未来还想发展经管读物和法律读物板块,特别是这两个领域的实用性图书,为此出版社正在将加强相应板块编辑队伍的建设。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杨洪峰告诉记者,该社2009年计划推出100种精品图书和50种有竞争力的市场书,提升整体产品的竞争力。这其中,表现宁夏地方特色和回族文化的产品是重点。该社还将加强版权引进,发展与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并且通过多元化经营,壮大经济实力。哲学、历史和社会科学读物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龙头产品,占该社所有产品的60%~70%。在中国历史、中国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该社的产品都已形成品牌。“我们要在文化上唱响自己的牌子,今后还会涉及文学读物领域,推出更多小说、散文,提高自己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承担民族文化建设的使命。”丁荣生说。辽宁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的《中国蘑菇云》、《江南文化读本》,以及已经形成品牌的“世纪大讲堂”系列,都是市场反响不错的重点产品。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通俗学术读物“茶座系列”、创意设计类图书在网上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该社的公务员考试和考研图书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也都有不错的市场反响。做足市场探索,编辑制作加工到位,按照精品图书的标准和要求来做,是这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新的历史时期,背负着使命,迎接着挑战,“人”字头出版社正顺应时代潮流,改善经营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提升自身实力。在此基础上,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也得到更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