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巨变30年 好书列阵展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12/9 作者:谢迪南

为重温改革开放30年中国书业和中国国民阅读的重大变迁,由中国出版集团主办,江西出版集团协办,中国图书商报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江西教育出版社承办的“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推展活动启动至今历时3个月,在出版界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2月8日,经过全国有关专家、出版人、读者和网友的共同推选,人们期盼已久的“300本书”入选名单终于放榜,《鲁迅全集》、《围城》、《万历十五年》等书入选。(名单详见今日本报《中国阅读周刊》第1、2版,提名书目将于本报下期公布,敬请期待。)鉴于在我国及全球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组委会评出《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作为“特别推荐”提供给广大读者,这三本书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总结历史、正确把握现实、胜利开创未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书业见证、记录了一个大时代里经历的沧桑巨变,出版文化的空前繁荣映射出改革开放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灵成长的影响。书业30年有太多的历史需要记录,中国图书商报作为以关注产业、倡导阅读为己任的中国书业权威媒体,在中国出版集团的指导和支持下,策划推出了“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系列推介活动及相关配套出版项目,以期重温改革开放30年中国书业和中国国民阅读的重大变迁,追寻中华民族集体心灵的发源、成长轨迹。

9月8日,“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系列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不仅在出版界、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也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全国媒体以至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上千家网站进行了转载。在活动开启至今的3个月时间,评委会不断地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传真和信件,还有的读者在中国图书商报网站留言,有的是推荐书目,有的是询问活动的进展情况,有的是等待结果的着急,有的是期盼已久的关心。

凡是1978年至2008年间出版的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科技、财经、历史、少儿、文教、生活类书籍,思想价值导向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有益于先进文化传播和建设;具有广泛持久的社会影响,产生良好的阅读热点和趋向,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变革产生深刻影响,市场表现突出,在目标读者群中销量可观;对前沿理论、学术思想、科技创新介绍与传播具有突出贡献;对满足与丰富广大读者多层次文化需求贡献突出,都在参选范围之列。

本次评选共历经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书目推荐,9月8日,“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了专家评委提交,出版社、读者和网友也纷纷通过电话、传真、信件、网络等方式推荐书目,最终组委会统计出1800本备选书目,按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科技、财经、历史、少儿、生活、文教等8大类别公布在10月21日和11月4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刊》和中国图书商报网站上。

第二阶段是出版人、读者和网友投票,按照文学占28%、哲学社会科学占22%、科技占7%、财经占13%、历史占13%、少儿占7%、文教占6%、生活占4%的比例最终形成900本入选、提名书目。据统计,通过电话、传真、信件、邮件以及网络参与投票的达到近20万人次。

第三阶段是专家评议,根据800本入选书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徐友渔、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著名学者止庵、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财经作家胡泳、知名出版人黄集伟、童书作家杨鹏、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梁鸿等专家评委推选出300本书的入选名单。

第四阶段是复核终评阶段,举办方将专家评委团推选的300本书再次征询有关管理部门、业界专家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审核。

“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评选过程一直秉承“三不”原则——不错、不私、不漏,把评选的权利充分赋予专家与广大读者,举办方保持中立。中国图书商报社长、总编辑孙月沐坦承:“其实在这期间,我们接到来自方方面面的电话,希望能入选300本书名单,都被我们一一婉谢,我们希望推选能达到公平、公开,推选出来的书能充分反映波澜壮阔的30年出版界、阅读界的风貌,大浪淘沙,在海量的书目里把真正值得阅读的好书推介给大家。”

值得一提的是,30年的时间跨度,30年的空间隔离,使得“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评选活动常常“陷入”难以取舍的两难境地,“因为好书实在太多了,再怎么细致的标准都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尽管已经进行了反复多次的讨论,但仍然避免不了挂万漏一的‘遗憾’。”这是专家评委共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