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一条适合东方人心灵成长之路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23 作者:王茜,晓任

\Images\2005-2009\yd070123T0204.JPG

许宜铭,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辅大中文系,台湾推动生命潜能开发的先驱。现任深圳若纳生生命潜能研修中心负责人、台北完形心理学中心负责人、中华潜能开发协会会长。 他往来于美国、日本各专业机构,潜心于“心灵潜能”研究十余年,将中国的传统哲学智慧及西方心理学精华熔于一炉,发展出适用于中国人的心灵成长之道。个人著作包括:《拥舞生命潜能》、《重塑心灵》、《灵欲情色爱》、《活出自己》等。

在高度紧张机械化的现代社会,在生活重负和忙碌、疏离之中,人,不由得对自我的存在产生疑惑。“难道生存的意义只是为了寻夺食物,难道生存没有其他意义吗?” 类似如孙云晓、毕淑敏都在从事心理治疗类图书的写作,并受欢迎。和他们不同,我把许宜铭当作帮你找寻生命真相的推广者。他开创的公司叫“若纳生”,即以智慧去接纳生命的一切真相。

李察巴哈的《天地一沙鸥》描述了一只海燕,一只曾在垃圾堆为进食斗争却不断苦思的海鸥。它顿悟,生存的意义就是“飞翔”,即使受流逐,即使找到了飞翔的快感,亦因为爱渴望分享,去帮助他们寻找生命的价值。他亦是那只海燕,海鸥亦是“生命潜能”的标志。他的书,在当下浮躁而快节奏的社会无疑是一枚清新的果子,如同绿色封面一样,藉雨露而抚慰心灵。

从成功学讲师到心灵拯救者

商报记者(以下简称“商报”):我知道若纳生5周年年会在2006年年末举行,而你在中国也一直致力于心灵潜能开发。你在研究心理治疗,在人性探索的道路上已经走了20多年,但你学的却是中国文学。在图书的简介中,说你放弃了100万月薪的工作,潜心于此。我想知道当时让你做出如此重大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许宜铭(以下简称“许”):首先我要申明一点,说我放弃了100万月薪的工作一事不属实,有炒作之嫌。

我大学时学的是中国文学,毕业后从最基层的业务员做起,在台湾房地产行业投入了6年时间。确切地说,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在思索和寻找我人生的第二份职业到底在哪里。鉴于当时日本的发展远远超过台湾,我去日本东京进修学习了一年多时间,同时掌握了中文、日语和英语三门语言后,选择了走成功学讲师这条道路。

走到了一定的阶段,生活在鲜花和掌声的海洋之中的我,自以为“得到了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并沉醉于站在演讲台上接受万人的喝彩和追崇,但根本没有重视学员的心灵成长。1980年代中期,我受到了一个很大的震撼。许多上过我的课的学员告诉我,他们陷入了困境。我内心开始充满极度痛苦的挣扎,我才明白我根本没有能力帮助到他们。煎熬了两年之后,灵魂深处要帮助别人的真挚心愿促使我下定决心从自己的心灵成长做起。也是经过了这十年,我才慢慢明白,从事现在的心理研究确实是偶然中的必然。

商报:在这样一条道路上,有没有很曲折的事情或者是对你来说重大的事件至今感怀?

许:当我下定决心找好自己的职业方向后,我就到美国伊沙兰中心及加州整合学院去接受完形心理学。回到台湾,我不停地邀请国外的导师、治疗师来台湾上课,并亲身从学员的角色去体验、去学习,不断剖析自己的内在。在这条道路上,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开始有勇气面对一直逃避的婚姻问题了,步入了真正的成长。

商报:你又是如何体察并将你自身拥有的潜能释放出来的呢? 你觉得将这种潜能释放出来,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许:主要是两个方面:前面我谈到的学习过程是其一,其二是我在从事“心灵潜能”研究的过程中,受惠于此的学员给我的回应,更是加强了我对这个事业孜孜以求的动力。当我意识到我帮助到了一些人,我就会执着地将之释放。这种潜能的释放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的心胸开阔了,对所有人都怀有一颗慈悲之心。

只要是对我有帮助,中西学都会采用

商报: 提到激发心灵潜力,就要提到安东尼·罗宾的《激发心灵潜力》。这本书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成功学大师”陈安之就如是说。我想知道,你受谁的影响较大?

许:安东尼·罗宾的激发心灵潜力学说,与我所倡导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安东尼·罗宾提倡勇敢积极,进而实现物质成就,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激发心灵潜力是不健康的。人类潜能运动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性,亦不属于弗洛伊德学说中的“病者和医者”的关系,而是一对平等的关系。波尔斯的“完形心理治疗”学派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完形心理治疗是最接近东方哲学思想的一种经验性疗法,重视觉察能力的提升,协助人们整合思想、感觉与行为,化解过去未完成事件留下的创伤。

商报:目前人们对潜能开发有很多误解,有人认为是极具煽动性的演说“忽悠”了很多人。而很多人对励志书持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也让人感到好奇,一种认为励志图书确实是心灵宝典,给予人力量,让人振奋;另一种则认为,励志图书是读而无用的垃圾。你怎么看待目前市场上的励志书以及你所在的行业?

许:我个人感觉市场上的励志书是分为多种层次的,不可妄加评论。比如说我所讲的课的好坏,只能由消费者来进行评判,他们最有发言权。由于受众的人生追求、人生阅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这也就决定了,我的课对于一部分人来讲是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有帮助的,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没有奏效。所以,针对个体而言,只要是有用的励志书,就都是好的。

商报:你在书中还为潜能开发正本清源:潜能是一粒种子,它拥有终其一生的一切的可能性。要去探索、去熟悉、去接纳、去吸收,然后学会如何去滋养与你有缘相逢的人,这条道路叫潜能开发。你又谈到,生命潜能是一种智慧和经验,向自我内心觉察,还提出,烦恼即菩提,我想知道,这是否是一种方法论,运用心灵的力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且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努力,然后就会成功。

许:在生命潜能的领域里,每一个生命都是经过拣选,都具备成就生命所有的可能性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看到人性所有的一切可能性。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接纳自己,怀着一种慈悲之心去探索自己心中的世界。

潜能开发代表的智慧是向着内心的,如果说它的确有一定表现形式的话,那么用广义的方法论来描述也未尝不可。只有潜能开发做好了,内心的察觉达到极致,也就无所谓烦恼,目标也是由心而定,心有多高,目标就有多远。

商报:阅读你的作品时,我想到了《叔本华论说文集》,他也谈人生智慧,即作为一门安排生活的艺术,如何最大可能获取快乐并赢得成功。我觉得有些观点有很多相似,我也注意到,你的学说将东方哲学和西方学说加以融合,我想知道,在你看来,这两种文明是否在你研修之时有过矛盾?

许:清朝张之洞所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恰恰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西方往往采取实验的手段,客观、科学、有条理,而东方则注重主观修行、思想。我是借助西方心灵成长、潜能开发的技巧、理论以及先进经验,结合我本人对东方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探索和领悟,对人的存在的本体进行剖析,进而指出一条适合中国人心灵成长的道路。我的理念是,只要是对我有帮助的,我都会采用,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矛盾可言。

商报:我看到在图书的封底,俞渝、周国平、胡因梦等人都对你本人和你所从事的工作表示赞许。我想知道,他们是否都是你的学员?

许:俞渝是我的学员,胡因梦是我的好友,至于周国平,我不认识,或许是专为我的书捧场而来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