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2008:出版文化史图书述览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7/21 作者:范军

\Images\2005-2009\20090721T1604.JPG

&>

\Images\2005-2009\20090721T1605.JPG

\Images\2005-2009\20090721T1606.JPG

\Images\2005-2009\20090721T1607.JPG

\Images\2005-2009\20090721T1608.JPG

\Images\2005-2009\20090721T1609.JPG

\Images\2005-2009\20090721T1610.JPG

&>

○范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伴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出版产业的推进,出版文化史的研究及成果刊行日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2008年,出版文化史著作的刊行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值得大书一笔。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全年推出相关著作和资料汇集约180种;即便是严格意义的出版史著作也多达数十种。仅就荦荦大端,略述如下。

出版通史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九卷本《中国出版通史》(石宗源、柳斌杰任总顾问,石峰任编辑委员会主任)12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一次性推出。该书以近400万字的宏大篇幅,第一次全面梳理了中国出版事业的源流、演变及其发展脉络,全景式地总结了中国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规律,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完整地搭起了一个中国出版史的总体框架,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中国出版通史著作。它的问世,有力地展示了我国在世界出版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贡献与地位,体现了目前我国出版史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最新学术成果,推进了出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此前吴永贵主编的两卷本《中国出版史》(湖南大学社8月刊行)则是首次列入国家教育部高校文科教材五年规划的同类著作。作者以出版技术的变革为主要依据,将我国出版历史划分为抄写复制时期、雕版印制的版印时期、采用铅活字排版印刷的近现代出版时期进行论述。近现代卷除了对大书局重点论述外,中小书局多有涉及,一改过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出版史格局。

出版断代史研究富有特色

朱晋平著《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出版业的改造(1949~1956)》(中共中央党校社11月版)选点独特,论述全面深刻,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郝振省主编的《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开放30年》(人民社12月版)虽不以“史”命名,但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适时推出确实具有为当代新闻出版事业存史的特殊价值。肖占鹏、李广欣著《唐代编辑出版史》(南开大学社9月版)、王桂平著《清代江南藏书家刻书研究》(凤凰社12月版)或为断代全史,或为断代与地域史结合,皆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而有关中国出版断代史的研究,学者们尤其青睐从文学活动与编辑出版关系的角度切入,仅这一年间就有此类著作5部。它们分别是《魏晋南北朝图书业与文学》(陈传万著,合肥工业大学社8月版)、《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朱迎平著,上海古籍社3月版)、《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程国赋著,中华书局10月版)、《左翼文学运动与上海新书业(1928~1930)》(刘震著,人民文学社9月版)、《现代出版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秦艳华著,山东大学社1月版)。近些年来,不少学者特别是文学史界的专家重视文学活动与文学生产的关系,文学史与出版史联姻,从而使得断代出版史的研究别开生面。

出版专题史研究丰富多彩

书籍史方面:若说李致忠《简明中国古代书籍史》(国家图书馆社1月版)属于老书新做的话,乌·托亚著《蒙古古代书籍史》(内蒙古人民社1月版)、汪家熔著《民族魂——教科书变迁》(商务印书馆3月版)、李常庆著《〈四库全书〉出版研究》(中州古籍社3月版)等无疑都是新的开拓。而杨永德、杨宁著《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人民美术社6月版)、魏华著《新中国连环画艺术简史》(中国传媒大学社7月版)、一可等著《小人书的历史:漫谈连环画百年兴衰》(重庆社4月版)都各有特点。吴简易的《书籍的历史》(希望社9月版)列入“彩色人文历史”系列,着眼于普及,图文并茂,浅显生动。孙月沐总主编,伍旭升、张维特主编的“中国书业书系·聚焦书业30年”(含《30年中国畅销书史》、《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3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由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江西出版集团江西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在新时期图书史和图书阅读史研究方面别开生面,视野开阔,论析深入,出版后广受好评。报刊史方面:向专、精、深、细方向拓展是其主要特点。一年中出版的此类著作就有《中国早期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的演变》(谢庆立著,学苑社5月版)、《〈新新新闻〉报史研究》(王伊洛著,巴蜀书社4月版)、《〈星洲日报〉研究》(彭步伟著,复旦大学社5月版)、《解密读者(1981~2008)——一本感动中国的杂志》(师永刚著,华夏社6月版)、《〈独立评论〉研究》(沈毅著,辽宁美术社11月版)等等。印刷史方面:张树栋等编著《文房四宝与印刷术》(未来社4月版)属于一般知识性普及读物,《明代版刻图典》(赵前编著,文物社10月版)则多具史料价值,《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彩图本)(罗树宝著,岳麓书社12月版)是老版本的新增补与新设计,《中国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韩琦、[意大利]米盖拉著,商务印书馆12月版)则以更开阔的视野观照东西印刷与书籍演变历程。在出版专题史的其他方面,值得一提的还有:范军编撰《中国出版文化史研究书录(1985~2006)》(河南大学社1月版)属于出版学术史的范畴,侧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评议;冯志杰著《中国近代科技出版史研究》(中国三峡社1月版)从近代有特色的科技出版入手系统论述,另辟新境;何绍斌著《越界与想象:晚清新教传教士译介史论》(上海三联书店5月版)则在中国翻译史的领域里向深和新推进。

地区出版史新作迭出

或为接续性的史志专著,如《新疆通志·出版志(1990—2007)》(本书编委会编纂,新疆人民社7月版);或为综合性的出版史论丛,如《宁夏新闻出版史存》(朱昌平主编,宁夏人民社3月版);或为以改革开放30年来的出版事业为时限的区域性论述,如《云岭撷英——云南新闻出版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苏应奎主编,云南大学社6月版)等。更丰富多样的则是区域性的出版专题史著作,如王作舟著《云南新闻史话》(云南大学社7月版)、曲德森主编《北京印刷史图鉴》(北京艺术与科技电子社5月版)、解成编著《基督教在华传播系年(河北卷)》(天津古籍社1月版)、中原文化大典编纂委员会的《中原文化大典·著述典》(中州古籍社4月版)、陈笃彬等著《泉州古代著述》(齐鲁书社8月版)、林达祖等著《沪上名刊〈论语〉谈往》(上海书店社6月版)、《历代中州名人存书版本录》(郎焕文主编,中州古籍社7月版)、李天光等主编《辽宁老期刊图录》(辽宁人民社3月版)。这些著作,或以史论见长,或以史料取胜。

出版史料编纂持续推进

或以搜集影印原始资料、保存原貌为目的,如《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刊续编》(全24册,殷梦霞等编,国家图书馆社9月版)、《二十世纪中国古旧书业资料丛刊》(全12册,彭伟国等编,广陵书社7月版)、《故宫图书及内务档案史料》(全5册,煮雨山房编,广陵书社6月版)、《清殿版画汇刊》(全16册,刘托等主编,学苑社6月版)。或以出版机构的重要纪念活动为契机,编辑出版系列化的社史资料,如三联书店10月、11月刊行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图书总目(1932~2007)》、《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书衣500帧(1931~2008)》、《我与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集(1948~2008)》、《守望家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或重刊、新编老编辑家出版家的回忆录,如赵家璧的《编辑忆旧》(中华书局8月版)、《文坛故旧录:编辑忆旧续集》(中华书局7月版)、《书比人长寿:编辑忆旧集外集》(中华书局11月版),《赵家璧文集》(4卷本,上海文艺社11月版),王云五的《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江西教育社4月版),沈昌文的《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花城社4月版),范泉著《范泉晚年书简》(大象社10月版);俞子林依据《古旧书讯》整理编选的《百年书业》、《书的记忆》、《那时文坛》(上海书店社5月版)三大册,对晚清民国出版史料发掘多有贡献。至于一些善本书目、民族古籍书目的刊本,一些著名报人、出版家如史量才、叶至善的纪念性文集(或图集),一些版本资料如翻译版本、诗歌版本、美术版本、毛边书、出版标记鉴藏录经眼录等,也风格各异价值各具。

回望2008,出版文化史佳作迭现,成果丰硕,风光秀丽。除了以上五个方面的著作和资料性书籍以外,像《中国雕版源流考中国书史》、《书林清话》等近现代有影响论著的重刊,像《清代报人研究》(程丽红著,社会科学文献社4月版)、“报人时代”丛书(中华书局8月版)、《报人风骨——徐铸成传》(李伟著,广西师范大学社7月版)等人物研究著作的推出,像中国出版集团策划的“名社30年书系”(总计11种,已出《品牌之道——商务印书馆》、《守正出新——中华书局》、《弦动华章——人民音乐出版社》、《滋兰树蕙——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名为宝——荣宝斋》)、上海三联书店的《北新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等出版机构研究类著作的问世,像引进版的《神保町书虫:爱书狂的东京古书街朝圣之旅》(三联书店9月版)、《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人民文学社9月版)等海外相关图书的刊行,也都进一步丰富了出版文化史的园地,锦上添花。西哲讲,读史使人明智。中国古人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出版文化史的价值和意义正在于此。《中国出版通史》等一大批著作,随着岁月的增加愈显其特殊价值,将会载入出版事业和出版学术的双重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