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尼克·霍恩比:我们为什么会极度痴迷?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12/8 作者:侯德云

\Images\2005-2009\20091208T1202.JPG

尼克·霍恩比 1957年生于伦敦。1992年因《同时爱上足球和女人》自传体小说登上英国年度图书畅销榜。此后尼克·霍恩比的每部小说几乎都在畅销榜和专家书评两方面双获丰收,其中就包括他最受欢迎的作品《失恋排行榜》、《非常男孩》,以及戏谑另一位英伦才子作家阿兰·德波顿的名作《拥抱逝水年华》的小说《如何是好》。

\Images\2005-2009\20091208T1203.JPG

侯德云(作家)

严格说来,霍恩比的《极度狂热》,是一本日记体回忆录,是关于痴迷的解读。但在英国,很多人,读者,书评人,包括电影编剧,都把它当成小说来读,因为它“吸引人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许多小说”。我的看法不是这样。在我眼里,它缺少小说必备的很多元素。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作者的“反思”,跟足球有关,跟女人有关,尤其跟“极度狂热”有关。这是一部“严肃”的作品。尽管,它会把一部分读者弄得心潮澎湃,看起来不太严肃。

用咱们的话说,霍恩比是一个“铁杆球迷”。“我爱上了足球,正如我随后爱上了女人:突如其来,无可理喻,猝不及防,也丝毫都没有想到它以后可能会给我带来的痛苦和崩溃。”1968年9月14日,阿森纳主场迎战斯托克城的那一天,霍恩比对足球的热爱,在漫不经心的情况下开始了。温度上升得很快,之后便是燃烧,燃烧,燃烧……他的生活陷入到让人难以理解、同时也让自己难以理解的痴迷状态。足球把他变成了一个混蛋。1978年4月29日,他的女友,在球场的看台上晕倒了,而这个混蛋,什么都没做,只一心祈祷他喜欢的球队能把比分追平。事后想想,他觉得足球让他变成了“那种人”,“就算我的女友在比赛关键时刻即将分娩,也可能无动于衷”。由此说来,痴迷也是一种毒素,会扭曲我们的人性。

在霍恩比的心中,女人的地位远远比不上足球重要。无论是作为女友还是妻子,那个女人都必须是他“极度狂热”中的甜点才行。事实上也正是这样。

尤其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霍恩比会在内心深处,用自己的“事业”为一场比赛作“赌注”。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写作。他的一部剧本通过了电视台的初审,而且看起来通过终审的希望很大。就在这个时候,他喜欢的阿森纳,遇到了18年来首次夺冠的机会。但一场失败之后,前景又变得微妙起来。霍恩比在情急之下,“决定作一项个人的牺牲”,他许了一个愿(对谁? 对上帝?):“如果我们赢得了联赛冠军,剧本被回绝也没关系。”结果是他赢了,阿森纳夺冠,他的剧本被回绝了。他赢得很沮丧,“那种痛切心肺的失望延续了好几个月!”

我曾经也是一个球迷。时间大概只有一年多。看过世界杯和国内甲A联赛的绝大部分比赛。除了仅仅一次在球场看球的经历,此外都是盯着电视发呆。对足球的热爱是一种煎熬。我把自己熬得疲惫不堪。但同霍恩比相比,我只能算是一个初级球迷,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个伪球迷。我从来没有在一场决赛的最后时刻,“高度的紧张会压迫我的胸口”,或者“我会看见星星”,进而产生昏厥的迹象。我很羡慕霍恩比的心脏,能经得住如此这般的反复折腾。

我觉得自己跟霍恩比应该算是同一种人。我远离了足球,原因是另外的痴迷代替了它,垂钓,当然,也包括写作。我认识很多热爱垂钓的人,也认识很多热爱写作的人。不客气地说,他们都是疯子。跟霍恩比这个足球疯子没什么两样。对于我,也可以这样说,“只有垂钓能影响写作,只有写作能影响垂钓”。这本来是海明威的自言自语,但不幸也发生在我身上。遗憾的是,无论垂钓还是写作,我的收获都比海明威要小得多。

除了霍恩比,这种“极度狂热”,在很多人身上都会发生。正在发生,或者曾经发生。在我的耳闻目睹中,有很多人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和表情,为某种东西,呈现出轻度的癫痫。他们为古玩、为字画、为玉器,甚至为石头;他们为权力、为金钱、为性,甚至为虚荣……这使我想到,如果真有一种人能够摆脱痴迷,轻松地活在“中庸”之中,一定是尘世中的高人。我很想成为这样的高人,但暂时还做不到。

在《极度狂热》的前言里,霍恩比承认,他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就是一个“痴迷的傻瓜”。我同意这个说法。此外我还认识到,尽管这本书是“关于一个球迷的种种”,但不完全是为球迷而写。我相信自己的判断,它是一本为各种类型“痴迷的傻瓜”而写的书,比如,像我这样的傻瓜。

我并不关心这本书的销售量。我决不会说出类似于《爱尔兰时报》对这本书的赞美:“《极度狂热》真是天杀的好看。赶快去买来看。”我不想成为这样蹩脚的书评人。我只是想提醒那些“痴迷的傻瓜”们,所有的“极度狂热”,都有害我们的健康。

《极度狂热》[英]尼克·霍恩比著沙迎风译/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9月第1版/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