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区已经达到10个。到2007年,高中新课改更是将在全国铺开,在这种状况之下,高中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教材出版社来说就成为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记者了解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完成今年的高中新课标实验区培训之后,所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下一轮培训中节省下300万元的开支。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无论是教材出版方还是租型方,均对新课标实验区教师培训的成本控制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
早在2004年第一批4个省(区)进入高中新课标实验的时候,教育部等七部门就联合发出通知,对于教材出版社或租型单位所应承担的培训和食宿费用规定了一个上限——那就是实验区全体教师和教研人员的3%。但实际上,这三年来,无论是教材出版社还是教材租型单位,都对实验区的大部分高中教师进行了培训,有的实验区高中教师甚至已经接受了两轮培训。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在某实验区省份内,接受培训的高中教师甚至还以某种名目从出版社那里拿到了钱——不仅可以免费接受培训,而且还可以有钱拿,听起来确乎咄咄怪事。而实际上,由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掌握着教材的选用权,他们以各种名义向出版社或租型单位提出的培训经费支出,出版社也只能照付——不给钱就不用你的教材,似乎已经成为高中新课标教材推广过程中的另外一个“潜规则”。
最近几年出版业总是承受着“暴利行业”的恶名,而中小学教材出版更是千夫所指,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主管部门在教材招投标之后又推出教材限价政策的原因,而伴随两个政策的出台,则是出版利润大幅度削减。本来就已经承担超量培训任务的出版社,现在更有可能面临着教材培训难以为继的局面。用北师大社总编辑杨耕的话说,现在的中小学教材出版越来越成为一种“公益行为”。要实现教材出版的良性循环,就必须保证教材出版和租型方一定的利润,但现在的利润空间只能保证教材用量特别大的少数出版社生存,大量品种少、用量小的教材的出版社,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则“看不到未来”。尽管有的出版社在培训成本控制上进行了一些努力,但在目前这种缺乏对于教材使用方有效制衡措施的情况下,出版社任何一种节省成本的努力,似乎都有点一厢情愿。
中小地区应有不同的定价政策
范建强(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部主任)
我们在高中学段基本上没有搞自治区教师的全员培训,只做了骨干专业部分教师的培训,受训教师占总人数的14%左右,单科受训教师最多的达400人左右,有的非考试科目如美术等,各学校基本上未派教师参加培训。
由于存在中小学教材出版利润大幅度压缩的问题,在保证培训效果的前提下,我们也需要在培训成本上精打细算。首先,由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少,我们没有像其他省份那样将全国所有的教材都上目录,基本上一个学科只有两家出版社的教材,因此学校在教材选择上也是比较集中的。这就节省了我们操作的成本——搞教研活动时,如果教材版本集中的话,比较好安排培训人员,培训也比较好开展。其次,由于宁夏进入新课标实验比较早,小学和初中学段的教师大部分早已经培训过了,因此今年我们让地方教育部门对这两个学段的老师自行进行培训,出版社只为他们提供培训光盘。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能勉强承受培训费用等支出,但如果教材定价再往下压缩的话,像我们这种地方上的教材租型出版社恐怕就难以为继了。教材的印发成本不同于其他商品,印数小的教材同印数大的教材成本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负责为各省、自治区教材定价的国家职能部门对于这些不太了解,在全国定下一个基本价,各地教材只能低于、不能高于这个价格——对于管理部门来说这样定价确实比较方便了,但是对于教材的出版方和租型方而言,这种做法很明显是不合适的。
对于我们宁夏人民出版社来说,目前的定价要求教材至少印刷1.5万册才能够保平,但我们的教材有的科目最大印数不过十几万,有的科目教材印数只有几千本。管理部门要求教材出版利润控制在5%,教材限价的目标则是让利润下调10%,但是我们去年秋季教材的码洋是3700万,今年一下子就锐减到3100万,下调已经接近20%,这对出版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西北地区的教材都在人民社经营,而人民社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以书养书”,通过教材出版的利润来扶持其他图书的出版,对于教材价格的这种限制无疑会对西北地区的图书出版行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现在政府主管部门认为教材出版利润大——这对受教育人口比较多的省份来说可能是这样的,但教材限价对他们已经是一个打击了。如果2008年中小学教材彻底招标的话,教材出版的利润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局面将会更加混乱。在我看来,比较合理的定价应该保证出版社有一定的出版利润。北京、天津、青海、海南的教材用量比较小,目前,这几个地方的教材社已经跟我们联系,计划联合起来给国家发改委提交一个关于教材限价的意见。我们想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呼吁:应该在教材的定价上多下一点功夫,“一刀切”的教材限价政策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有偏颇之处。
培训成本居高不下实出无奈
黄伟民(广东出版集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
现在广东省出版集团有五种高中新课标教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体育与健康》《艺术》——在全国各省的用量比较大,特别是全国10个实验省区中有8个都在用广东教育版的《信息技术》。教材推广的很大一部分成本支出是在教师培训上,教材的培训费用大概占到教材总码洋的5%到15%。
各地的高中新课标培训成本高是一定的,那主要高在什么地方呢?目前我们所培训的高中教师已经不仅限于省级培训,已经深入到地级市了,而且基本上达到了全员培训的规模——这些接受培训的老师到省里受训需要出版社付交通费、吃饭和住宿的费用,场租和聘请培训专家的费用就更不用说了。我还听到一个情况,个别实验区接受培训的老师甚至还可以领到补助——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尽管没有明着要钱,但也会以一种变相的方式要出版社掏钱,比如考察经费、科研经费什么的(但实际上,地方对于新课标教材培训也是有启动经费的)。同时,高中教材科目多、种类多,但是教师少,使得培训比较分散,这也增加了培训的成本。
这种培训成本的居高不下,并不是出版社单方面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实际上,如果你不支持对方提出的培训要求,你的教材就会在下一个学年被换掉,出版社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只能委曲求全——反正全国那么多种通过教育部审定的教材,无论用你的还是用他的,都是合情合理的。
行业自律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如果教材出版社能够联合起来抵制这种不合理的要求,或许可能对相关部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教材出版领域没有行业协会来领导这件事情;出版社自顾不暇,也没有时间来做这件事情;而且所谓的“行业自律”也确实是一个很脆弱的东西——去年夏季空调企业曾经搞过“行业自律”,也就是统一定价,但最后还是被个别企业的降价行为打破了。同时,反商业贿赂的整体氛围也使教材出版社不能也不敢把钱送给地方教育部门。而新的推广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是比较迷茫的。
互谅创造理性培训氛围
王瑞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副总编)
在2004年刚开始进行高中教材培训时,苏教社没有太多的经验,2005年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2006年我们组织得不错。今年因为有了经验,在进行高中新课标教材培训前,思想上准备比较早,高中5个学科,培训人员比较早到位,但即使这样,少数时候也发现有比较仓促的状况。
相比于小学和初中新课标教材的出版,高中教材的用量小、品种多、前期投入成本高,如果不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势必影响到教材的可持续发展;教材限价又进一步压缩了出版社的利润空间,如果出版社把钱都花在岗前培训上,后面的网站建设、教师回访工作势必无法进行,这一点经过沟通,也得到了许多地方教育部门的理解,他们其实也希望能够与出版社进行更为长远的合作;加上社会上规范商业行为的氛围逐渐形成,使得今年的培训成本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沟通让实验区教育部门对出版社教材开发的难度和成本有所了解,例如在安排当地老师培训的时候,对老师的食宿安排以食为主,尽可能不大规模地安排住宿。因此可以说在双方互相谅解的前提下,2006年的高中新课标教材培训更趋理性。
大部分一线高中的老师和教研人员其实并不特别关注培训接待条件的好坏。由于有高考的压力,高中课程改革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出版社能够恰当地给他们以一定的帮助——比如解决必修、选修的问题,学分认定的问题,模块调整的问题等等——对老师来说不啻为一个福音。其实这些问题在广东、山东等先行省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作为出版社可以请相关专家将这些经验传达给新进入的省份。
教材培训投入多少是合适的?我认为在刚开始的两年,出版社还是可以支撑不计成本的投入的,但到正常运行的阶段,就应该按照教材码洋的比例来做投入核算,比如应该将全部教材培训投入限制在教材销售码洋的百分之五以下,尽量不要让经费超支,保留必要的教材建设的持续投入空间。
此外,在与租型单位合作的时候,我们也同他们签订了一个协议:由我们提供培训人员,由对方承担经费、搭建平台;同时我们也在协议中约定——其他教材出版社一些好的做法也要及时告知苏教社,能够采纳的方法,苏教社也会尽力去做。总地来讲,我们自己供应教材的地区培训会做得主动一些,租型单位则需要我们推动得多一些。
建议主管部门出台培训管理办法
贾长庆(山东出版集团教材中心经营管理部主任)
我们这个部门主要负责人教版新课标租型教材的推广工作。对于高中新课标教材的教师培训,教育主管部门的想法很好,但是现在的情况则问题多多——教育部的要求是对实验区教师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进行培训,但实际上又没有一个得力的部门对此进行管理。比如在秋季教材培训期,常常某个县的教研员就打电话过来了,说他们的老师需要培训,要求我们这边送样书、送培训经费过去,否则就不用我们的教材。现在教材版本多,且都是通过教育部审定的,因此他们选谁的教材理由都非常充足,出版社往往出于被迫,只好带钱带书过去给当地的老师做培训。
至于培训成本究竟占利润的多少,我觉得不太好算:这里面有用于培训的样书,请培训人员的费用,老师来回的路费、吃住费用和培训的场地费。有的时候,还有一些其他费用要出版社支付,很多在第一轮已经接受过培训的地区又会重复培训一次……现在的培训成本很高,教材又因为限价基本上没有什么利,如果教材用量小就只能亏本。
由于存在这样大的培训压力,出版社迫切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一个培训的管理办法:那些已经做完一轮教材培训的地区应该停止培训,在培训之后不应该跟出版社接触,并将教材选用的权力集中起来,比如可以集中到省里——像现在这种没有节制的培训确实应该停止下来了!
(以上谈话由王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