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创意编辑的创意生活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2/10 作者:

\Images\2005-2009\20090210T0601.JPG

吴宏凯的手工作品

\Images\2005-2009\20090210T0602.JPG

左图:卢俊的书法作品

\Images\2005-2009\20090210T0603.JPG

右图:甘梅的博客首页

■商报记者 孙珏/采写整理

这期的专题找了一拨“神叨”的“牛人”来写他们的创意生活。其中有人写博客赢回了不少的家电,卖旅行照片赚来回机票钱;有的是社区“狂人”,组织社区活动、泡社区论坛“成瘾”;还有的做手工书的编辑成了名副其实的手工玩家……不仔细挖掘,还真不知道出版圈里“卧虎藏龙”啊。约稿的时候,一再叮嘱作者们要随性、随性点,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真实的生活。拿到稿子之后,舒了一口气,这些头脑灵活的编辑们写得还真不赖。出版是个创造性的活儿,字里行间,能看出他们对生活、对事业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很多充满创意的爱好、点子、大胆的举措,不经意间为工作增添了灵感。

手工有慢而小的独特魅力

吴宏凯(山东人民出版社策划编辑)

过了年回来,发现年前刚做的书已经没库存了。有两家大店马上就要断货,只好忙着加印。朋友比我还急,问我,印了吗?印了吗?答:得先把书再看一遍,万一有什么地方要改下呢,还有,上次印厂有点赶工期,所以有些细节没做好,要一一列出来。她忍不住骂我,说换了是她,先不管这些,印了卖了再说。“真是变态!”呵呵,是呢,我也想赶紧印了,卖了,可是……就算变态我也认了。仔细想想,对我来说,做编辑这个行当,很大部分乐趣就是可以沉浸在“变态”的各种小细节里面吧。

所以我最怕被人问为什么不能编书编得又多又快。个人觉得,难免要把手里的书一点点琢磨,嗯,就是跟做手工活儿似的,得先过了自己的眼才好意思拿出来见人。自然知道各花入各眼,但至少,即便放一阵子也不至于自己看了先脸红才好。

若说做出版后有什么感想,便是要敬惜字纸。若什么也不做,还是干净洁白的好纸;若是做得不当,不过是将其变作了一堆废纸。想想就很罪过。唐传奇里面说侠女聂隐娘的丈夫是一个磨镜者,当时就神往得不行。觉得这男人真是有气质得要命,慢慢地将一块铜磨成一面镜子,需要多少时日和心力啊,而正是他的平静缄默,才使得飞檐走壁的侠女愿意洗手做羹汤吧。当我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后,心目中的偶像依然是这个磨镜者。

每次为哪本书忙得灰头土脸的时候,最喜欢拿来鼓励自己的就是做完了可以放个小假在家做点啥了。小包包、羊毛毡、橡皮章、玩偶、布包扣、徽章、磁铁、手作首饰……我几乎是想起什么就做什么,不辞辛苦地从各个城市采购回来各种材料和工具,把书房弄得像个手工作坊。很想尝试而未能实行的是木工和丝网印刷,工程实在太浩大了。但心里还是念念不忘,希望可以当作某日对自己某次辛劳的奖赏。

说实话,我自己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这些爱好和工作之前到底有什么关联或者是相互影响。但这样说来,我才感到自己何其幸运,我所谋生的,和所喜欢的,竟能够如此契合。编的书,大多是设计、创意,从中看到的自然会影响到日常生活,而手作人的经验和习惯让我在编书时很难愿意忽略任何细节。更为幸运的是,还能够“假公济私”,顺便做几本自己很喜欢的“手作书”!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喜的事情吗?我知道出版这个行业正在面临着巨变,但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当信息传播模式转变之后,图书作为传统的信息载体,在某个层面上的竞争力正来自于它的传统。当更多人愿意更高更快更强更大的时候,我愿意相信“慢”和“小”也会有它独特的生命力。

一半的家电是写博赚的

甘梅(当代中国出版社营销部经理)

如果一天24小时中,上班的时间是属于老板和客户的,下班之后N个小时交给吃饭睡觉交通购物访亲探友……在被割裂的生活拼图中,总有一块不受干扰肆意生长的自留地,对我来说,那是博客。

写博客大概是我大学毕业那年流行起来的,当时我写博客只是想让远方的父母知道我的近况,所以我的博客是报喜不报忧型的,现在回头去看以前的博客,发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调剂,因为记录下来的都是美好的事情,不愉快的就让它淡忘吧,“选择性失忆”或许是优化人脑内存的设置之一。而自己很快就玩上瘾了,做头图设计、FLASH动态展示、学一些后台代码设置,玩得不亦乐乎,风格也千变万化。随着自己博客风格与形式的日渐明朗,我的博客内容也更丰富起来,因为我爱上了摄影。

有人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摄影吧,因为摄影的魅力无法言语;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摄影吧,因为摄影是一个烧钱的玩意儿。

当时我还没有很好的相机,只是用一个傻瓜机执着地记录生活点滴。有了大量的图片,我的每一篇博文开始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到后来更喜欢为一张照片配上一句精巧的句子。比如拍下一张候车室的照片,我会写上“候车室,是远行者最初和最后的风景”;比如拍了一张因等待而睡着的年轻人,配上的文字是“睡,是一种最不伤筋动骨的等待”;比如拍下堵车时的道路,写上“生活,哪怕很拥挤,我们依然前仆后继”等等。

渐渐地,全国各地来捧场的博友也越来越多,到现在我也有自己的“博客粉丝团”啦。我也从许多个性博客中看到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跟一些趣味相同的博友成了素未谋面却深交已久的好朋友。博客世界里藏龙卧虎的人太多了,我深信真正的高手都大隐于市呢。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灌溉出各自姿态的花,百花齐放,真好。

我有一半的家电都是写博客赚到的。当全民博客轰轰烈烈兴起的时候,各种博客大赛也开始风生水起。在博友的鼓励下,我参加了某博客大赛,一不留神拿了一等奖,获得一个笔记本电脑。当我美滋滋地抱着新的笔记本电脑写博客的时候,由衷感觉到博客真是个好东西。后来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博客比赛和摄影比赛,家里陆陆续续搬回来DVD机、相机、扫描仪、IPOD、微波炉等奖品,以及旅游机票之类的。现在工作忙碌之后,写博客的劲儿也有些松懈了,很久没更新。回想当时自己除了运气的成分以外,或许什么东西都不是白来的,什么事情都需要经营,博客也是。

对于我来说,一个小小的心得是,经营博客最重要的是个人风格特点鲜明。我知道图文结合的方式最契合本人的擅长与爱好,我知道博客干净唯美是最让自己舒服的形式,我知道不一样的表达最能吸引人把目光留住。我也很喜欢或犀利尖锐或调侃不羁或博学深度的文风,自叹不如。而我希望努力做到的是,在图片+文字的形式中,自己的博客能突围而出,让人眼前一亮,有所回味。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博客文章标题的拟定、写系列旅游博文、附加电子杂志等,或多或少会让博友们加深印象,触动情绪。

在工作的战地硝烟中开出自己的花。无论是个人博客还是在出版行业做营销策划,我一直希望自己做的东西能有些不一样。我喜欢摄影,无形中在图书封面和版式设计上渐渐地变得比较敏感。而我并非出版专业出身,一直在想我们的新书发布会、签售会、演讲会可不可以做得不同于平常呢?每一本书的营销除了常规做法之外,是不是还可以开拓其他途径?在资讯爆炸的时代,什么样的传播更有效直接呢……

在选题策划方面,我承认自己更偏爱有鲜明特质的作者,如一天读一本书、37岁去37个国家的文案天后李欣频,如前四本书分别取名为《这本书》、《第二本书》、《第三本书》、《不是第四本书》的周杰伦御用作词人黄俊郎,如坚信“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的创意教父级人物包益民……这样的作者更代表了某一类群体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在营销活动中,作者的博客营销也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有时我也会在自己的博客中宣传新书。无论如何,我想有个兴趣总是好的,把自己喜欢的事情用到工作中,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工作的战地硝烟中开出自己的花。

书画篆刻+写作的怡然生活

卢俊(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营销中心副主任)

很多年之前我曾经有过无数个伟大的梦想,幻想过做太多领域的翘楚。伴随着不经意间流走的青春,曾经的爱好也化作了无数的遗憾,仅仅留下了或许是生命里注定要一直爱着的事情,那就是写作和书画篆刻了。

早在20年前我就能在同辈中写得一手好字,这不得不归功于在初中时,遇到了我的书法启蒙老师曹洋,他现在已经是名甲一方的书法家了。在他的引导之下,我开始学习书法,虽然不是正规的专业训练,但是也知道了系统学习的雏形。1997年我参加全市的书法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从这之后我就一直梦想着考入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但是因为我的学养和所接受的训练都不够系统和正规,在遗憾中与中国美术学院失之交臂。这也让我真正了解到学习这门艺术的人是怎样的套路和实力。读大学的时候我报考了编辑出版学,但是书法一直是伴随我人生的重要爱好,以致家里的半数藏书都和这门艺术有关。在学习书法的同时我也逐步涉猎国画和篆刻,因为这些都是建立在线条造型艺术基础上的艺术门类,触类旁通相对容易一些。我在大学校园里开办了书画篆刻工作室,给校友篆刻藏书印,给大家画画或写字并装裱后当作礼物送人,也算是我大学的第一次创业吧。工作后,在结交朋友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练习名家作品,从广泛的基础训练到自己理清体系之后的纵深系统训练,使得我的书画技法不断提高。北京书画展览和琉璃厂全国闻名,这些年我几乎悉数饱览,欣赏到了无数名家真迹,领略过许多高手的精品之作,饱我眼福,开我眼界。同时,我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画方面的典籍和新思潮思想著作,了解了艺术历史,同时也开拓了创作思路。到目前为止我还是经常临池临摹,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逐步完善的美学体系。好多朋友看到我家里挂的字画开始索要,后来慢慢地有一些做企业的朋友送礼时也会来找我,而且口碑也越来越好,最初只是一些书法和国画小品,到后来作品尺幅越来越大,装裱也愈发精美,付费也越来越高,带给我兴奋和喜悦的并不是经济收获,而是我的作品能够与欣赏它的人一起分享的快感。

写作算是与我的职业最相得益彰的业余爱好了。编辑领域里出了很多著名的作家,他们的成就我不敢奢望,只是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里找点乐子。工作五年来,在业余的时间里利用自己对出版市场的研究和自己个人的爱好出版了《解放军精神:员工向解放军学习的36种行为准则》(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乔家商学院:探析乔家商学智慧,成就企业永续经营》(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恋人小厨》(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等。这些图书算是自己对市场预测的一些试水习作,在市场上销量都不错,但评价则毁誉参半。这一方面使我能够继续我的兴趣和爱好,从中体味到兴奋、期待的心情和写作的快乐,另一方面也能不断促进我对市场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增强我对图书整体架构的掌控和文字的驾驭能力。另外,在图书写作、出版的过程中增加了和其他出版社同行接触的机会,在交流工作心得、谈判技巧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做个社区活动“狂”人

朗世溟(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图书编辑部主任编辑〈社区网名:天猪2号〉)

居住地:北京翠谷社区

嗜好:组织社区活动、帮助业主维权

时光飞逝,我们拥有了20多年前梦寐以求的许多东西,富裕到了有肉不吃改吃青菜,富裕到了有两台彩电可一台几乎从来不开,富裕到了可以在家里连翻六七个跟头也不会撞到墙,但却渐渐发现不再认识了一个邻居……感慨之余总是想为邻里做点事,哪怕只是一点小事,重塑那层淡漠的邻里关系……

典型事件:创办社区报——《翠谷生活报》

《翠谷生活报(网络版)》是我一时的异想天开,想通过小报的形式给翠谷的邻居一个新的沟通环境。从构思到实施该报,我只用了四天的时间。版式是按A5的幅面做的,打印时选每页纸放两面的打印方式(设置在打印页面的右下脚),这样打出来是左右对称的,像报纸的幅面。

第一期的内容很丰富,有18位业主、友人给《翠谷生活报》创刊发来的贺词。“每期一星”栏目推介了翠谷第一社会活动家“Zhenzhen”;“天涯若比邻”栏目选了“江湖行者”(网名)用五言绝句酷评社区论坛热门人物的短文。一年后看的这个帖子仍能感叹他对人物的刻画之深竟能如此。“翠谷风情志”则将“垦荒队长”(户主网名)的一篇心灵随笔改编成了“原味潜台词版”,据说当时笑爆了不少人;“生活一点通”主推便民小贴式,登了“巅峰”(网名)的一篇《户外运动装备(1)——帐篷》,我当初只是想买个帐篷玩用,给“巅峰”发了个小窗,没想他竟然如此认真地写了很多专业的文字。翠谷中有文化的人很多,生活很精彩的也很多,但两个都能达到极致的还是凤毛麟角,这样的人值得推荐给大家。另外,亲自上阵,搜罗了经过整理的社区最新电话表、周边运动场所一览、周边超市一览、周边医院一览等,还转载了其他网友的“家居装饰合同补充条款显神威”、“不同房间的不同植物装饰法”。社区与监理公司、物业公司的谈判纪要也是众望所归。在社区生活,避免“欺诈”的唯一途径就是“抱团”,成立自己的组织,将自己(也是大家)武装到牙齿,才有机会在一个相对平等的舞台和开发商、物业对话。

由于《翠谷生活报》没有人赞助,就是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本人责编兼记者、校对、录入员、美编和发行为一体,为了避免“亏损”过大,特意给自己做了个小广告。大意是这样的:本人在一知名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工作,主出管理(含励志、人力管理、营销、择业、管理等多种分类)、经济、生活、法律和英语类的图书,如有从事此类图书编写的作家欢迎跟我联系(邮箱见页眉),不是作家也没关系,自己或亲戚、朋友、同事有相关的书稿想出版也可以找我,欢迎推荐。

虽然到目前为止,《翠谷生活报》只做了一期,但因为自己酷爱码字,在坛子里交了不少好朋友,尽管大多素未谋面,但真的是神交了好多人,也很谈得来。

这么多年来我在社区里收获了些什么呢?

这里是自己训练自己的一个宝地。开始并不觉得,后来写得多了,时间长了发觉自己的反应能力、社交能力、知识范围、写作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这是一个不用花学费的课堂。

确实是生活的一部分了。有了问题、困难我第一个会想到来社区论坛问问。去年出版社和郭敬明在北京搞新人选拔大赛,住郊区,怕有蚊子,公司让每人带个电蚊香,我们编辑部的大多同事都没有,我在网上跟小区朋友一说,晚上转了一圈,十来个电蚊香就借到了。另外,比如有书法好的,我做的一本书书名就是小区的朋友帮写的,还有懂鉴赏书法的,可以帮忙把把关;做人力资源的书,就找小区当人事处处长的朋友给看看。做书就是做时尚,常跟他们玩啊,聊啊,对时尚元素的把握会变好。

我是快乐的“换享家”

王小风(北京弘文馆出版策划有限公司编辑)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书、CD没地方放了,扔了可惜,卖废品又不忍心。怎么办呢?当环保成为人人高唱的口水歌,有一群人拒绝附庸这样的“时尚”。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换享家,他们是逆经济寒潮而上,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令“换享”实现最大化的“换客”。

“换客”是这几年才时兴的词儿,很荣幸我也时髦了一把。作为图书小编辑,有着狂热的购书欲望,再加上业内同学也不少,送的书、强索强要的书堆满了自己的房间,有的书看完并没有收藏的意愿,卖废品也不舍得,搬家的时候还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如果有种好的方式,不用把好端端的书卖作废品,也不用让这些书落满灰尘,最好的方式是让图书通过交换或者借阅而流动起来。后来,我偶然发现了一个同城交换闲置图书的好地方。虽然没有参加什么大规模的活动,但是与一些同是“换书客”的朋友偶尔见见面,交换一下彼此心仪的图书,再吃个饭聊聊爱看的书、电影,再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此多几个好朋友,这就是共享信息带来的快乐。

最近,我收到很多漂亮的明信片,有的甚至来自遥远的国外,有的则是出自对方有创意的自制,这也是我交换生活的另一个内容。奥运会期间,因为喜欢买了不少相关的明信片,再加上从前各种途径和方法收藏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明信片在家,某一天整理抽屉的时候突然觉得与其这样让明信片沉睡在抽屉里,还不如送给同样喜欢明信片的朋友,于是开始散片。当然,在送出明信片的同时,我也收到了很多漂亮的、个性的、可爱的明信片,也认识了很多有同样喜好的朋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固定的圈子,在特殊的日子里送上祝福,分享彼此的心情故事。

那些交换过明信片的朋友也许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面,有时你都不能确定送出去的明信片是否会收到回片。可是,在用心地写下温暖的话,把明信片填得满满的时候,心里是不会想到能否有回报这样的问题,只是觉得有人分享就是很美好的事情。坚持几个月后,周围的朋友也开始支持我,帮我留意好看的明信片,快乐是会传染的。

有时候想想,自己的生活确实平淡无奇,不过我们也应该记得时时自己制造惊喜。我下一步希望做的事情,是把自己的博客印成一本小小的书,把收到的明信片用一个漂亮的册子分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