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大学社“押宝”教材未来5年怎么做?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10/27 作者:赵延永,曹均伟,韩正之,方红星,张鸽盛,蓝有林,郭娜

\Images\2005-2009\xs061027T1001.JPG

积极参与规划教材出版

■赵延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Images\2005-2009\xs061027T1002.JPG

现在很多科技类出版社都非常重视教材出版,教材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且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教材出版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小,是个比较稳定的市场,对供给方而言目标对象相对明确。我社也是如此,教材占到了总品种的70%,每年新教材160多种,重印也大致是这个数目。

当然,也正因如此,因大家都进入而导致竞争加剧,作为中小出版社,参与教材出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与一些学校建立稳固的关系,这样做会比较辛苦,但这种订单生产的方式风险较小,收益会比较稳定。特别是在公共课被大社占领的情况下,尽管专业课市场较小,同样有不少出版社参与竞争,选择这种方式可能更有利自身实力的积累。二是依托部级和国家级教材规划,有了大的品牌挂上去,就能扩大自身的影响,如国防科工委“十五”教材建设计划有160种,我社承担了三分之一,除个别品种之外基本都出版;同时随着当前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我社还参与了教育部职教司的教材计划,其中开发了16种中职教材。

据我看来,教材市场发展到现在有点乱,今后将是一个整合阶段。我希望除了市场自身整合外,也需要有一定的政府整合,政府行为缺位的补位、越位的则取消。因为出版行业是个相对垄断的竞争市场,进入和退出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不同生产商都在生产可供替代产品。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又并非是优良产品驱逐劣质产品的现状,显然需要出台一些行业规范来纠正、调整。

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努力参与到各项规划教材的申请立项上去,就像此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教材规划选题立项,北航社也有32种,这与我们积极参与并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国防科工委“十一五”也有近200种教材计划,从主观上来讲我们希望至少争取到三分之一,因为就项目本身多少有些资助,如果在市场上再多做一些工作,实现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等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双丰收都是有可能的。

(蓝有林/整理)

突出财经教育出版特色 打造精品教材

■曹均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Images\2005-2009\xs061027T1003.JPG

未来五年中,我社要在品种、码洋上实现翻番,提出发展战略重点主要是:首先,教材是我们的立社之本,是我社出书的重中之重,工具书是我社第二块开发图书的平台;其次,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品牌,如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和重点教材,我社已推出的经管类核心课教材,依托上海财大实行的211精品战略,把学校的精品课程分批推出,等等;第三,把现有的500多种教材进行全面的配套、补缺、修订、整合,并且在此基础上出好引进版教材。

在教材配套方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配有习题、案例的教材比较受师生欢迎,所以我们打算把核心课和其他重点教材配上习题和案例;在教材补缺方面,“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目录公布后,我们发现我社在很多科目上还有空白(例如电子商务),传统教材中也有很多缺门(例如旅游、广告等),所以,我们打算依托其他学校的资源来推出我社尚未出版的教材。目前,我们已经邀请到陶汉军先生来主编、策划、推荐一系列旅游教材,包括饭店管理、导游、旅游文化方面的教材。另外,我们还将根据新出台的会计准则来对会计用书进行修订;最后,我们还要把未出齐的现有教材、未形成系列的整合起来,形成系列,使之更有整体感;未修订的老教材,有的比较受欢迎,一直畅销不衰,有的却被逐渐遗忘,我们要把那些受欢迎的重新修订、包装,并且明确针对的教学层次。明年,我们还会规划新系列教材,比如创业管理、制度经济学等新学科教材。

本科教材是我们教材建设的重点,要在前几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使我社的本科教材更全面、更成系列化,打造一批以“二十一世纪”为抬头,内容更具体、更全面,系列更多、更齐全的精品,一方面推出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教材,如新近出版了“21世纪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精品教材”;另一方面,教材建设重心从工商管理、金融等传统的优势科目延伸到公共管理、信用管理等领域。另外,我们还开辟地方省市教材建设,把合作延伸到兄弟省份的大专院校。目前,跟河南省合作的“河南省经济管理类教材系列”项目已经启动,和其他省份、学校的合作意向也在洽谈中。

未来的五年中,根据高职高专这块市场还有很大潜力的现状,我们拟将工作的另外一个重点放在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上。

总之,“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把教材系列化、配套化、多样化,打造精品教材。

为了搞好教材建设,我社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们专门成立了市场策划和推广部,现专做教材推介(以后会延伸到社会用书),与第一线老师见面,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对教材的需求,并由懂专业的人宣传和介绍本版教材,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其次,建立赠送样书制度。我们向老师发放表格,在征求意见的同时,要求他们填上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教材图书,对填表的老师我们至少赠送一本教材样书。虽然老师选择的教材中引进版居多,但我们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每年我社向各地老师赠书几千本。第三,实行发行、推广、编辑三位一体推介教材。编辑在推介的同时可以了解教学和学术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组织稿源。

作为即将转企改制的第一批试点单位,今后我们的管理体制和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未来我们将发挥和利用上海财大的资源优势,以财经教育为主体,以财经学术图书和大众财经图书为两翼,以体制转换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管理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专业化、精品化、立体化的专业出版道路,为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打造成以财经教育出版为主体和特色的专业出版集团而努力奋斗。

(郭娜/整理)

立足地域服务 做出板块效应

■韩正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Images\2005-2009\xs061027T1004.JPG

大学办出版社,其目的之一就是出版教材,因而教材出版是大学的一项根本任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秉承大学出版社的历史使命,坚决做好教材出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主要可以分成三类:上海交通大学重点教材、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用教材、计算机培训教材。

背靠大学,利用大学的出版资源和发行资源是大学出版社的优势。我们积极利用地域优势、服务优势、情感优势,争取将上海交通大学学校和学院两级确定资助的教材到我们出版社出版。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大学正在向世界知名学府进军,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氛围,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务处和各院系都积极组织能反映交通大学水平的教材的编写。因此经过院系推荐、专家评议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各种重点教材在质量上有保障;又由于重点教材的编写进入各学院的发展规划,教师参加教材的编写有任务要求,也有时间保证,因此这类教材的出版实现率高。当前几乎所有出版社都认识到教材出版的重要性,出版社到学校争夺稿源的现象司空见惯,有时甚至非常激烈,大学出版社的地域优势受到严重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利用编辑、特别是出版社干部与学院的天然联系,在书稿写作、编辑周期、编校质量、奖项申报等方面加强服务。另一方面,为专家出版学术专著和论文汇编也是感情投资的重要手段。

我社的职业教育教材出版起步较早,上世纪末就开展职业教育教材的开发,并成立专业委员会遴选课目和作者,组织专家审稿。应该承认,职业教育院校的教材编写能力比较弱,但是他们对职业教育的情况了解,尤其在职业教育第一线工作使得他们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就业需求,因而编写的教材针对性、适用性强。如果能够通过专业委员会这个集体以及专家审阅两个环节,在内容正确性和讲述系统性上把关,那么提高教材质量是完全可能的。这些年来,我们已经组编了300多种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尤其是其中的实训教材,具有特色,得到欢迎。

在计算机教育上,上海交通大学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南部的重镇。但是由于IT四强出版社已经占尽先机,“此诚不可与争锋”。我们转而出版一些培训型教材,先后与上海市计算机考试办公室、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等出版计算机培训教材。这些教材面向广大的计算机培训市场,又有考试或者学校教学支持,所以前一些时候还是很有市场的。近年来,计算机培训市场相对疲软,我们将这种做法转移到职业培训上来,一些岗位培训的教材正在开发之中。

这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立项已经揭晓。我社首次有17种图书入选,尽管立项数对于申报数的比例低于平均水平,但是这对于我社来讲还算是破天荒的,因此还是颇受鼓舞的。总结这次申报,面向“十一五”的发展,在教材方面可以做的事有如下三项:加强积累、突出精品、兼顾短项。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教授,我一贯认为不是每个教师都有能力编教材,甚至不是每个教授都会编教材。编写一本教材应该有对所在学科的全面了解,应该掌握该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应该对所编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还应该有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样的作者不是唾手可得的,必须有一个稳定的作者队伍,尽管大学社背靠大学,得天独厚,但是要赢得教师的青睐,一来功利心不能太重,二来要有积累。教材要有板块效应,不能是稀稀拉拉的“散种”式经营,要能够集中几个学科,做全做好。这两个方面是需要积累的理由和积累的方向。目前一般的教材是不缺乏的,而且即使缺乏,大学教学中采用的讲义也一定是有的,因此“有”是不难,而“好”却很难。教育部常有推荐教材的评选,我也作为专家多次参与评定,真正言简意赅的,内容全面又叙述系统的实在凤毛麟角,更何况有见地、有创造的。教材要做板块,板块要有头领,有了头领才能有影响,精品就是头领。我社出版的《材料科学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等传统教材进入了“十一五”规划教材,我们要求作者发扬传统,融入先进,极力将这些教材塑造成精品,将课程塑造成精品课程、教材塑造成精品教材。“短项”是指一些用量不是很大的教材,例如专业教材、研究生教材、学校特色教材等,前者虽然是高等教育本科或者高职教材,但是由于学科小、学得人少等原因用量不会很大;后面的两类和学术专著已经很接近,专业性强,用量更小。但是这些教材非专家不能写就,是值得出版的,何况这类出版物对出版社在某个学科出版的品牌建设和社会贡献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通常经济效益也不一定是不乐观的。

还要看到的是网络发展造成的冲击。网络已经造成了对报刊、图书的纸质出版的重大影响,给音频材料的出版也带来了冲击。找一个不使用网络的学生几乎与找恐龙的化石一样困难。网络迟早会给传统的教材出版带来灾难,但是也会给新形式的出版带来机遇。网络带来了传播的自由,个人网站、博客大大贬低了出版社的价值,但是这种损失对于教材来说应该是最轻的,因为教材需要规范,当传播成为普及的时候,规范是出版社手中的王牌。我们要密切关注网络技术和网络发行的发展,及时参与网络出版,保持教材出版的青春活力。

(蓝有林/整理)

扎根财经 教材出版

■方红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

\Images\2005-2009\xs061027T1005.JPG

长期以来,我社主要工作定位于财经教材的出版,下的功夫非常大,现已成为全社的支柱性产品。就教材、专业图书、学术著作相比,基本呈7∶2∶1的图书结构,其中财经教材占教材总额的90%,其他还有一些必要延伸的相关专业教材。目前,每年新出教材100多种,再版、重印300多种,可供教材品种保持在1000多种,而且总量还在不断上升。

专业教材的出版现在非常强调计划性,而且跟过去主要依靠个别院校的合作不一样,等教师投稿和等教育目录下来的做法也已过时。现在我们是要到全国去策划开发选题,跟全国的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同时在教材推广中辅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加强教学支持体系的配合,而且选题策划的目的性也很强,就是选题能够立项。当然,财经专业是个很细的门类,跟别的学科还不太一样,因此我们还密切关注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成熟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变化,在产品宽度实行差别化开发,针对目标市场开发出不同特色的教材,同时密切关注财经教育的新专业及趋势,定向开发一些新的专业教材,目前已开始涉足如信息管理、物流、电子商务等细分市场,通过相关院校的联编,逐步完善教材的开发。

当然,财经作为单一的学科门类,需要不断地优化图书结构,分散风险,在层次和差别化上做文章,满足使用者对教材的个性化需求和价格承受能力。特别需要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如针对不同专业的情况,提供不同的教学支持等增值服务,如向教师提供课件、PPT文件,给出书后习题答案、提供模拟题等,将其教材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加以营运。

目前,我社“十一五”规划教材选题有80多种立项,其中本科30种,高职50多种,因为我们都集中在财经教材这一个门类里,总体成效不错。据我了解,一些有实力的学校的本科教材都是自己开发,自产自销,因此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选题申报这项工作,包括此前的精品课程的申报、省部两级规划教材的立项、优秀教材的推荐等,现已有将近200多种的规模,结果比较合理,而且基本是分布在主干专业。

教材规划立项等工作对推动优秀教材的出版以及提升出版社的档次很有帮助,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的教材选题依然是围绕财经管理进行开发,并密切跟踪教育专业的变化、教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关注那些发展迅速的专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发展、关注外界的变化,以便层次更优化。尤其是随着本科的扩招,研究生的扩招,高职教材和研究生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凸显,我们已经逐步展开,并找到好的新的增长点,如在职业教育方面已取得新的突破,同时向经管专业的边缘学科进一步拓展,使之与高等教育的文科、商科教学需要相对应,整个教材配套也更加丰满。在加强选题开发能力、联编能力的同时也加强营销能力,在产品上争取稳步增长,稳中有升,至少是保持规模不降的情况稍有扩张。

(蓝有林/整理)

五项措施应对 教材市场挑战

■张鸽盛(重庆大学出版社社长)

\Images\2005-2009\xs061027T1006.JPG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材市场上,作为一家中小社,我们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发展,2005年发行码洋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现每年新出教材300多种,重印800~900种,而此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教材选题立项,我社也有113种。

但在我看来前面的路会更加艰难,即将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冲击,比如各出版集团的成立并发展较好,这对大学社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出版社,其冲击将是非常之大;而一些原本不怎么出大中专教材的大众类和科技类出版社也开始涉足,这在教材品种已经非常之多的情况,各出版社都很难上量;社会力量的介入更是为教材市场增加了变数,如梁晶工作室自1995年以来策划了包括《经济学原理》在内的“经济科学译丛”,其影响都比较大,而目前还有四川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中职旅游系列教材,其编写质量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当然,国外教材随着双语教学的需要也大肆进入,诸如培生、麦格劳-希尔等都在国内扎根进行教材推广;而如教材循环使用等国家资源节约政策也对现有教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加上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挑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

因此自前年开始,我们就着手转型应对,一是调整思路,选准方向,集中力量,做出特色。从大学出版社自身的特点来看,大学出版社不宜走综合出版社的发展道路,应该充分依靠大学的学科背景和优势,选准一个或几个方向,集中力量,做出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存的空间。特别是“以编为主”的教材开发形式需要改变,因为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特色会失去生命力,而应“以著为主”创新,跳出原有的框框。二是传统出版与电子网络出版密切合作,努力提高教材的技术含量,形成新的教材模式。就我看来,传统教材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而之所以学生毕业时将其大甩卖,是因为这些教材没有收藏价值。只有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出版有机融合,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教材出版体系,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技术创新是出版社取得持久竞争力的关键。三是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走国际出版的新型道路。中国现代教育已经有100年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科技和教育的大发展,再加上中华文明上下5千年,我们要展示给世界的东西很多很多。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机会。因此,走国际出版的新型道路,将会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别国内教材如果是从“编”到“著”之后,就会有一些吸引人们的学术思想。四是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就像电子排版代替铅字排版一样,许许多多的知识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变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加强对职工的培训,让职工及时掌握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用新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技高一筹,才能高人一等。五是大力重视职业教育,包括高职、中职和职业培训在内,其中的市场空间非常之大,在我们现有的教材总数当中,高职高专已占据40%~50%,下一步还将在职业培训方面下些功夫。如配合新农村建设,明年即将推出100多种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知识技能丛书。

(蓝有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