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鲁迅文学奖:实力作家的角逐地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0/30 作者:谭旭东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102.JPG

获奖作家坐着乌篷船去领奖。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01.JPG

范小青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02.JPG

王树增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03.JPG

党益民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04.JPG

晓 航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05.JPG

李 浩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06.JPG

葛水平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07.JPG

蒋 韵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08.JPG

何建明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09.JPG

田 耳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10.JPG

王宏甲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11.JPG

邵 丽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12.JPG

迟子建

\Images\2005-2009\yd071030T0213.JPG

潘向黎

10月25日,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和作者名单在中国作家网和《文艺报》等中国作家协会的官方媒体公布,和10月28日在绍兴举行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大会,使得鲁迅文学奖再一次被众人关注,尤其是被文学界广泛关注。鲁迅文学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四大文学评奖之一,除鲁迅文学奖外,中国作家协会每隔两到三年,都要举行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少数民族骏马奖等评奖。其中,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对象是长篇小说,而长篇小说一直被人惯性地认为是最厚重的,最能代表作家创作能力和文学水平的文体,因此茅盾文学奖最受关注,其获奖作家也认为是最具有荣誉感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评奖的对象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由于长期以来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一直是分开的,所以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评奖被文学界很多人看来是小圈子里的事情。而少数民族骏马奖则是针对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具有扶持民族文学的意义。

不过,在文学界人们更看重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这两个奖是以文坛大家来命名的,茅盾和鲁迅这两个光辉的名字无疑是对一种文学奖的增色。二是这两个奖本身覆盖了成人文学的所有门类,也是对整个当下文学创作、理论批评和翻译的一次检阅。三是这两个奖从评奖以来,基本反映了中国跨世纪的十年的文学创作的风貌,展示了中国作家的艺术原创力,在作家中颇有影响,获奖作品的读者效应也还不错。四是这两个奖也比较准确地显示了中国读者的艺术判断力和审美趣味。五是这两个奖也无形中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了优秀文学创作、理论和翻译的社会推广与阅读传播。

壹 脱颖而出不是易事

鲁迅文学奖的评奖已届10年,其评奖所涉年限已经达到了11年。1997年举行的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所评选的范围是1995年至1996年在全国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文学作品,所覆盖的文学门类包括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包括杂文)、理论评论和文学翻译作品等七类。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奖范围是2004年至2006年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作品。

至第四届止,已经有166部作品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其中包括第一届设立的“散文荣誉奖”6部作品。在这四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奖中,两次以上获奖的作家有好几位:一是迟子建,她已经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她第一届以短篇小说《雾月牛栏》获得高票,第二届又以中篇小说《清水洗尘》获得了好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奖中,她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又高票入围,因此在小说创作界,迟子建可以说是获奖大户,戏说她是文坛“获奖专业户”也不无恰当。另一位三次蝉联奖章的获奖大户是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民,他在第一届评奖中,以《共和国告急》而摘得桂冠,第二届又以《落泪是金》获得好评,第四届评奖中,何建民的《部长与国家》依然入围,所以他与迟子建也可以说是“获奖双璧”。

铁凝、李国文和毕飞宇也分别获得过两 次鲁迅文学奖,铁凝在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的获奖作品是她的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这部散文集被认为是一部“心灵忏悔”性的作品,是对女性生命的拷问;她在第二届评奖中获奖作品是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位生活在北京胡同里的女人的爱情故事。而李国文第一次获得鲁迅文学奖是第一届,他的中篇小说《涅 》获得了高票而入围;第二次获奖以散文集《大雅村言》入围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李国文堪称“文坛常青树”,他发表在1980年3月号《人民文学》上的《月蚀》,就获得过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危楼纪事》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近年来,李国文的文学随笔由于风格老辣活泼,屡屡占据《文学自由谈》头条,并被人称为“国文体”。毕飞宇在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上,以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入围,第三届评奖中,又以中篇小说《玉米》而捧得奖杯。应该说,迟子建、何建民、铁凝、李国文和毕飞宇等几位多次获奖的作家确实是非常有实力,他们在1990年代以来的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创作中,确实是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家。

在历届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中,中青年作家代表中,刘恒、阎连科、李贯通、刘庆邦、陈世旭、余秋雨、杨黎光、韩作荣、匡满、老乡和青年作家、诗人东西、红柯、衣向东、夏天敏、温亚军、娜夜等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作家,而且有的已经进入文学史和大学文学教材,看来,要想获得鲁迅文学奖还不仅仅需要创作水平,在中国众多作家中,要想脱颖而出,还要具备扎扎实实的创作功力。

贰 最风光的是女作家们

茅盾文学奖里最风光的女作家也有好几位:一位是张洁,她以《沉重的翅膀》、《无字》蝉联过第二届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王安忆以《长恨歌》、霍达以《穆斯林的葬礼》、宗璞以《东藏记》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成为女性作家中的佼佼者。应该说,在历届鲁迅文学奖中,女性作家也呈现了独特的风景,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如第一届中,池莉的《心比身先老》、徐小斌的《双鱼星座》;第二届中,徐坤的《厨房》、叶广芩的《梦也何曾到谢桥》;第三届中,孙惠芳的《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王安忆的《发廊情话》等,这些女作家及作品都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在文学评论圈内也普遍叫好。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奖中,女作家表现出了比男性作家更强的艺术创造力,如最受瞩目的中短篇小说获奖名单中,女性作家占3/5强,成为一大亮点。中、短篇小说的10位获奖者中就有6位是女性,分别是中篇小说奖获得者蒋韵、葛水平和迟子建,以及短篇小说奖获得者范小青、潘向黎和邵丽。有媒体记者就针对女作家的强大在颁奖会上采访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他表示女作家占多数一方面是巧合,另一方面显示了女性写作进一步受到认可。

在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女作家中,最受读者好评的恐怕还是迟子建。这位来自黑龙江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是怀着感恩之心来写作的,她总是那么善良地对待生活和世界,对待每一个生命,每一次复杂的抑或是小小的经历。迟子建第一篇获鲁奖的小说《雾月牛栏》是一篇意蕴丰厚的作品,其人物故事很简单,继父打了继子一巴掌,结果把继子打傻了,继父与继子之间的情感纠葛就此展开。继子的傻可能是属于生理的,而继父的负疚却属于心灵的情感的。作品很细腻地表现了继父对继子的那份异乎寻常的关爱。作品的人物只有继父、母亲、傻子宝坠,还有一群牛。牛是畜生,但牛在傻子宝坠眼里却又是可以对话的。迟子建的作品里有许多人与动物相通的故事。比如马、鱼、鹰、狗等等,它们都具有某种人性的东西。迟子建把它们写得灵气四射。在宝坠的眼里,只有牛才是可以沟通的。所以,宝坠只想跟牛在一起,而人间的温暖,父母的爱却无法体会到。这是对人性的否定,而从反面看却正是对人性的另一种表达,恰是人性的至情表现。这其中,继父与继子之间的心理情感上的张力很大。一个是刻意赎罪,一个是无心无意,一片茫然。作为继父始终背负着欠疚,总想法设法弥补自己的过失,用自己的温暖,用自己的至情去感化继子,然而这种弥补似乎永远无法追回。最后继父以饮恨而死作为终结。之外,《雾月牛栏》的情感氛围控制得比较好,含而不露,若隐若现,犹如雾中看花,雾起弥漫朦胧似是而非,正是《雾月牛栏》所要营造的情感芬围。迟子建很善于营造情感氛围。

迟子建的短篇小说《清水洗尘》荣获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这篇小说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写一个13岁的小男孩天灶,在年关洗澡时给家人烧水,他的奶奶、妹妹、母亲、父亲先后洗浴,其中穿插了蛇寡妇找天灶的父亲帮忙补澡盆的事。以前天灶总是用家人洗过的水洗,可这回他执意自己要用一盆清水洗浴,最后如愿以偿,不过他的奶奶却陷入了痛苦。

苏童是这样评说迟子建的,他说:“从《亲亲土豆》、《清水洗尘》、《雾月牛栏》到近年来的《一匹马两个人》,所有信手拈来的说法都不能概括迟子建的小说品质,她在创造中以一种超常的执着关注着人性温暖或者说湿润的那一部分,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入,多重声部,反复吟唱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因而显得强大,直至成为一种叙述的信仰。即使是在《一匹马两个人》当中,你也感到当迟子建左手弹她自己美好而忧伤的旋律,右手试图去弹出一组不和谐和弦,结果她的手似乎被烫着了,主旋律余音绕梁,结果小说中那对受辱的母女在麦田夜色中的身影看上去竟然是和煦美好的夜景的一部分了。”苏童还认为,迟子建的小说构想几乎不依赖于故事,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个人的内心感受折叠而来,一只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如果说迟子建是敏感的,那她对于外部世界的隔膜和疑惑进入小说之后很神奇地转换为宽容,宽容使她对生活本身充满敬意,因此我们很惊讶地发现迟子建隐匿在小说背后的形象,她也许是现实生活的旁观者,她也许站在世界的边缘,但她的手从来都是摊开着,喜悦地接受着雨露阳光。

迟子建第三次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是《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被称为“执著于困境的发现与出路的寻找”,在这篇作品里,作家大胆地以“寡妇”的身份出现,因此其人文思考与探寻更显深刻而多向度,可以说,它是从人性的温情、诗意的自然、神奇的艺术和精神世界四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对生活和人性进行观照的。在最近接受《北京青年报》的采访中,迟子建面对记者,发出了“写作让我笑对痛苦”的感叹。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里,女主人公在独自远足时遭遇山体滑坡,列车停靠在一个盛产煤炭和寡妇的小集镇,“我”目睹了许许多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哀”,以及他或她“面对悲哀的不同态度”。迟子建怜惜女主人公邂逅的每一个角色:“和他们的痛苦比,我的痛苦是浅的。生活并不会因为你是作家,就会对你格外宠爱一些。作家把自己看小了,世界就变大了;把自己看大了,世界就变小了。对任何人来说都这样。”“世界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在痛苦。”迟子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句话重复了多次。但她同时强调,“如果你仅仅只从《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里看到痛苦,那就是我的失败了”。三获“鲁迅文学奖”,在许多人眼里是奇迹,但迟子建对待获奖的态度却理智而冷静,她觉得这看来就似“一阵一阵风吹过脸庞”,“风吹在脸上很舒服,但如果风不吹过来,人也照样往前走”。看来,正是这种从容和淡定使得迟子建在文学创作之路上走得扎实而坚决。

在鲁迅文学奖的获奖女作家中,铁凝的口碑也非常好。她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被媒体称为“中国文学的女掌门人”。铁凝的获奖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她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学奖、1997年河北省振兴文艺关汉卿奖。她还著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中短篇小说集《午后悬崖》、《铁凝文集》5卷等,新近出版了长篇小说《大浴女》。而发表于1986年的长篇小说《玫瑰门》,在她的创作历程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管是在主题、艺术、思想方面,这篇文章冷峻的传达出繁复黑暗的女性心理,读来让人感觉惊心动魄,张力得以呈现。

铁凝在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评奖中,散文《女人的白夜》获得了很高评价,被评论界称为是“直面人性的探索性作品”。她的《永远有多远》不但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还获得了北京市的文学创作奖、首届老舍最佳中篇小说奖,同时还获得了十月文学奖、中华文学选刊奖。铁凝各个时期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延续,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弱点的再度思索,并提出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才是女性真正的觉醒,是女性精神家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有评论家是这样评价的:《永远有多远》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写了现代大都市北京城内老式胡同中的女孩子的平凡的故事。北京的“胡同文化”源远流长,如果你没有切身其中,是永远不会了解的。小说的主人公白大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文化熏陶中的一个个性独特的女孩子。她的性格既不是剑拔弩张的刚勇,也不是胆小如鼠的怯懦,而是一种并不起眼的仁义、善良、宽厚。她外貌平凡又缺心少肺,既没有“西单小六”的妩媚风姿,又不会像表妹小玢那样在男人面前撒娇耍嗲,横刀夺爱。她只知道对自己爱的男人好,但她不曾真正了解过任何一个自己曾爱过的男人,她永远不明白男人心底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她在心底崇拜着向往着去做“西单小六”那样的女人,她渴望得到男人的爱和赞赏,但即使她学着“描眉打鬓、涂胭脂抹粉”,即使她穿上弹力紧身、性感透明的衣服,她还是她。她股子里就是个缺心少肺的好人,她也想学“坏”却永远学不到。所以小说结尾,当那个大学时代曾利用完她又残忍地将她抛弃的男人被两个女人抛弃后,带着不到两岁的女儿重新出现在她面前向她求婚,对她说我想娶你仅仅因为你纯你是个好人的时候,她绝望地喊道:“可是你不明白,我现在成为的这种‘好人’从来就不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不管怎么样,在白大省的性格中,我们似乎寻觅到了那渴盼已久的中但又谁都踌躇着不愿献出的一份真情。当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替代了胡同的四合院,当单元房的防盗门隔阻了邻里间的交流,我会怀恋那个逝去的年代和那个年代质朴善良的北京女孩。

叁 在好评与争议中前行

应该说鲁迅文学奖推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获得第一届鲁巡文学奖诗歌奖的王久辛的《狂雪》和张新泉的《鸟落民间》,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诗歌佳作。在笔者看来,王久辛无疑是上个世纪1990年代至今中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作为首届鲁迅文学奖的得主,他是无可非议的,他和张新泉:一位是大气磅礴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守护者;一位是亲切的温良的平民主义、现实主义的守护者。他们一个以《狂雪》的黄钟大吕式的诗篇振响诗坛,一个以《鸟落民间》“美丽而刚强的文火”点亮诗坛。如果说,1990年代中国诗坛还值得一提,还值得关注的话,笔者觉得除了“先锋诗”、“第三代”或“1970年代”或“女性诗歌”这些你想摆脱可它们却死缠着你的一些“圈内话题”外,就是王久辛和张新泉这样的严肃创作的诗人们了,他们是值得认真去评论的诗人,从他们身上,笔者们看到了时代的色彩、痕迹,也看到了时代所难以突破的局限:那就是诗人们敏感的笔下所自然流露的民族情结、悲悯情怀、忧患意识、精英意识。除了王久辛和张新泉外,还有邓一光的《父亲是个兵》可以说是战争文学的新篇章。何申的《年前年后》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冲击波式的佳作,而何申本人也被列入新现实主义作家之谱系。刘庆邦的《鞋》也获得评论界的好评,还由潇湘电影制片厂青年导演韩万峰执导拍成了电影。据说该影片遵循沈从文先生的乡土文学创作宗旨,采用凤凰乡间场景拍摄,影片以一位老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为寻找青年时代曾经给自己做过一双鞋的姑娘离城返乡,在乡间巧遇一位牧羊人,两位老者相互交谈为线索,讲述了一位平凡女子的传奇故事。

但鲁迅文学奖评奖也出现了一些争议性的问题。其诗歌评奖中就多次出现了激烈的媒体反应。如2004年12月22日,《新京报》编辑部就收到一封署名为“鲁迅奖诗歌奖参评人”的来信。在这封来信中,来信者称此届鲁迅文学奖诗歌评选有不公平之处,并对某些评委的操作方式提出了质疑。该来信作者称“今年六月,我把自己的诗集寄给中国作协参评‘鲁迅奖’,然而一去便杳无音信。经多方打探,于近日我方得知初评评委根本就没有看到我的诗集。”接着来信者在信中表示,今年参加“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选的作品一共有100多部,但实际送入初评评委手中的作品只有35部。“有近2/3的诗集被阻挡于参评大门之外,无缘进入正常初评,参评权被剥夺。”来信者在信中还提到:“此次鲁迅奖诗歌评奖,全部诗集后来都被送到了《诗刊》社,而《诗刊》社叶延滨、林莽等二三人根本没有依据评奖规则进行初评,就擅自排除了大部分作品,根本没有进入这次评审活动。”这次媒体举报虽然因为《诗刊》有关人员做了澄清,但也让人为之捏了一把汗。

最近有人在博客上撰文也对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提出了质疑,如一篇署名鲁国平的文章就认为评奖有平均主义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普遍存在,他还批评以往的鲁迅文学奖评奖的个别评委不具备如此权威评奖的资格。鲁国平就指出“像近年来被网友质疑其粗俗不堪、口语化诗作的诗人赵丽华,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大量作品。作品收录各个诗歌选本。出版个人诗专集《赵丽华诗选》《我将侧身走过》,合集《九人诗选》《中国实力女诗人六人集》等。主编《中国诗选》《中国女诗人合集》等。可笑的是还2001年先后担任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担任全国“柔刚诗歌奖”评委,担任《诗歌月刊》全国“爱情诗”大奖赛评委及全国“探索诗”大奖赛评委等。个人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作家协会奖,中国诗歌学会奖,“诗神杯”全国新诗大赛金奖等。由此可见一斑,不知道现在中国的顶级诗人们都是什么货色,这样的人做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的评委能够评出来什么样的作品和作家?”鲁国平的质疑虽然可能有些偏激,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鲁迅文学奖还有可以优化和改进的可能。

不管怎么样,鲁迅文学奖还是依然具有它的魅力,在当代文学的建设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也希望鲁迅文学奖不断发展,推出越来越多的新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