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重大事件发生之时,文学都不曾缺席。2008北京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文化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伟大握手,逢此盛会,作家用作品构筑“奥运文学鸟巢”,一批以奥运为主题的书籍也陆续与读者见面。8月被称为奥运月,即将来临的奥运盛事,将吸引中国乃至世界的眼球。我们的作家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对奥运,有什么样的建言?
陆天明:我要回北京!
为了感受奥运气氛,陆天明专门从上海赶回北京。尽管上海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回京,毕竟回来也只能在电视前观看比赛,但他还是回来了。他说自己不是志愿者,也不会像年轻人一样热情高昂地喊口号加油,更不是运动员能为国争夺金牌,但他这个北京人,需要回到北京,亲历并见证北京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并以此回敬那些对中国有偏见的人们。
在记者的采访中,陆天明谈到奥运就激动,在他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就越会感觉到,让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人类道德史上体现和谐与进步的最勇敢和最伟大的决定。中华民族办奥运会,算是这500年来吸引全世界关注的一件大事。借这个窗口,外国人会来感受中国,他们会看到,中国更文明、更进步、更开放、更民主自由、更繁荣,人和人之间也更和谐。”
而甫一回京,他首先想做的事,就是买一面小国旗插在自己的汽车上。据他讲,社区的人们,也都突然关心起了北京的天气。在这个8月,除了看比赛,他还正忙于写一本约40万字讲述深圳改革开放的小说,目前暂定名《命运》,年末还会有同名电视剧推出。
肖复兴:对北京奥运会的三个希望
与陆天明同为1940年代中人的肖复兴与体育的“情缘”其实很深。他的很多报告文学作品就是体育作品,比如《童非素描》、《亚细亚大战》、《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等。而他还在《新体育》杂志社做了10年体育记者,采访了无数冠军,更在1992年采访过巴塞罗那奥运会。作为对北京奥运会的献礼,他的新书《其实奥运会已经开始》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他对体坛风云人物刘翔、姚明、王治郅以及刘易斯、乔丹等50余人的印象记,他笔下的体坛风云人物,也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出改革开放30年体育史的一个大致轮廓。
因为曾近距离地在巴塞罗那接触过奥运会,他忍不住会将其与北京奥运会作比较。他说自己有三个希望,第一,希望北京奥运会更漂亮,带动体育场馆和城市建设有新面貌的同时,能办成一个勤俭节约的奥运会,能在会后还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惠及百姓。第二,希望北京奥运会能把中国文化淋漓尽致地传递给世界,让外来者能接触到北京的普通百姓,让他们了解立体的中国。第三,他期待奥运志愿者在成为美好和温暖的风景线的同时,更细心周到,给他人留下有关中国的美好回忆。在这三个期待之外,他还希望能在家门口再采访一回奥运会,但因为申请的人太多,他只好退而写写专栏,写写观感。
谈到运动员,“当教练的,我以为郎平最出色;经商的,李宁应该是翘楚;论影响力,当属姚明;而在此次北京奥运会压力最大的,则是刘翔。”但“奥运会的主角不仅是运动员,所有的老百姓也是主角。奥运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所以,肖复兴认为,任何一届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比赛,更是文化的交流,是民间底层更真实深刻的体味、感悟与交融。奥运会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叫做“重在参与”,不仅指运动员的参与,也指普通人的参与,所以,奥运会才成为全民狂欢、全球的节日。他希望在中国,能让更多百姓亲近奥运。比如,让那些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走向老百姓,加强与百姓的互动。
曾哲、徐坤:用作品向奥运献礼
1950年代出生于北京的曾哲历时4年,创作了关于奥运场馆建设的长篇纪实文学《觉建筑·奥运2008》,并于前不久在同心出版社出版。他在采访奥运场馆的众多建筑师、设计师、建设者的基础上,撰写了一部全景式反映奥运场馆建设的作品。书中有十一个角色,除了奥运场馆建设的建筑师,参与建设的民工,辉煌的传统建筑,还有中国神话传说角色。他们争辩、发言,大谈建筑观念。曾哲学建筑出身,这部作品是他这个“老建筑”的经验叙述。
而1960年代出生的徐坤则用50万字的奥运小说《八月狂想曲》来找寻和表达青春中国的活力和尊严。一直喜欢足球的她,还喜欢田径项目和游泳等水上项目,并要去现场看比赛。8月,她在报纸开了奥运专栏,并将携《八月狂想曲》参加上海书展。
年轻作家:我们在关注
奥运期间的北京会成为世界的焦点,游人纷至沓来,也会给在北京居住的人们带来一些出行不便。有人纷纷外出“避运”,但正在北京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的沐童的看法很能代表不少年轻作家的想法。他认为,写书的人应该竭尽全力拥抱时代,体验正在发生的一切。对于北京奥运这种千载难逢的事件,他会全心全意关注。这些奥运会的体验是宝贵的财富。
北京人霍艳也说为了不给北京交通增加负担,要尽量少出门。8月的上海书展,她会去签售《兔八七的小时代》和新版的《生如夏花》。冒着酷暑去上海似乎都成了一个习惯,但她会很开心。
“70后”作家史杰鹏在写完《赤壁》后,还在忙于15万字的悬疑小说《鹄奔亭》的写作,从书名就能得知他笔下的主要人物借用了《搜神记》里的故事。对于史杰鹏来说,体操和跳水是他认为颇具美感并会关注的运动项目。
作家有话说
其他作家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关注着这场盛会。郑渊洁在博客上开设了《郑眼看奥运》,对北京奥运会提出了很多奇思妙想的建议。朱德庸也开设了德庸社体育报道,笔画奥运。
在钱文忠眼里,对2008年的中国来讲,这次的奥运会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汶川大地震没有让中国倒下,中国自信能为世界献上一次精彩的奥运会,中国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如何将这份尊重贯穿到整个奥运会的过程中去,如何在奥运会之后,更令世界对中国保持乃至加重这份尊重,正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是北京作为世界的东道主在“请客”,在办世界性的体育盛事、喜事。王蒙撰文认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的提出,代表了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高瞻远瞩的目标。我们向世界显示了善意,发出了邀请,履行了和正在履行着承诺。相信通过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们能舞出更辉煌的精彩。
诗人在行动
诗人也纷撰诗贺唱, 为迎接奥运会献礼。广西作家陆坚创作完成千行长诗《世纪盛典——唱响2008北京奥运会》。商泽军写的长诗《奥运中国》共有近3000行,他从古希腊奥运会写起,写到了中国人对奥运的期盼、申奥的曲折历程、2008奥运会对于中国的意义等等,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奥运。他还将在奥运开幕式前后组织诗歌朗诵会,为奥运加油。作为将于8月8日出现在鸟巢,观看奥运开幕式的观众,他最希望看到的,是中国队员组成的方队,雄赳赳气昂昂走入场馆的那一刻。
而诗刊社两位主编,诗人叶延滨、林莽在全国邀请30位诗人同写《奥运诗典》。林莽介绍说,从去年年末开始,他们约请了全国最活跃的30位诗人,请他们为历届奥运会撰写诗篇,按照每人一届奥运会的形式,根据历届奥运会的人物、事件和特色,自由命题编写。诗人林莽这样描写奥林匹亚:“那是一片象征和平的橄榄林/越过它幽深的碧色/眺望蔚蓝的爱琴海/禽鸟的鸣叫 唤醒了大地内心的渴望/众神的恩典 燃起了火焰般永无休止的欢笑/敌手成为选手/干戈化为玉帛/让沸腾的运动代替血腥的战争/神圣的休战让人们看到了/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笑容”。这本书将在近期翻译成外文介绍到世界。而对于8月的奥运会,林莽表示全家会一起观看赛事。
作家火炬手传递圣火
随着奥运圣火向终点站北京的一路传递,作家的身影也出现在火炬手的队伍中。坚持每天晨跑的作家刘震云、张贤亮、轮椅上的作家贺绪林、热爱乒乓球和篮球的陈忠实、陕西作家叶广芩、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最喜欢的长跑运动员是夸父的郭文斌以及王立群、冯骥才、蒋夷牧、程唯、艾伟、董宏猷、何建明等人,他们作为中国的“文化元素”担任了奥运会火炬手。
作家的作品如同燃烧的火炬,每个作家都在参加人类精神文明火炬的传递。他们的心情,如同张贤亮在重重地亲吻了祥云火炬后所说,“这一时刻真是太美妙了,我将永生难忘!”
陆天明
肖复兴
曾 哲
冯骥才
张贤亮
陈忠实
王立群
刘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