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散文出版:从旧作中淘金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9/9 作者:任志茜

观察最近一段时间的图书市场,不难发现,散文出版已经成为一种淘金行为。这种“淘金”既是作者对自我创作历程的梳理和整理,也是出版商对名人效应的看重而引起的集中甚至重复出版。

在随笔这一文学领域中,怀特无疑是公认的优秀的作家。《纽约时报》为怀特逝世发表的讣告中称“如同宪法第一修正案一样,E.B.怀特的原则与风范长存”。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以我手写我心”的散文是最有亲和力的;在出版市场上,各种名家、新锐散文集也琳琅满目,受人欢迎。在畅销榜上,散文是可与小说比肩的文体,在出版总量上,散文又是最有普世性的文学,以常销著称。例如在商报·东方数据的2008年上半年文学类畅销榜上,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品三国》(上、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是历史散文,第七位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是诗词类散文,而大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出版)则占据了第十三名。在2007年文学类畅销榜上,这几本书的排名更为靠前。

虽然目前散文出版的势头已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当年各种打着大散文、新散文、原生态等旗号的散文阅读旋风席卷中国;但观察最近一段时间的图书市场,不难发现,散文出版已经成为一种淘金行为。这种“淘金”既是作者对自我创作历程的梳理和整理,也是出版商对名人效应的看重而引起的集中甚至重复出版。既有名家整理回顾几十年的创作,将散见于报刊的散文汇集出版,其中不乏讲述故人与旧事的温故类文章,又有体现名家在专业外的性情与志趣之作,如梁羽生的散文集《笔花六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董桥的《今朝风日好》(作家出版社,2008年出版)。又有名家的大家小书系列,如有写“熊氏散文”之称的经济学家熊秉元的《走进经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以生活中的小事解释经济学理论。还有对名家散文的再次包装出版,如张小娴散文精选集、现当代作家散文精选集等。

小书系列引发阅读闲趣

上海书店出版社近年出版的精装随笔集,多为名家专栏结集,以文史掌故和大腕名家往事居多。这一出版风貌在业界颇引人瞩目。

自2006年初夏,黄裳《插图的故事》领跑以来,上海书店出版社“精装32开小书”已经出了20来本,其特点是掌故多、轶事多,再加上图文并茂、文不甚深,装帧又朴素典雅,乃《万象》之“万象”风格,宜用来闲读,且时有妙语让人拍案叫绝,让本属于小众读者群的趣味闲书受到读者追捧。

而前《万象》掌门、也是这一系列的责编陆灏也出版了《东写西读》作为示范,《万象》各路招牌作者也陆续出了随笔集,如作家须兰的《黄金牡丹》,报人林行止的《说来话儿长》,导演黄佐临的《往事点滴》,翻译家李文俊的《天凉好个秋》,旅居南非女作家恺蒂的《南非之南》,学者钱文忠的《季门立雪》,严锋的《感官的盛宴》,作家王海龙的《遭遇史景迁》、学者葛兆光的《无风周行》,傅月庵的《生涯一蠹鱼》,黎焕颐的《诗欢文爱》,旅日作家李长声的《浮世物语》,作家叶兆言的《陈旧人物》,沈昌文的《书商的旧梦》和《最后的晚餐》,博士李欧梵的《看电影》等。

这套书是趣味主义者的盛宴,正如陆灏所说,“读书是我的一项爱好,对我来说,除了消遣取乐,读书并没有其他功效,既不为考试、不为研究,也不是为了写书评。”这一趣味,不仅贯穿在他策划精装的小开本随笔系列之中,也是他出版书话专栏结集《东写西读》的追求。在此之前,陆灏曾参与策划“书趣文丛”和“新世纪万有文库”,这些在业界口碑甚高。而由他主编的向80年前在上海创办的同名杂志致敬的“杂志书”的第一辑《无轨列车》也陆续上市,同样走的是散文路数。

外国优秀散文怀特自选集出版

而对国外作家作品资源的淘金,也在出版社的出版计划中。就散文作品来说,卢梭的《忏悔录》、梭罗的《瓦尔登湖》、法布尔的《昆虫记》以及尼采的《偶像的黄昏》,这些都是经典之作。如今,也在不断重译出版中。

在随笔这一文学领域中,怀特无疑是公认的优秀的作家。《纽约时报》为怀特逝世发表的讣告中称“如同宪法第一修正案一样,E.B.怀特的原则与风范长存”。其自选集《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之前,该社就出版过他著名的“E.B.怀特随笔”,分《这就是纽约》和《重游缅湖》两册出版。怀特的另一个随笔集One Man’s Meat也正在翻译中。

与其他文学类型相比,随笔的好看之处在于它更能直观显示出一个作家的立场、视野和情感的好恶,而这也是作家为文的难写之处。怀特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无论是谁,下笔时所写的都是自己,不管是否自知。”所以,看随笔,几乎就能看到作者的内心,而他的境界,决定了他能写出何种随笔。

怀特是一位“面向蒙田,心往梭罗”的作家,他选择了简单、自然而简朴的生活,他的散文作品,也呈现出悠远、雅致、令人神往的气质。读怀特,如同与一位睿智而纯真的长者相处,言语亲切,并让你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和晚年的随笔集不同,这部《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看上去更随意,入选的篇目形式多样,不仅搜罗了像《一头猪的死》之类让他成名的散文名篇,还有被用作书名的短篇小说,以及时事评论和由九首诗构成的《九歌》。在这本自选集里,从“过去,将来”到“现在”,以及“美不胜收的文字世界”、“九歌”、“城市与土地”,这五个章节的题目,也是怀特文字的主题:对往昔的追忆、对未来的忧思,对现实的愤怒与调侃,对自然的依恋。

问题凸现:名家作品集多“注水”

散文市场的长久不衰,让散文集的出版出现了旧作重编的不良注水现象。一些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集一出再出,从不同出版社的不同版本,再到不同开本不同装帧,乃至被放入不同的书系等等。但细细翻看,很容易发现作家旧作重复率非常高,不同版本的重复编选情况严重,有的甚至只是改换名头,重新包装就重新出版。尤其是余秋雨、毕淑敏等当代作家,以及近年出版的各种名家选集,这种情况无一不有。

记者就这一现象向出版毕淑敏选集的出版商问询,在他们看来,能够拿到名家的出版权就已经实属不易,毕淑敏的散文作品近两年非常畅销,这也是他们的出版动力。而且在出版商看来,作家的声名就是市场号召力和人气,多几种版本来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无可厚非。

但这种注水现象,却让很多读者不买账。有时看到心仪的作者署名的新书出版,便以为是新作立即买下,之后仔细翻看却发现除了书名不同,内容大同小异。失望的读者遗憾之余便是气愤,但也只能说声不厚道而已。

作为“大散文”的代表人余秋雨,对此在《山居笔记》的《自序》中有所记叙,他曾以“我写的散文不多,选来选去会损害读者”为由拒绝了出版社的要求,但出版社的理由是“你怎么知道所有读者会买你的所有选本?凡选本都会有重复篇目,到了具体某个读者那里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出版社一直以来习惯于抢市场,而不愿去创造市场,他们炒的是名家之名,重的是市场之利。其实,与其抢市场,不如做市场。否则,某类出版市场的竞争呈现同质化、低层次的景象;也会将培育的市场做坏。而名家也应爱惜羽毛,慎重出手,否则品牌易砸不易树。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02.JPG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03.JPG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04.JPG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05.JPG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06.JPG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07.JPG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08.JPG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09.JPG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10.JPG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11.JPG

\Images\2005-2009\yd080909T01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