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60年一条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12/4 作者:

\Images\2005-2009\yd20091204T0104.JPG

《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新书发布会现场一角。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海中找到最具阅读价值的书?如何在快餐阅读时代发现阅读的乐趣和力量?如何为改善社会阅读风气、推广公共阅读文化、营造和谐书香社会探寻一条更有效的途径?“中国图书商报社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的初衷,就是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11月26日,“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相关配套出版项目——《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时,中国图书商报社社长、总编辑孙月沐如是说。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刊》编辑部

一场跨越时空的阅读分享会

2007年年终时,有两个时间节点让所有中国人都感到兴奋: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图书商报作为专业媒体,究竟能做些什么?“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寻找,成为我们策划‘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的缘起。”2008年,“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及相关配套出版项目《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3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30年中国畅销书史》,影响巨大,《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上百家全国媒体以及海外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数千家网站进行了转载,媒体转载高达上千家,而点击率竟然近千万。

9月30日为献礼新中国成立60年发布的“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一公布,同样受到媒体高度关注,尤其是港台媒体纷纷评价,“‘60年600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真实反映了中国大陆60年的文化和精神历程,没有刻意回避什么,譬如刘少奇的《论共产党的修养》作为重点推荐书目,打着浓厚意识形态和时代思潮烙印的《星光大道》、《赤脚医生》等书的入选,表明主办方的客观。”

“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正式放榜至今,已经两个月了,这一活动的影响已经遍及各个行业。在书目发布的几天后,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长达两周的“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书展,把学校图书馆能找到的书都找了出来,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轰动。在中央国家机关每月一次的主题读书讲坛上,“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成为10月份的主题,备受政府官员欢迎,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这些书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在10月的北京地坛书市中,以“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为题专门开辟了主题阅读区。而在书店中,有许多读者手持书目,选购图书。中国移动也在第一时间联系主办方,想在其手机阅读基地发布此两本书的书稿,目前,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登录WAP.CMREAD.COM便可在第一时间方便快捷地阅读到这两本最新出版的图书内容。因此,从2007年活动策划开始,到“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评活动启动,到向社会各界征集书单,到专家评委推荐书目,再到600本书入选名单的评选,到入选书目复核,历时2年多,数以千万计的人参与其中,关于这一系列推展活动,目前在google网站上能搜索到近1040万项相

关词条,成为一场名符其实、跨越时空的接力赛跑、阅读分享会。改革开放前30年出版文化并不贫瘠并极具包容性

“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在出席发布会时,认为入选的600本书目,为新中国60年出版界、阅读界、文化界和社会呈现了一个蔚为大观的书海。聂震宁欣喜地表示,“这份书单完全可以作为当今读者的阅读收藏指南,入选的600书目和提名的800本书目为中国出版集团正在出版的‘中国文库’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书单,完全可以作为文库的基本参考书目。”

通过推选,不只回顾和梳理了60年阅读,“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在这60年当中,一条文化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聂震宁谈及了自己的深切体会:“我们只要认真地看看整个600本入选书单,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新中国对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出现在改革开放后,而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就产生了。”

1952年左右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古典名著《水浒传》,当时,究竟采取什么态度对待我们的文化遗产对于出版界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困扰,因为这些书被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认为是糟粕。因此《水浒传》一出版,《人民日报》还发表社评,呼吁要正确对待文化遗产。1950年代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出版的“三套丛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正是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在物质不丰富甚至纸张吃紧的情况下还能高质量地出版,这也看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很大包容性。尽管“文革”10年,文化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但一进入新时期,又重新回到继承和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线中来,迸发出强劲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

在许多读者看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7年间,那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浓厚和物质贫乏的年代,出版也同样不可避免地会深受影响,出版图书的种类也比较有限。通过“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我们可以发现,这是读者的误解。据统计,此次推选活动涉及出版社共137家,其中有泥土社、平明出版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及上海晨光出版公司等12家出版社现已不存在,因此实际涉及的现有出版社共125家。入选图书为单种的出版社有65家,入选两种的有22家,入选3种的有16家,入选4种的有8家,入选5种的有4家,入选6种的有6家,入选7种的有2家,入选8种的有5家,入选9种的有1家,入选10种以上的有8家,他们分别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作家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高达80种图书入选,商务印书馆有50种图书入选。

同时,这一时期的经典出版也并逊色于改革开放30年。在进行“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1949—1978年)”评选之初,在成千上万种图书中选300本书,组委会认为选择余地太大,因此评选标准非常苛刻,规定入选“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书”的,不能再次入选。但在后来的评选过程中,发现有些书在60年当中,自始至终都受到读者欢迎,因此最后组委会决定把《鲁迅全集》、《红岩》、《中国建筑史》、《工程控制论》、《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十万个为什么》、《西方美学史》等8部书作为新中国60年生命力最长久的书籍再次入选。

正如中国出版科研所所长郝振省所言:“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展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变革历程,传递了深厚的人文底色,尤其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的出版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拓展了书业研究的方向,促进了书业文化的繁荣。”

出版方中国书籍出版社总编辑王平认为,《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记载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在编辑这两本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60年出版文化的辉煌历程,阅读对社会和人生的巨大影响力。”王平坦承,每每看到某个人受到某本书影响,从而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时,就感到出版是一个神圣的行业,以及出版人的伟大。

60年个人与集体阅读的追忆和搜寻

鉴于这600本书,都以不同姿态影响和改变了几代中国人,在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为了方便读者珍藏,并了解中国人阅读潮流的变迁,成为《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的出版缘由。

由于2008年针对1978年到2008年已经推出改革开放最具影响力的300本入选书目和500本提名书目,《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的主要推介书目集中在1949年到1978年、2008年到2009年两个时间段。为了充分体现前30年中国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和观念的时代特色,专家评委会从浩瀚书海中选出了政治理论读物类、文学艺术类、哲学政治经济学类、文史类、科技类、生活文教类、少儿读物类、连环画漫画类等各个类别的经典作品,并做重点推介;另外,还提供了同期提名图书书目。同时,对2008年以来具有广泛影响的图书,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提出了入选和提名书目。

《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继续沿用2008年《3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的编辑思路,也是对《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的具体解读,通过赵启正、朱永新、易中天、何怀宏、龙一、曲黎敏、崔曼莉、周大新、徐贵祥、秦朔等政府高官、著名学者和作家、媒体人等人对自己精神成长的追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人是如何通过阅读确定人生追求最后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些现在年轻读者不太关注的书当年是怎么风靡一时影响父辈的,如儿童文学、古典文学、红色文学、俄苏文学、连环画、新年画、哲学社会科学、“文革”期间的图书等阅读风潮。

随着《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6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的出版,“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系列推展活动应该告一段落了,“但中国图书商报作为书业第一媒体,作为研究中国阅读文化的权威平台,倡导阅读,推广阅读的脚步不会就此停下”,中国图书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孙月沐透露,在2010年1月6日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中国图书商报社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还将举办“第二届中国公共阅读文化论坛”,并对有图书入选“60年600本书”的出版社颁发证书,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