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妈妈眼中的童书出版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9/9 作者:徐沙子,乐燕,宇慧,星星妈

调配“营养可口”的童书大餐

■徐沙子

所在地:重庆

职 业:媒体人士

给孩子选择童书,是父母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发现孩子的需求、潜力,可以学会跟孩子更好地沟通,跟孩子一起享受童年,并一同成长。我的女儿快4岁了,这4年,我就这样跟她一起成长着。

一、从孩子熟悉的事物入手选择相关的优秀读物

给孩子选择童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步是要让孩子爱上阅读,为此,给孩子选择怎样的图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你选择的书不仅要是经典的,同时还必须一下子就抓住孩子的心。比如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最喜欢的是小白兔、小狗和小猫,这可能跟我家爱养宠物有关吧。根据她的喜好,我先是给她选择了跟这些动物有关的优秀绘本,比如《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猫玫瑰》、《活了100万次的猫》等等,她果然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就这样,图书成了我女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粮,阅读成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选择经典

孩子能够阅读、喜欢阅读,这仅仅是童书的一个选择尺度,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尺度是:这些书是不是真的能够促进他的成长?真的能够满足他的内在需要,并且可能为他一生的丰富埋下幸福的种子?

选择经典读物。首先是要了解全球儿童图书的几个重要奖项,如“国际安徒生奖”、美国“凯迪克奖”、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除了这些重要奖项的获奖作品,一些国际知名权威推荐书名也很有参考价值,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最佳童书、美国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推荐、美国“彩虹阅读好书榜”等。另外,国内媒体评选的畅销童书中也有不少经典读物。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选择童书时的参考。

其次多了解作者、画者、译者和出版社。选择童书,实际上也是在选择出版社、作者、画者、译者,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我们准确选择优秀的童书。每个人的喜好不尽相同,就我而言,比较喜欢谢尔·希尔弗斯坦和宫西达也的绘本,庆子绘本也不错。一些童书做得比较好的出版社,在选择童书、印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所以这些出版社每推出一些新的童书,我都会特别留意一下。比如贵州人民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新蕾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等。

另外,在图画书的选择中,我还坚持一条,就是尽量选择手绘的。手绘的图画书,尤其那些出自大师手笔的,都是精美的艺术品,长期观赏,百看不厌。看一眼《黑兔和白兔》,书中兔子那眼神,想不被雷倒都难。在给孩子选择童书的过程中,像这样被雷倒、被感动的事情已经不胜枚举。

三、各种类型图书“营养”要搭配

在婴儿时期,让孩子慢慢学会品尝并且享受各种味道,孩子将很难挑食。同样的道理,儿童期的阅读经验,对孩子以后阅读的品味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希望孩子以后在阅读方面不太“挑食”,就要让孩子从小接触各种各样的优秀读物。阅读的能力、兴趣和品味都是培养出来的。

除了我上面说到的故事经典,还有一种类型的书也是比较常见的,那就是“知识书”,这种书是儿童的百科全书,这种书的经典有《神奇校车》、《法布尔昆虫记》、“我的拉鲁斯小百科”等,因为我女儿比较喜欢数学和简单的科学知识,所以我还给她看了《游戏中的科学》、《令孩子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它们是怎么来的》、《简单的科学》、“数学小子”丛书等。

还有一种是“玩”的书,比如小时候玩的洗澡书、布书,长大一点玩的贴纸书,上了幼儿园以后玩的手工书等等。

为孩子选择图书时,最好能注意营养的平衡,各种图书最好都能有所涉猎,只是“主食”和“辅食”的份量不同而已。

四、根据孩子的心理需要选择图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健康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常常要选择一些对心理成长有帮助的书给孩子看,比如关于建立自信,关于战胜恐惧,关于正确对待友情,关于如何面对挫折,关于珍爱生命,关于爱与被爱等等。

和宝宝共赏优秀图书

■宇 慧

所在地:辽宁沈阳

职业:大学教师

家宝是个文盲,斗大的字大约只识一箩筐,于是陪她读书就成了她妈妈的我,每天例行的公事。

3岁的家宝最喜欢的一本书叫《失落的一角》,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书中的故事许多人都很熟悉,就是一个缺了一块的圆形到处寻找它失落的一角,当然,它自己本身也是别人“失落的一角”。故事里交织着不断的希望与失望,其中的人生寓意其实颇为深刻:得与失,圆满和缺憾,甚至自由与独立……这些寓意也许三岁的孩子很难完全理解,但那种复唱式的结构却很适合幼儿接受。

书是画本形式。画是简单的黑白线条,但已经将“失落的一角”的不同情绪生动地表现出来:它哭了,它笑了,它很快乐,它很伤心……幼儿正处于与他人勾通的摸索阶段,对脸部的肌肉变化开始敏感,不识字的家宝第一次翻书的时侯就被这些线条勾勒出的表情迅速吸引,立刻缠着大人讲给她听。

“失落的一角”一次次遇到同类,但都无法与它完全契合。在这过程中,作者用了复唱的方式,每个段落的情节、文字基本相似,只有少数关键性的词语不同。家宝听了两遍后就可以指着书将故事复述出来,基本一字不差,连我讲故事时用的语气也模仿得维妙维肖。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这种宜于模仿的故事可以带给幼儿成功的快感,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锻炼幼儿记忆的能力,让幼儿得到背与诵的习练。

不过,虽然家宝往往能很快将一部画本倒背如流,但每天仍缠着大人将那书讲了又讲,连地板都听得烦。所以购买新书往往是她母亲大人我的愿望。

给家宝买画本,多数是通过网上书店,便捷而且折扣较大。画风优美、配词简朴流畅都是选择的条件,前者往往由于更直观而更重要。另外,书里讲的故事是否能培养或提高孩子某方面的能力也很重要。虽然有西方学者倡导儿童读物的“快乐原则”,但在孩子的学龄前阶段,我倾向于东方儿童文学研究者们所主张的寓教于乐说——这时正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像一张易于吸水的白纸,此时不努力涂写,怕真要老大徒伤悲了。

当然,“美”也是重要的。对美的判断和感受本来就应该是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图画的美、文字的美、情感和道德的美……

也许小小的画本无法包容太多的元素,但我们可以尽量选择那些令我们自己感动的书。因为真正优秀的童书,应该能让6岁和60岁的人共同欣赏。

国产童书,想说爱你不容易

■乐 燕

所在地:上海

职业:文案策划

我一直在深深地庆幸,我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童书世界。记得我小时候,基本上除了吓唬小孩的神怪鬼传说,就是教育性的宣传优良传统的美德故事,学龄前儿童可读刊物可谓凤毛麟角,专门为三四岁小孩子写的书,那就更甭提了,没有。而现在,无论是书店还是网上书城,已经满眼都是引进的全世界各国家的精品,从几个月、一两岁到学龄前,从人文到科学,从绘本到电脑合成,每个年龄段,对任何事情感兴趣的孩子的妈妈都能够找到自己孩子喜爱的书。

于是,我的孩子星星也不可避免的加入小书虫行列。星星一岁半的时候,亲戚送来第一套童书开始,我这个当妈的,从此时常需要以惊人的速度在日渐浩瀚的童书世界中进行选择。我常常在各书城和网上书城中眼花缭乱地穿梭,精挑细选,在挑选和购买的经历中,我同时也遇到很多问题。

比如国产和进口童书的选择。不可否认,能被引进的进口童书,自然也是经过挑选的,获得过国际性大奖,或者经受过全世界孩子的考验的。拿到手往往也让大人我惊叹,其绘画的专业和精致,故事的巧妙和活泼,都令人耳目一新。但孩子往往对这些书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巨大。所以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国产童书永远应该是中国孩子最重要的伴侣,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孩子。

可是虽然现在国产童书多之又多,真的能领回家的却少之又少,好不容易能欢天喜地领回家的却又往往发现自己还是领错了……

比如在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我在书城看到一套《科学图画书》,绘画线条简单,颜色鲜明,童稚有趣,文字内容每页一行,十来个字,浅显易懂,孩子当时也十分喜欢看,一翻翻半天。虽然里面的内容是关于太空、气候、度量、能量之类,对两岁的他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理解的,我还是全套领回了家,希望能作为孩子最先的科学启蒙读物。可是两年半过去了,这套书我们始终没有机会好好地阅读。因为当孩子喜欢那些图画的时候,内容对他来说太深。可是当孩子对太空和气候感兴趣的时候,已经三四岁了,每页一句话的说明,对他来说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而且图画也显得过于简单幼稚。一套12本,全价购入,100多块钱,占着书橱,典型的鸡肋。

再比如国内出版社自己出的一些著名童话或者传统故事,改编的是五花八门,同样的故事,不同出版社出的童书,读起来差别巨大,比如丑小鸭,有的增加了一些原著根本没有的小动物和情节,而且叙述十分详细,令人迷惑,不知道要说什么。再比如我买过一本乌鸦喝水,里面配图是电脑制作的三维绘画,其乌鸦穿得十分现代也就罢了,令人惊奇的是,说到乌鸦把小石子丢进杯子里的地方,配图是乌鸦在天上飞……

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国产的书站得总是比孩子高。基本上以教诲或者大人逗孩子玩为主要角度,就算是做孩子的朋友,那摆明是大人装出来的“朋友”。和孩子等高的基本没有。为啥一定要学人家聪明懂事讲礼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啊?孩子首先需要的是理解。比如著名的日本绘本鼠小弟中有一本《打破杯子的鼠小弟》,描述鼠小弟打破杯子后的心理状态的整个过程,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嘛,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首先是了解人性,知道每个人都是有缺点,有弱点的,害怕、逃避、贪心都是很正常的。一人看到书就要被教育,也是很烦人的。

所以,虽然我十分希望孩子能多读读我们国家的传统故事,接受自己文化的熏陶,但是每次去购书,搬回来的,永远都是引进的作品。

国产童书,请给我们机会来爱你?

一个家长在童书世界的迷茫

■星星妈

所在地:安徽安庆

职业:职业画家

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我的三口之家也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成员——陶越。庆幸的是,陶越小朋友生活在一个物资十分丰富的时代,无论是吃的穿的,还是看的玩的,都可谓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而作为父母,我们同样也是只要需要都会去买回来给他。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陶越小朋友区区4岁的年纪,个人财产中,仅仅童书这一项,就有上千本之多,耗资上万元估计也不止。

可是为孩子购书数年,在童书的海洋中眼花缭乱的选择的过程中,却越来越有“不是我那杯茶”的感慨——看上去多如星海,可是真的适合的,却很难遇到。问题出在哪里呢?

就将我碰到的一些钉子,经历过的一些遗憾,表述表述。

首先,说说孩子学英语的问题。学英语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现在的家长,没有哪个不希望孩子能在掌握母语的同时也能掌握英语的。市面上学英语的故事书、碟片、教材,乃至各种学习班数不胜数,父母一般从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这个世界,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可是国产材料一般枯燥无味,发音不准,只好去选择引进的,而引进的学习英语材料,又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编排的,我的孩子并不感兴趣,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差异都实在太大。

因此本应轻松接受的启蒙读物,慢慢又变成负担和任务,家长投资了,希望有回报,而孩子的反应却令人失望,于是家长们从开始的期待轻松学习,到慢慢开始着急,到最后强迫、盯着,每天背单词、练句型,归根到底总会成为一个费劲的事情。

最近有朋友送给我的孩子一套《国家地理儿童百科》,也是从美国引进的。这套书口碑很好,买回来孩子也确实喜欢。因为里面的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而且简单易懂,教材是全英文,材料简单,内容有趣,孩子对英语的接收是在对内容的兴趣过程中进行的。可是价格太贵。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符合我们中国孩子的兴趣点,能让孩子高高兴兴接受的英语启蒙材料?都这个年代了,学英语难道还要成为一个难度动作?为什么没有我们自己的、真正能让孩子喜欢和接纳的,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点的英语读物?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的童书都是一套十来本几十本地出,系统一点是好事,但是有些内容大同小异,题材同质化。比如让孩子了解消化系统的科学绘本很多,好几套里面都有这个内容,但都是讲大便、肠道、胃、食道、唾液,前阵子陶越同学问我:呕吐是怎么回事啊?我大汗淋漓的翻了半天书架,遗憾的告诉他:没有讲这个的。

此外,大部分孩子感兴趣的书、同类题材的层出不穷,其他的却缺乏关注。比如女孩子喜欢角色扮演,喜欢王子公主,专门给女孩子看的书就比较少;知识性的多,符合现实生活的少。这或许也是因为引进绘本的多,而国外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国内孩子不一样吧。那么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些更符合身边实际的故事书和绘本呢?比如三四岁孩子学穿衣,衣服怎么穿?穿错了多么搞笑,到幼儿园老师会怎么帮助他,他如何学习两个手伸袖子。又如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处,如何选择“您”和“你”的用法,这些都是不可能引进来的。

\Images\2005-2009\et080909T14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