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戏梦巴黎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1/6 作者:邓广

\Images\2005-2009\sb20060103tombt056.JPG

去巴黎旅行的人回来了,带给不能够去巴黎的人重新开始编织“终有一天”到巴黎旅行的梦想。巴黎索尔本第一大学电影电视系博士候选人彭怡平写的《巴黎电影》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卡尔维诺说,“巴黎是一座透过阅读而熟识的城市”。而喜欢电影的人会说:“巴黎是一座透过观影而熟识的城市”。

旅游指南吗?

《巴黎电影》原来的名字,也更准确的名字叫《巴黎电影院》,彭怡平以采访者、旅游者兼研究者的角色写尽法国政府艺术电影院的经营策略、巴黎艺术实验电影院的历史和故事。在巴黎,彭怡平进出大大小小历史悠久的艺术影院,访问了那些热爱电影的理想主义者,观摩了大量的艺术电影、实验电影、独立电影和地下电影。学生的巴黎,是一个艺术青年、小资学生的生活世界,电影院里的一次次放映,那些黑暗的时光,无穷的光影组合,占据了她所有的敏感与梦幻。

电影院是电影发展的历史见证者。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从那一刻起,电影院的发展实际上就一直伴随着电影的发展。巴黎市区内90多家影院中有41家艺术影院,大多集中在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以一两百座多厅组合式小影院居多。当年,特吕弗为了看部老片跑遍全巴黎。

卡拉克斯(Leos Carax)说,是圣安得艺术电影院的观影经验让他决定开始拍电影的。圣安得艺术电影院的创始人侯杰·迪曼提(Roger Diamantis)于1971年实现了他的梦想——开家电影院。他租下了圣安得艺术街上的一间纸板仓库。1983年,当所有发行商都拒绝上映皮雅拉(Maurice Pialat)的新片《关于我俩的爱情》(A nos amours),只有他一人在其电影院里开始上映。

15区的蒙巴纳斯大厦周围更是一个电影院线集中的地区,几条主要街道上怎么也有十几家电影院,在不同时段上映着不同的片子。

香波电影院,位于学校街(rue des ecoles)与香波隆街(rue champollion)的交口处。1938年,一个热爱电影的灯泡工厂老板罗杰·裘利(Roger Joly),买下了这转角处专卖教科书的书店,将其改建成有150个座位的小电影院。几十年来,特吕弗、戈达尔、勒鲁什(Lelouch),影星贝尔蒙多均是这儿的老顾客。索尔本大学(Sorbonne)即在转角处。大学生与教授是其主要客层。

法国(恐怕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艺术院线是由制片商马丁·卡米茨(MatinKarmitz)创办的“MK2”,拥有58个影院、9500个座位。2003年2月17日,“MK2”在法国文化部长和巴黎市长的主持下,为新落成的大型现代化艺术影院举行了剪彩。这一紧挨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的“影城”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通体透明结构,共有14个放映厅,总计座位2750个。

这么看来,这本书很有点小资或中产阶级旅游指南的味道。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小资或中产阶级固然有钱去巴黎,却一定没有毅力跑遍巴黎的犄角旮旯,观影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价值趋向,不是时髦的消遣。

艺术革命的必要性

彭怡平在她这本书时尚包装的背后,其实是在流泪,她看不到台湾电影的出路;而我读这本书时,心在流血。台北是东方的巴黎,台湾电影的黄金时代曾那么激动人心地鼓舞过大陆的影迷。我们在二十年后,最大的梦想也就是走台湾电影人曾经走过的路。

虽然商业片和喜剧片是巴黎大部分院线放映电影的主流选择。但是法国有许多私人拥有经营权艺术电影院(Art et Essai),这些影院有着对电影的坚定热情,专题影展式的拍片方式,独特的品味选择有些票房上、经济上有压力的电影进行放映,以此满足广大电影观众多样化的需求,为创作者提供了表达的渠道,使文化生产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

法国政府非常鼓励和重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根据有关资料,早在1955年,“法国艺术与实验影院协会”(AFCAE)由一些影院经理和影评人发起成立,并于1959年在当时文化部长马尔罗的支持下获得了官方地位。“艺术与实验影院”运动阵营从此不断壮大,从最初的5个成员影院发展至2002年的将近1200个会员,其中包括972个被定为“艺术与实验”等级的放映厅(占全法国影院总数的近四分之一)。法国也因此成为全世界艺术影院密度最高的国家。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GAUMONT(戈蒙)”、“PATHE(巴岱)”、“UGC(影业总盟)”三大商业院线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之后,艺术院线更是处境危难。它们既要面对好莱坞商业片的巨大冲击,又要防备来自商业院线包括广告攻势、倾销性压价、封杀片源在内的种种竞争险招。数码电视、DVD等新技术导致的影片资源多元化又使影片票房收入在投资回收环节中的重要性降低,从而使艺术院线的存在必要性受到质疑。

但是,法国的“艺术与实验影院”大多对电影艺术抱一种坚定的理念和使命感,认为电影是一门需要保持多样性和独立精神的艺术,不能完全听凭商业院线及其后台财团以金钱和市场为唯一准则对人们的欣赏趣味进行“格式化”。以电影艺术为共同志趣的群族的存在,形成了法国“艺术电影”的生存土壤。

台湾电影受好莱坞商业片冲击很厉害,台湾艺术电影虽然没有很自主性的院线,但是已经具备了自己的观影传统和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传播工作者。而大陆影业已经非常凋敝。即使是热爱电影的艺术爱好者也没有养成去影院观影的习惯,这当然不能完全怪观众,政府的政策制约了电影生态环境健康的发展。巴黎可能永远只是我们的梦想。

\Images\2005-2009\sb20060103tombt057.JPG

《巴黎电影》彭怡平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1月第1版/2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