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版贸不只买卖版权那么简单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9/11 作者:王东

随着“走出去”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外出版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项目多通过版权代理的工作实现,人们通常总以为版权代理只是一个版权中转商的角色,而浙江教育出版社版权部的胡献忠则认为,所谓的版权贸易工作,实际上还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而在工作过程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恰恰是两个版权代理人。

一个是英国SAGE出版公司的版权经理人亚历山大。“在刚同亚历山大接触的时候,他还只是一名经理助理。”由于看中了对方公司的一本书,胡献忠决定将其引入中国市场,于是就给对方发了电子邮件,同时他还给另外几家出版公司发送了邮件,但唯独SAGE公司迅速回复,回复者就是亚历山大。“人们印象中的外国出版公司的工作方式一般都是按部就班的,他们接到邮件之后说不好什么时候才能回复,如果碰上哪个版权经理人休假,你就只能等,一些项目就在这种等待中流产了。”亚历山大工作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给胡献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最终促成了两家出版社的第一次合作。

后来,在那年的BIBF上,胡献忠同亚历山大第一次在北京约见,并在之后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再度碰面,此后两人就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一般工作上的伙伴都有在节日相互问候的习惯,而欧美国家的人士一般只会在圣诞和元旦发邮件问候,但亚历山大却记得在春节前发问候邮件,邮件最开始是用英文写的,后来甚至直接用汉语拼音拼出了“祝你春节快乐”这样的句子——这至少说明他正在学习中文。亚历山大所在的这家出版公司是以图书馆用书为主要品种的,浙教社今年仍将继续推出从这家出版社引进的两本新书。

另外一个给胡献忠留下深刻印象的版权代理是韩国人白银英。回忆起去年在BIBF上见到她的第一印象,胡献忠调侃地形容为“离她稍微近一点,你似乎就可以闻到泡菜的味道”。但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韩国人,会讲中文,对中国出版业了解得非常清楚——她知道谁是真正做事情的,了解每家出版社的信誉如何、发行工作怎么样,对将一本书卖给哪家出版社才能够产生比较好的市场效果熟稔于心。她常常奔波于中韩之间,胡献忠一个月最多可以见到她两次。白银英不仅做版权输出,也将自己的版权引进业务搞得有声有色:中国国内很多一线的作家都是她的朋友,她会经常就选题的问题与他们沟通,也会请他们到韩国去做图书推广的活动。

中国出版市场的日益发展吸引了海外出版业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作为“桥梁”的海外版权代理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素质确实值得学习。前面说到的那位英国版权经理用心记住中国春节的日期和学习中文等做法,都可以看作他努力拉近彼此距离的尝试,而在这背后,又体现出他对于中国人特有的行为方式的深刻了解。那位韩国女版权代理将了解中国出版市场的工作做得很透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她成为目前在中国做得最大的版权代理之一。反观我国的出版业,国内原创的优秀产品并不少,但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产品、真正了解目标国出版市场情况的版权经理人却并不多,中国出版要真正“走出去”,要做的工作其实还有很多。

(王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