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他们这样抓品牌建设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5/11/25 作者: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有很高的品牌集中度,既集中了一大批名牌出版社、名牌报刊社和名牌发行企业,集中了一大批品牌出版物和知名的出版家、编辑家,还与一大批著名的学者、专家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这些品牌资源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懈努力形成的,是集团巨大的无形资产,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集团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重要基础。

以集团化运作模式发挥这些品牌资源优势,在集团框架下维护和经营老品牌,打造和发展新品牌,是集团成立以来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首先,集团确立了集约化经营品牌资源、实施品牌建设工程的总体思路。这一思路旨在发挥集团化的运作优势,以标志性出版工程为突破重点,以挺拔主业、优化结构、打造“重点板块”为手段,以激励机制和制度化建设为品牌管理措施,以扩大品牌内涵、促进多元化发展为品牌经营方式,在五年发展规划的战略设计中确定品牌建设的总体目标,全力推动品牌集约化经营,实现集团整体品牌效应,提升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传统品牌基点上打造重点板块

维护并发扬传统优势品牌,是集团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根本保证。集团公司经过充分调研,参考开卷公司提供的市场信息,组织专家和各出版单位负责人深入分析本单位的传统、潜在及未来品牌发展重点,确立了挺拔主业、打造重点出版板块的品牌结构优化原则。按照这一原则,集团公司要求各单位巩固并发扬既有的品牌优势,围绕传统品牌优势多出书、出好书。

维护传统品牌,重要的是围绕传统品牌来打造重点板块,优化出版结构。多年来,集团公司以及所属出版单位有多种图书门类在全国零售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这些传统优势门类成为重点打造的出版板块。集团公司及各单位在这些板块上加大了维护与经营力量,确保其成为集团公司品牌建设的结构支撑。各成员单位从集团公司整体布局和本单位品牌优势出发,调整结构,舍弃集团内资源重复部分,重点巩固已有品牌优势,开拓具有潜在品牌优势的新板块。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集团公司及各出版单位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品牌出版物与重点出版板块开始发挥互动效应,重点板块保证了品牌出版物的结构比重,品牌出版物对重点板块产生了明显拉动。如中华书局的古籍整理品牌一直享誉业界,大众文化读物则有些沉寂。经过这次调整,中华书局加大了对这一板块的构建力度,推出以《正说清朝十二帝》为代表的“正说”系列读物。“正说”读物在读者中的品牌效应,增强了书局开发大众读物板块的信心,推动了中华书局整体结构的合理优化。中华书局这一品牌出版物和重点板块相互促动的品牌建设模式,在集团公司其他出版单位也相继实施。一个以主业挺拔、重点板块多样为特征的集团品牌出版结构,已逐渐成型。

集约化经营VS标志性工程

品牌出版物是实施品牌建设工程的起点。集团公司实施品牌集约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确保巩固、弘扬各出版单位品牌资源,又形成集团公司强强联合的整体效应。集团一方面继续抓好《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美术全集》、《二十四史》、《现代汉语词典》、《鲁迅全集》等为代表的标志性出版物,又相继组织出版 “中国文库”这样的大型出版工程。“中国文库”主要收选各成员出版单位中的“镇社之宝”和经典著作。由于初版时间相对久远,这些图书一部分已经绝版;由于出版社专业分工和力量有限,这些经典图书基本上各自散落,不成规模。集团公司主导下的“中国文库”则扭转了这些劣势,以8个门类的整体格局,打破了出版社之间的界限;以1000种的品种规模,使绝版、小众图书整体全新出版。同时,每种图书原来所属的出版社、作者名称等权利依然保留,出版社与作者的品牌效应不仅得以维护,而且在“中国文库”整体品牌下进一步弘扬。这些标志性出版工程的实施,凸显了集团公司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主要特征,为集团进一步展开品牌集约化经营探索了道路,为在出版主业上进行集团化运作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强调机制和制度的意义

引入现代企业品牌管理制度,制定集团公司的品牌管理办法,是集团公司实施品牌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集团根据文化出版企业自身的特性,在品牌管理上实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宏观上通过每年的年度工作会议、选题工作会议、选题论证会议等各种重大管理措施,从思想上强化集团品牌意识;微观上,通过实施选题评审、选题质量检查、编校质量检查,建立健全各项品牌管理制度;通过集团公司优秀图书奖评奖,宣传文化基金专项补贴拨付,企业负责人年终绩效考评等评价措施,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品牌管理机制。这些办法有力地巩固、弘扬了原有品牌,又增强了创建新品牌的竞争意识。

品牌产业链的深度延伸

出版集团品牌效应不只限于出版界、知识界,而且会随着图书传播辐射到更大范围,具有很强的品牌边际效应。在相关领域开拓新的增长点,将辐射力转化为新动力,是集团扩大品牌内涵、促进品牌多元化经营的一条重要道路。集团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既控制在传统品牌优势的范围之内,不过分蔓延,又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在多样化、多媒体上下功夫。荣宝斋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木版水印、字画装裱属于国宝绝技,其艺术品收藏被称为“民间故宫”。集团公司充分发挥荣宝斋这一品牌优势,在举办艺术品拍卖、展览,以及美术教育等方面延伸其品牌效应,创办了经营实体“荣宝画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是为翻译联合国文件成立的,成立30年来,形成了中国翻译服务业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在坚持其翻译图书出版业务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将其“翻译图书”品牌向“翻译服务”上延伸,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正在崛起的朝阳产业——翻译服务产业,并投入力量,壮大了市场份额。

人才:品牌建设的持续动力

在出版品牌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出版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才队伍,尤其离不开在出版业内富有影响力的知名编辑。集团公司在知名编辑上有显著优势,比如在已经评选出的八届韬奋奖88人中,集团公司有17人当选;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集团有210人;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艺术家中,集团公司有9人。这些既是集团具体的人才资源,又是集团实施品牌建设工程的重要保证。

处于转折时期的我国出版业正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只有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品牌型编辑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才能保证集团品牌长盛不衰。近年来,集团公司一直在进行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批优秀人才正在成长,未来五年,集团公司将重点培养出100名优秀高级管理人才,200名优秀营销人才,300名编辑出版优秀专业人才。

在近年来品牌多元化经营基础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已将品牌建设当作重要工程,明确写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这一工程主要包括:

——通过巩固和弘扬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人民音乐出版社、三联书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等9大传统出版企业品牌,创建和发展东方出版中心、现代教育出版社、现代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等6大新锐出版企业品牌,强化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总公司等3大发行企业品牌,形成集团优秀企业品牌集群;

——通过巩固和弘扬《当代》、《英语世界》、《文史知识》、《百科知识》、《儿童漫画》、《中国音乐教育》、《读书》、《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图书商报》等15大名刊、名报,创建和发展2~5种新刊品牌,形成集团优秀报刊品牌集群;

——通过巩固和弘扬以大型辞书出版工程、中华文献典籍出版工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出版工程,创新和发展以“长城丛书”出版工程、“走向世界”出版工程、“现代农村”出版工程等为代表的数十项重点项目,推出200种品牌图书、10类音像电子品牌出版物,形成集团优秀出版物品牌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