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多元化:馅饼or陷阱?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8/15 作者:任殿顺

多元化“馅饼”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同时有利于品牌的扩张。用流行的话来说,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比放在一个篮子里要保险得多,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多元化还可以降低成本,在占用和消耗同样人力、物力、财力的前提下,取得较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对出版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产生1+1>2的效果。

多元化“陷阱”

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容易导致决策失误,这在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时表现尤为明显。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多元化涉及的行业不熟悉,企业的决策难以确保明智,失误的决策不仅会使更多的支柱产业难以建立起来,反而为原有的支柱产业增加了许多负担。

多元化经营又称多样化经营,是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通过开发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或者吸收、合并其他行业的企业,充实系列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组合结构的一种经营模式。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出版领域,多元化也是出版业寻求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一些大型传媒企业为实现迅速扩张,均实施了业务多元化发展战略。例如,著名的培生集团一度通过收购兼并把自己的经营范围扩展至包括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工业、商业、金融、旅游和房地产等在内的诸多领域。经过九十年代一连串调整,培生集团将业务范围锁定在三个方面:培生教育集团、企鹅出版集团、金融时报集团。贝塔斯曼集团也是出版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典范。经过资本向业外的扩张,贝塔斯曼从一个单一的图书印刷出版公司发展为囊括电视、广播、书友会、音乐俱乐部、电子商务、线上增值服务等众多业务领域以及七个子集团的跨国传媒机构。

多元之路 蓄势而发

近年来,我国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步伐,支持大型国有出版企业和出版、报业、发行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同一地区的新闻出版企业互相参股。政府明确提出,以资产为纽带的联合、收购、兼并、重组,是培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型出版、发行企业集团的有效途径,政策上将予以支持。

在此之前,一些敏锐的出版、发行机构已经开始在多元产业的发展中重新进行市场定位,许多省份的出版集团、发行集团纷纷走在了前面。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突破行业边界,因地制宜,加强优势,立体经营,多元发展,增强实力,是出版业做大做强、做成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出版集团的重要而现实的途径。

广东省出版集团是我国组建较早的出版集团,也是全国出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2003年集团经过重组后进一步拓宽了投融资渠道,有选择地吸纳了业内外优良资本,通过存量转让或增量投入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集团按照产业化、集约化、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以出版为主业、兼营多种媒体,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兼有多种经济成份,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出版集团。

成立于2000年的湖南出版集团,在集团成立后不久,就踏上了多元化之路。该集团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一主两翼”发展决策战略,坚持以图书、报刊出版为主,加强纸媒介出版、印刷发行、物资供应等传统主业的改造和提升,同时加快向相关边缘产业的渗透和扩张,发展以光盘生产、网络出版、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等高科技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构建以出版产业为主体、具有多元经济成分的现代立体出版产业体系。现在集团业务横跨出版、物流、光电、生物技术、材料、旅游等多个行业。

山东出版集团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集图书的编辑、印刷、发行、印刷物资供应、出版外贸以及教育科研、后勤服务于一体,实行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发行的主业经营与文化用品销售、餐饮接待服务、证券投资等辅业经营相结合的多元经营大型集团。

成立于2004年的深圳发行集团的多元化综合业务市场化程度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教材向来是发行系统利润的大头,而2005年深圳发行集团课本的销售额仅占集团营业额的8.6%,贡献利润15%。音像制品、文化用品、软件开发、电子出版、动漫制作、数码科技、广告影视、教育培训、物业租赁与管理等十几个关联产业门类已经发展壮大为主要利润点。

重庆出版集团则在教育、社科、文艺、少儿、科技、美术六大出版中心的板块基础上,成立了文化传播、卡通动漫、音像、网络等15个出版相关单位。经过内部扩张、自身裂变,集团以内涵式发展模式成立了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出版为一体,涉及纸业、印务、发行、广告、旅游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大型国有出版文化企业。

安徽出版集团从去年10月挂牌之后一直拓展多元化经营之路。隶属于集团的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纸张、纸浆、印刷设备及原料、办公用品、印刷品、美术品等进出口业务;集团下属的安徽省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文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则以从事药品生产、物流、销售为主要业务。

跳出出版 做大出版

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认为,对于目前中国大多数的出版企业来说,做大做强主业需要一个周期,需要持续、稳定的经济投入,才能达到一个高度,实现良性循环。重庆出版集团成立之初,由于深处内地,选题作者队伍相对薄弱,单纯依靠主业发展主业,很难实现自我“造血”。所以,集团实行了“主业走出去,产业多元化”的战略,做强主业,做大产业,辅业反哺主业,利用辅业实现的利润对主业提供资金支撑。目前,重庆集团下属的纸业贸易、印务、房地产等模块发展良好,整个集团2005年的经济效益较2004年翻了一番,其中,出版主业较前一年也有了52%的增长。罗小卫告诉记者,重庆出版集团在多元化经营上已经尝到了甜头,但同时也有一些忧虑,因为集团目前的多元化主要还是面向一些老的传统产业,是“红海里面拼刺刀”。现在集团出版主业有了一定基础,正考虑加大与主业相关的诸如影视、动漫等创意产业方面的开发,开拓新的蓝海领域。“有条件的出版企业在机制创新、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而且应该在多元化发展方面有一番作为。”罗小卫如是说。

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表示,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是为了能创造更多的出版资源,打造更大的出版平台,寻求更广泛的出版读者。安徽出版集团兼并的安徽医药集团主要从事医药流通方面的业务,拥有广泛的销售网店,因此出版集团可以在医药销售网店中布置医卫类的图书,甚至可以将其拓展为一般图书的销售分支网店,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再投资的成本,还能够更加深入地渗透社会、服务社会。另外,医药销售本身还涉及商业广告,由此也可以带动相关卫生杂志的发展。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和出版产业链条相关的产品,包括技术、光盘、光盘包装材料印刷品、纸张、文具、印刷机械设备等,其目的也是为了做好主业。目前,这些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在出版行业的利润标准下,实现的是社会平均利润。

在对待多元化经营的态度上,王亚非认为,不能简单地判定为好或者不好,各个出版企业应该根据自己对行业的了解、对资源的掌握情况,来决策自己是否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如果企业对多元化不了解,可能会认为到处都是陷阱和盲区;但企业如果能掌握,能运作,管理团队跟得上,且经营范围与出版主业能够基本相互弥补,多元化选择应该会对主业发展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跳出出版才能做大出版”,王亚非认为,出版人不能仅仅局限在做书上,书的市场毕竟是有限的,无论如何变化,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结合不能很快地反映出来,面对企业化经营给出版业带来的要求,各个集团要用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标准来适应和满足。王亚非说:“多元化的业务与我们的主业互相弥补,能带动主业,并能锻炼我们的队伍,使出版行业的文化人逐步理解什么叫企业,什么叫市场,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人尽其才,合理调度资源,提升企业社会地位,出版业要做到‘社会有地位,专业有品位’才能真正成为成熟、完善的文化产业。”

提防陷阱 合理延伸

对出版行业来讲,在前数字化时代,围绕着内容提供领域各个产业之间的融合难度很大,而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由于技术的进步,围绕着内容提供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可能。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谈到,从全球的趋势来看,新一轮的产业整合在走向专业化,经营的领域越来越集中,这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基本趋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全世界范围的并购基本上都围绕经营领域越来越集中展开。皮尔森和维亚康姆从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的一系列并购、出卖行为,都体现出这样一个趋势。全世界所有的出版集团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包括资本手段,在各专业领域当中打造自己的地位。目前中国的出版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盈利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加强调专业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一个或多个专业领域里打造核心竞争力。

现在中国的发展阶段跟国外不同,一些出版集团、发行集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向业外延伸较大的多元化拓展。陈昕认为,对于这些情况并不应该一概否定,因为各个集团针对自身发展需要,在不同阶段对多元化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虑。但是在目前这样一个阶段,陈昕强调,中国出版企业要警惕“多元化陷阱”,注意把握多元化的“度”。集团应该在文化业的众多领域如物流服务等方面打造统一的平台,以降低各种各样的成本,提升自己的有效产品,通过各个业务领域优势互补和功能吻合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对于集团下属的出版单位来说,他们的业务应该主要集中在某一内容的出版物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经济学博士周蔚华认为,多元化在国际上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在操作时,应该注意产业关联,在进行多元化的选择时应该考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互补,与主业之间的资源要可叠加、可互动。中国的一些出版企业向业外的延伸可能有资源优势,是可以考虑的,但要注意“多元化陷阱”。企业还应具体考虑相应人才、管理能否跟得上,不能一味依靠资源优势盲目多元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徐建中谈到,结合目前我国出版业的背景和国情,有三种多元化战略比较适合我国出版企业。一是跨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数字多媒体、网络等媒体的横向伸展,也就是跨媒体经营;二是整合物资供应、印刷、出版、发行等出版业上中下游纵向产业,也就是整合出版相关产业链和价值链;三是以出版产业为圆心,同时辐射相关产品及相关领域,主要体现在出版—培训—教育这一链条上。

企业保持对市场的高度敏感,随时寻求新的盈利机会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这是无可厚非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出版企业规避风险,同时有利于品牌扩张;多元化还可以降低成本,在占用和消耗同样人力、物力、财力的前提下,取得较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对出版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并非任何形式的多元化都能够实现以上经营目标。如果盲目多元化或过度多元化,不仅不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反而有可能掉进陷阱。因此,出版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要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前景、行业发展特点、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拟投资行业项目风险等诸多因素,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行相关多元化,坚持以主业为主的原则,适度考虑投资熟悉的相关行业,防止盲目性和短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