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六大看点托起书业嘉年华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5/1 作者:金霞,任江哲,孟叶

用“文化盛宴”来形容第十七届全国书市绝不过分。4月23日,世界阅读日;4月24日,新华书店创建70周年;4月25日,首次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全国书市正式开幕;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这一连串重要的日子接踵而至,再加上重庆市直辖10周年的大背景,本届书市怎能不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从而承载着太多传承与创新的期待?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怎能不“密集轰炸”,从而带给参会者如重庆火锅般“麻辣鲜香”的多味体验?

据书市组委会截至4月27日的统计,本届书市共有35万人次参观购书,全国400多家出版社的26万种图书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参加了展示、订货和零售。一方面,来自高层包括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重庆市政府的关注是空前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李东生、柳斌杰、邬书林、于友先、于永湛、桂晓风、杨牧之、沈仁干等来自北京的领导同志,汪洋、王鸿举等重庆市领导同志,以及作为“出版东道主”的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汪俊都出席了这一盛会;另一方面,截至4月28日,“订货码洋14.11亿元,团购5067万元,零售327万元”,这样一组数据也再创了历届书市之新高。

这些关注与数字的背后,体现的是作为中国书业三大会展之一的全国书市正在稳步转型,其影响力和两个效益不断增加,体现的是书业人为培养阅读习惯,打造“全民阅读的狂欢节”、“书业嘉年华”所做的努力与探索。

全国书市地位全面提升

重庆市申办时提出的“水平超前、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目标不仅达到,而且从多个角度衡量都称得上是“成绩优秀”。来自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和深度参与,书市组委会的精心组织,书市举办前后长达一年之久的全民动员,书市期间的各类演讲、座谈、签售等活动约150余项,其中签名售书活动40余场、演讲或讲座十多场、座谈会、研讨会十多场、首发式20多场;王蒙、唐浩明、张者、毕淑敏、叶永烈、叶辛、白烨、崔永元、周国平、梁小民、杨红樱、梁凯恩等一流学者、知名作家的莅临,数量与质量均超过历届书市。

由于在直辖市举办,本届书市不设分会场,代而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机关的“六进”活动,将在全市276个点各建一个书屋,每个书屋都将配置图书1000册、期刊100种,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在全市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组委会同时开展评选十佳写书人、编书人、售书人、读书人、评书人、藏书人的“六评”活动,共计4.5万人次参与投票。

凡此种种,都反映出一个引人注意的趋向——全国书市作为书业每年一度的盛会地位正全面提升,并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其自身影响力也将持续上升并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

从业内自发到政府引导

事实上,作为书业三大年度性活动之一,全国书市的定位与功能一直在变化发展中。最初只是业内人士意在搭建与读者交流平台,而在书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其功能重心近几年越来越多在从订货向展示转移,而每届书市前后关于订货功能弱化种种议论总是被反复提起。我们看到,本届书市扩展至出版物展销、成果展示、图书订货、业务研讨、信息交流、倡导阅读、版权交易、出版博览、产业拓展九大功能,并通过组委会的深入工作使九大功能一一得以落实,特别是倡导阅读、产业拓展等,表现可圈可点。

可以这样说,书市已经不再只是自觉自发、因时而变的业内活动,而是进入到一个有政府和知识精英与民众参与的、由书业主导的阶段。不管是消失、减弱的功能还是加强与创新的功能,都反映出时代的要求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已经办了十七届的全国书市,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着越来越活跃发展态势,书业人在学习国外、学习其他行业经验的同时几乎在每届书市都会冒出许多新招、发生许多新鲜事。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书市上,每场新书的发布都重点突出吸引经销商的目光,每个展位都准确传达着其自身品牌信息,那些单纯为吸引目光的营销花招没有了,那些匆忙而无效的活动也减少了。本届书市体现出书业中人的成长。规范的文本、专业化的操作时时可见,从细节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成熟,如同17岁的孩子开始长成。

集团整体出击打造强势品牌

本届书市,出版集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因此也显示出强大的品牌活力和强势的话语权。

离展馆尚远,会展中心广场上一幅幅各出版集团的巨型广告即夺人眼球,都占据了最好的地势,把一些大社名社的条幅挤到了一边。各集团参展阵容也十分强大,多则六七千种,少也千余种的参展图书让采购者大呼过瘾。

各地对书市的重视程度也超出以往,安徽、湖北等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均专程到会考察,大部分集团的一把手亲临现场督阵。展馆内,地方展台区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各地整齐划一,诸侯争雄,各领风骚,突出单社的少了,取以代之的是各集团的整体形象,凤凰的橙,四川的红,辽宁的粉,安徽的蓝……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活动的举办上,投入大,手笔大,动静大是集团最大的特点:东道主重庆出版集团投入5000万元,以“历史重庆、三峡重庆、人文重庆、直辖重庆”四大板块着力打造渝版图书;在组委会发到记者手上的“新闻报道手册”上,100多项活动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就占了30余项;江苏美术出版社一次性推出的100种动漫图书发布会,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印记,集团总经理更是在会上宣布,这是集团“十一五”内容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湖南出版集团在驻地邀集全国各地记者及部分重要客户,集中发布书市新书和重点书信息;安徽出版集团旗下少儿出版社的发布会上,出现了集团总裁、副总裁、总编审三位领导;吉林出版集团将与英国出版巨头哈珀·柯林斯的战略合作签约,放到了书市现场……

种种迹象向业界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出版集团,将在中国出版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华书店扮演新形象

本届书市,应该说是新华书店老总到得最齐的一次。不可否认,这与新华书店70周年纪念活动不无关系。但记者观察发现,新华书店,在中国出版的转型期,悄悄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占据了地方展区最好的入口位置,红色的标识格外引人注目,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考察书市第一个便来到了这里。展台之外,他们也表现得异常活跃:旗下新华百家出版编辑部与上海文艺出版总社邀请特级教师到当地小学举办新华百家系列讲座;与著名作家叶辛共同举办名为“新华百家真诚与您携手,合作共创未来”的《叶辛经典知青作品文集》8卷本出版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与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在重庆书城举行主题为“为民健康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的《医生的一天》新书赠送活动;与吉林教育社召开《中国修辞史》总发行签约暨首发式新闻发布会,等等。场场活动表明,新华传媒更多介入出版环节的路线图已经越来越清晰。

与新华传媒同样占据最佳展位的是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他们一如既往地高调,把现场气氛渲染得十分热烈,公司LOGO下“出版”两个字异常醒目。

深圳发行集团一场名为“深圳读书月走进书市”的活动,把自己定位成了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推动者。深圳新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卖书郎,而跃身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另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该集团一场将影响中国书业的并购已进入关键阶段。

同时,出版社和书店的关系,也不再是以往你卖我买、吃吃喝喝、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层面,书店对出版社的影响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本届书市上,人们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打造动漫品牌”的发布会嘉宾席上,看到了江苏新华发行集团高管的身影;在山东出版集团美术出版社重点图书《黄宾虹全集》首发式的主席台上,端坐着重庆新华书店集团的二把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修订版),邀请了众多书店为营销出谋划策……

刚刚过完70岁生日的新华书店,在新的历史时期就要厚积薄发,浴火重生?

操作模式革新引爆团购

“团购火爆是当仁不让的最大亮点。”谈及对今年书市的印象,几位出版社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如是评价。“亮”,不仅仅表现在团购码洋达5067万元,超过了往届全国书市3400万元的最高成交额,更在于图书团购营销的“革命性变化”。

与历届全国书市团购现货采购不同的是,此次主办方采用的是看样订货,有效地避免了品种脱销、积压造成大量发货、退货的弊端;并添置近百台国内最先进的图书馆手持数据采集器,采购商可对各出版社的图书进行有效查重,并适时确认选购品种和数量,即时生成发货单据。此外,首次采用电子滚动屏实时播报交易排行榜,也让出版社体验了“实战”的竞争压力。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这是团购业务操作模式的变化,体现了出版界团购营销技巧的提高,也意味着粗放型团购业务阶段的终结。

从团购排名前10位的出版社和产品来看,除传统经典继续走俏外,专业社和专业书主导团购市场的局面也悄然改变,《世界是平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等畅销书受青睐,说明图书馆真正开始向服务公共文化的角色转变。

巴渝文化全方位感官冲击

全国书市之所以每年易地举办,彰显地域特色是原因之一,重庆也不例外。从机场到市区再到展场,视觉冲击扑面而来:会徽以三本书的重叠构成山的形象,是重庆山城的象征;吉祥物“蕾蕾”则以重庆最常见的山茶花的蓓蕾为原型,寓意年轻的直辖市正焕发无限生机与活力;宣传语“一城山色,十里书香”、“听巴山夜雨,品渝州书香”等,无不体现着浓厚的地域色彩。

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为历史悠久的重庆赋予了耀眼的光辉,本届书市的不少产品和活动也都围绕这些主题大做文章,无形中拉近了当地读者与书市的距离。重庆市三家图书出版单位以3000多种渝版书阐释人文重庆、知识重庆;国防大学少将黄宏力荐拒绝生硬宣教的《红岩精神》,称“重庆人应该把永恒的红岩精神作为一张精神名片向世人推荐”;人民出版社长篇历史小说《飞虎队》主题讲座现场,作者朱新春向重庆邮电大学的学生们重述了抗战期间重庆遭遇大轰炸的悲壮;重庆出版社《重庆老新闻1937~1945》等以“二战”为背景的图书令老读者备感亲切;全国出版界向三峡库区捐赠千万元图书,给库区群众带来了实实惠惠的精神享受;重庆奉节籍青年武侠作家凤歌携新作《沧海Ⅲ》在重庆书城举行签名售书,cosplay秀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当然,跟往年一样,本届书市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现场标识不明显,读者在第一天就涌进订货区;零售展馆稍嫌拥挤;交通工具缺乏,每天散场后大量人流滞留展场等。

全国书市从举办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七届。每一届的书市,都在吸取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也是全国书市是否还应存在的争议虽有但仍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书市参与者的心态似乎也越来越平和,越来越能从书市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在被记者问及为什么在书市期间举办如此众多的活动时,很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了书市的最基本价值:“举办书市的目的,就是要激起读者的购买欲望,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做活动的目的也在于此。”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一方以职业的眼光看书市,将其功能概括为产品展示、商流交易、营销擂台、同行交流、竞争环境与对手研究、外部资源调查与整合和书业狂欢等几项,他建议今后全国书市,各方更应带着建设性的心态及早策划,把书市真正打造成中国书业的嘉年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