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高起点 出版业准备好了吗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0/26 作者:马莹,田丽丽

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中,与“文化”相关的关键词频繁出现,“文化软实力”、“培育新的文化业态”等表述首次被写入报告中。明眼人可以发现,报告对于文化建设的提法从十六大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升级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之相关的论述还包括“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如此种种,深意何在?

研究者指出,国家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认识和迫切性方面,均超过以往,推动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已确立。那么,发挥着文化发展孵化器和助推器作用的出版业,在战略实施中的发展契机如何,将有哪些作为与突破,将会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坐标上走向何方?

事业产业发展站到高起点

正如十七大列席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所言:“文化大发展,有赖于出版业做强做大;文化大繁荣,必定带动出版业蓬勃兴旺。”十七大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标志着文化已在社会构架体系中扮演着与经济、政治同样重要的角色。资深翻译出版人李景端认为,十七大报告把发展文化生产力载入一个新的高度上,将为出版业营造一个更加健康、良性的产业环境,这无疑将会催化出版业的发展新高潮。他还告诉记者,前几日刚刚在北京与白先勇先生在国家大剧院欣赏了昆曲《牡丹亭》,在感慨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余,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版业是演艺业、影视业等文化产业的内容来源,文化的繁荣也必将拓展出版业的发展空间。

十七大代表、中华书局总编辑李岩用“新起点、新高度”来概括文化发展面对的历史机遇,“报告中‘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提法非常关键,使得我们对十七大报告中规划的未来发展远景的实现更有信心,因为这份远景蓝图更为清晰可见,更有立体感”。十七大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王俊国也认为,报告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出版发行行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按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整体要求做好工作。

“报告具有战略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出版体制改革、加快出版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十七大代表、河南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邓本章表示,集团一方面要通过“事转企”改革,努力实现集团改革的实质性突破,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出版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集团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个有利的文化产业政策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受访者均认为国家对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导向性已经非常清晰。出版业的明天将在文化发展的助力中驶入快车道。

原创消费获得超动力

很多人对于“软实力”这一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语词出现在报告中感到十分振奋。报告也对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行了路径与措施的阐释,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等。

据《2006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统计,当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比2005年增长17.1%,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6.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5%,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聂震宁认为,文化产业的繁荣为出版业发展营造了利好的产业环境。“国家将加大投入,扶持和推动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快速形成,一大批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以及各种文化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将迅速成长起来,需要大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读物。需求就是市场,市场就是机遇。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出版业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大发展、大繁荣机遇。”

除此之外,随着全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国民文化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出版市场必定迎来更大规模的扩张。国际上持续升温的“中国热”、“汉语学习热”,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3.67亿的青少年读者、9亿农民也是出版业的强大读者群。在市场需求强劲的今天,聂震宁感慨道,“一个更大的机遇已经到来,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于中国出版集团来说,抓住机遇,就是多出双效俱佳的好书,多出‘三贴近’的好书,多出有多重使用价值的好书,多出有标志性的好书”。据悉,一些专业出版大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也根据自身优势,逐步加大面向农村读者的出版工程建设。

内容是文化的精髓,在倍增的读者需求下,内容生产者——作家们激发出的创作高潮也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添翼。十七大代表、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认为,十七大报告非常及时适时地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到了空前高的位置,一个更加开放和发展的中国,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丰厚的土壤、更广阔的疆场。十七大代表、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以“队伍大团结、创作大繁荣、事业大发展”来概括文学界的生动局面。他表示,中国作协将继续实施“文学创作重点作品扶持工程”,鼓励多出精品力作;精心组织好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评奖工作;加大文学评论和文学理论研究的力度等,来推动原创作品创作的新高潮。

馆配业务是近年出版物发行的持续增长点。据十七大代表、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介绍,十六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投入不断加大。2002年至2005年,国家发改委投资4.8亿元扶持县两馆设施建设;2006年,国家对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31.9亿元。在各级各类图书馆进入馆舍改扩建的高峰中,扩充藏书容量工程也为出版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北京图书订货会增设馆配专馆到近年各地馆藏图书展销会的红火,即可看出馆配业务的不断升温,更可看到出版业大发展的新的空间。

产业基地建设赢得新空间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出版业也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基地”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拓展。尤其是近年来,各出版集团、出版社及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及基地建设的发展。

邓本章告诉记者,河南出版集团从打基础、管长远出发,立足于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确立了建设出版、印制、发行“三大基地”的发展战略,通过基地建设形成集团的产业集群。省委、省政府将“三大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列入了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和省政府重点产业项目工程。同时,集团北京出版基地全面开展了出版策划、纸张物流、印刷发行、包装出口等项业务,注册成立了北京文华金典国际文化传媒公司并获总署颁发的出版物总发行权,为实现在北京再造一个河南出版集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打造的生产流通基地刚刚于10月12日开工奠基,前期工程主要有“湖北省新华书店图书分拣中心”和“印刷科技产业园”,分别由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和湖北新华印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达6亿元。集团总经理王建辉表示,出版业要从历史的新起点、时代的高起点上考虑发展问题,为满足人民群众更多精神文化需求的国家做出贡献。除了基地建设,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要进一步加快“转企、改制、上市”三步走的步伐,争取在2010年实现整体上市,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贡献。

在集团打造产业基地的同时,各地的文化创作基地、动漫创意产业园区也在不断地提升影响力。据悉,人民文学出版社打造的长篇小说创作基地即将进行奠基及作家签约活动。

业者认为,十七大之后,出版业将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将与文化产业、园区产业、房地产业及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领先者会迅速整合资源,形成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力量。但出版业真正提升文化乃至出版业的软实力,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这是值得期待的。

相关报道详见第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