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评点’07书业年度事件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2/28 作者:任殿顺,金霞,郭虹,王东

2007年,对改革发展中的中国书业而言,注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召开,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利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为出版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上,出版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出版环节内容整体上市破冰,跨地域兼并重组初露端倪……这一切,都让出版单位焕发活力,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为诸多利好振奋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出版业正进入深度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家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的改革预示着出版业微利时代的到来,2007年,教材招投标在多个省(市、区)大规模推进,让“教材抓牢、全社吃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纸价上涨、退货攀升、库存膨胀,也都摊薄着出版业的利润空间。

随着中国出版业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中国也正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2007年,国际出版大鳄在华业务不断深入,许多都表现出试图曲线进入出版领域的意图。他们资本实力雄厚、管理模式灵活,都给我们带来严峻挑战。

互联网、通信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给出版业带来的也已经不仅是新奇、机遇,新媒体对传统纸质图书的替代效应开始显现,“不是数字化就是死亡”的警钟被敲响。

……

种种迹象都预示着,出版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市场格局正被打破,一个全新的市场化的出版格局正逐步形成。

内容第一股上市书业借力资本市场

2007年,“上市”无疑是中国出版业最热的关键词。在发行领域,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5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内地书业首家香港上市公司;出版环节,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2月21日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创造了“中国出版第一股”、“内容上市第一股”等多项“第一”。

此外,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11月30日成为秦皇岛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受让方,在未来可能实现借壳上市;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改制上市工作也已进入倒计时,该集团公司于2007年10月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并完成挂牌,各项有关改制上市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计划2008年上半年整体上市。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十七大期间表示,支持地方出版和新闻企业通过IPO、收购等办法实现整体上市。市场普遍将此解读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放开新闻出版资本市场的强烈信号,如此密集的有关传媒企业上市的消息传出,预示着作为国家综合国力表现形式之一的文化产业,将借力资本市场迎来一个发展高峰期。

据本报的传播股股评专家分析,整体上市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性和突破性成果,出版传媒产业在资本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机遇,传媒板块的整合并购,将成为2008年传媒板块投资的重要主题,具有利好前景。与此同时,传媒整合也将托出中国泛文化产业中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者。

首家出版发行集团整合,兼并重组大潮涌动

2006年7月出台的《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对出版业来说具有历史意义,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鼓励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相互持股,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等等。在过去的2007年中,出版业的管理决策者也频释利好讯息,表示下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将重点通过大规模的资本运作,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手段,真正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市场。

2007年11月20日,由原深圳发行集团和海天出版社整合组建而成的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正式宣告成立,成为目前内地出版发行业唯一集出版物生产、销售及多元文化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企业实体。12月7日,江西出版集团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重组中国和平出版社方案获批,我国出版业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兼并重组破冰,同时这也是首例由地方出版集团公司对中央部委所属出版单位进行重组改制。此外,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与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积极谋求兼并联合的消息也在坊间不胫而走,虽都未尘埃落定,但其所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产业的发展常常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途径实现。在促使存量资本流动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扩大资本规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传媒产业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相关主管部门也表示,以跨地域、跨产业链上下游为代表的兼并重组在未来将成为大势。这也预示着,或许在未来几年,图书出版发行业就将迎来一个重新洗牌的时期,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逐渐形成,新一轮跑马圈地、抢夺市场空间和先机将成为竞争的重点。

新华书店70华诞,“新新华时代”来临

今年是新华书店成立70周年。下半年,“新华书店”商标被国家商标总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为驰名商标。1998年1月,新华书店总店代表全系统注册了“新华书店”商标。2004年,新华书店总店向中国新华书店协会转让了“新华书店”商标注册权和所有权。这次,新华书店因为具备企业规模、历史延续、社会美誉度和信任度、经济实力等条件而当之无愧地成为驰名商标。

70年是一个里程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新华书店先后通过不同的路径踏上转企改制、战略突围的征程。回首突围的战果,最集中的表现是集团化效应凸显。重整旗鼓后的新华集团在抵御外资,与民营及其他渠道竞争,挺拔主业,多元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挟集团化和连锁经营的优势,一些发行集团开始大举收复馆配图书、大中专教材、教辅读物失地,并通过强强合作、社店合作、异地经营、跨地域并购等方式“开拓疆土”。不可回避的是,今天的新华同样面对“危机”——教材利润急剧下降,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链亟待重塑等。在这样一个转型与调整的时期,有业内人士提出,新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新的时代——“新新华时代”。“新新华时代”有两层意思:一是新华书店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在经历70年的风雨后,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二是时代会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而发展,新华时代若进入了“新时代”,即表明它相对于传统新华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

改制方案出台,大学社试点扩容增速

2007年3月22日,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关于高等学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之后迅速确定了首批进入转企改制的18家大学社名单,并且还确定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按照事业单位经营转制为非盈利性学术出版单位。截至目前,18家社的转制方案已经通过学校上交,等待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审批。

虽然转制在出版业已不鲜见,但为服务高校教学科研而建立的大学社转制成为企业仍属创新,进入试点的大学社虽然此前已经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但为了整个出版社能够以企业的方式更加顺畅地运行,仍各自进行着机制上的完善和各项准备工作,如清产核资,一俟方案获批就马上完成转企的最后工作。

与此同时,无论是试点社还是非试点社,作为转制奖励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虽然对于政策本身出版社都很欢迎,但由于各地返还比例以及返还时间的差异,让试点大学社发出了希望“一碗水端平”的呼吁。同时有业者也对当下片面关注企业所得税的现象表示忧虑,认为“让出版社管理者弄清楚什么是企业化”才是更重要的任务。

CPG海外公司落地,书业 “走出去”走向纵深

2007年金秋,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莫斯科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三大盛会接踵而至,“走出去”再度成为中国出版业最响亮的口号。与往年相比,2007年的书业“走出去”已不再停留在口号上,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逐步形成。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海外成立合资出版公司,无疑是2007年中国书业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协同下属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分别与法国博杜安出版公司、澳洲多元文化出版社签订协议,在法国巴黎和澳大利亚悉尼注册成立三方合资出版社,目前,出版社运营已步入正轨。今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出版集团又与美国培生教育集团合作,成立了中国出版国际公司(纽约)。在莫斯科书展上,中国出版集团表达出想要在莫斯科开办中国文学书店和出版社的构想。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也与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学院出版控股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计划在俄罗斯建立合资出版企业。

“造船出海”是中国出版业在积极探索“走出去”过程中找到了新途径,也是真正迈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在未来,我们的出版业将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广中国文化,建立通向国际主流市场的图书出版发行渠道,提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可持续性。

“哈七”续写神话,沉寂中的一针强心剂

时隔两年,“哈利·波特”完结篇终于在万千书迷期待之下,在全球同步上市。一本小说上市,不只造成媒体圈的骚动,也在出版产业史上再次缔造新纪录。迄今为止,“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已被译成64种语言,200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3亿多册。

“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国不断创造着奇迹。2007年7月16日,中国参加了“哈利·波特”英文版(第七部)的全球同步首发,这是继《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后第二次全球同步首发。英文版的全球同步首发在中国风险很大,目前引进的几本外文原版书中可能只有“哈利·波特”大获全胜。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七”中文版面市时,也受到中国“哈迷”前所未有的关注,一直稳稳占据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

商业社会中,数字即是权威,发行量就意味着影响力。不过,“哈利·波特”销售神话给中国出版业、文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远非几个数字所能概括。由“哈七”所引发的网上私译、盗版防范、营销推广、关联开发等一系列“新问题”,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图书市场相对沉寂的2007年,“哈七”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在读者日益分化的今天,谁会步“哈七”的后尘成为下一本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