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望闻问切中国出版产业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1/29 作者:任江哲,金霞,郭虹,田丽丽,马莹,穆宏志,李雅宁

■商报专题报道组 任江哲 金霞 郭虹 田丽丽 马莹 穆宏志 李雅宁

2008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就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之际,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

“这是一次高规格、高起点、高站位、高效率的大会”,“1982年的新闻出版局长会,对近30年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在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这样一次重要的大会,让人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将迎来一个新阶段”,“报告认真总结新闻出版业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体现了出版业对改革创新的迫切要求”,“十六字方针对于出版业的改革发展,不仅具有宏观指导的意义,也是非常具体的要求”,“兄弟地区、兄弟单位的做法,谈得细、谈得实,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间隙和分组讨论的现场,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与会代表类似的、发自内心的感慨。

“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结合这十六个字的总要求,结合这次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内容,本报记者集中请业内行家们“把脉”中国书业,“辩证施法”,畅谈他们在当下出版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思考,借用中医“望、闻、问、切”四法,我们将他们广泛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归纳为“望大势、闻焦点、问亮点、切不适”,以飨读者。

大望势

在十七大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出版产业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书业对规范市场秩序、建设诚信体系的呼唤更显强烈,与此同时,传统出版业面对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技术冲击,在积极的探索和思考未来的转型与发展。2008年,书业改革会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数字出版前景如何?新法规出台对诚信体系建设意义何在?

大势一:制度改革/化学反应

深化改革,以“人”和“分配”为要

■谭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要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投资结构的调整,重中之重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其中又以“人”和“分配”的改革最为重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目前正在请有关院校做薪酬调查,以设计出一套符合集团实际的薪酬分配体系,要“抓住两头,保住中间”,即业绩突出的待遇一定要高,业绩不好的待遇一定会低。

企业制度建立要有突破

■汪继祥(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出版业的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出版业要大发展大繁荣,体制障碍必须要突破。十七大以及本次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将改革、解放思想、体制创新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是必要的。实践证明,现在发展前景好的出版社都是在前一段改革中力度比较大的单位,我相信会议以后,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障碍将会进一步克服,将有更多的大社、强社在体制创新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出版业体制创新的力度要加大,目前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有突破,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新的战略投资者,使中国的出版业发生“化学变化”。否则,这样一个胶着的局面很难打破。

着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

■邹吉祥(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出版单位近年来改革开放生动的事实、成功的经验证明,改革是推动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要按照十七大要求,进一步深化出版体制改革。一要健全出版工作宏观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出版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出版工作机制,深化出版领域政事、政企、政资、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和管办分离改革,实现出版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要加快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以推进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今年我们将完成四川出版集团整体转企改制。三要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以转换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党报、党刊宣传经营两分开,剥离发行等经营性资源,搭建经营平台进行市场化经营,我们将尽快完成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物资供应等剥离工作,组建六个经营实体。

资产授权经营问题还值得研究

■张胜友(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出版业的文化体制改革相对于影视、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是最早开始的,已经超过10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业的市场化是最早进行的。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图书市场,完善的流通体系,全国578家出版社也具备了良好的市场意识、人事制度,在转换经营体制方面也走在了前面。但是,在转企改制的过程中,大多数出版社仍然处于观望之中,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明确还值得研究,以及“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员安置落实问题。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够针对这些不明确和不落实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顺利实施。

体制改革推进成效明显

■陈纯跃(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我觉得文化体制改革对中国出版业的推进非常明显,从浙江出版集团来看,2003年开始转企改制,整个过程分步实施,到2007年底,浙江人民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标志着整个集团的转企改制完成。出版单位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文化建设,二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这几年情况来看,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对这两方面的任务都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浙江出版业的发展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从经济效益上来讲,出版社可以放下许多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另一方面,体制机制活了以后,对出版社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地位更加明确,对员工的激励考核机制也更加完善。

理论探索和建树还比较缺乏

■齐峰(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我们的出版体制改革在实践中获得了非常多的经验,在体制机制改革调整、重塑市场主体等方面做了许多前人未做的事,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出版改革的步子确实很大。因此,我们在理论探索上一定要跟上去,要用理论的提升引导出版的发展。但目前关于出版理论的探索和建树还比较缺乏。二是深化改革,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深化改革走向了一个关键时期,已经成立了很多出版集团,但大多处于“翻牌子改名”层面上。2008年如何结合贯彻十七大精神,真正触及到出版业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改革上来,比如完全按照企业来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突出课题。我们离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还要在深化改革上做文章,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改革中间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大势二:产业政策/市场规则

进一步完善出版产业政策

■陈昕(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建议中央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完善出版产业政策:延续2008年到期的以免缴所得税为核心的出版财税政策;加大对重大文化项目的投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推进中小学教材的招投标工作,制定中小学教材价格的确定与成本挂钩、按成本变化有降有升的浮动政策;适当满足出版集团在跨地区和调整产业结构时对新设出版社的需求,鼓励出版集团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出版社结构;制定政策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调整出版产业布局;制定产业政策吸引出版企业进入数字出版和专业出版领域;建立专项基金,对前景看好的数字技术、平台和产品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建立风险基金,鼓励出版企业进军动漫和网游等相关产业,延伸出版产业价值链;同时,进一步完善出版产业的经营环境,规范出版企业的竞争行为,纠正业内诚信缺失现象。

出版业需要切合实际的法规保障

■张胜友:相关法规的出台对于出版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规范图书市场需要健全的法规体系。目前出版业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需要切合实际的法规规范来保障。

合同制是重要的“抓手”

■陈纯跃:柳署长在本次会议报告中讲到,书业市场还不太规范不太成熟,对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都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我期待《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能够尽快出台。在这些方面,浙江出版集团已经较早意识到这个问题,3年前就要求出版社在图书销售上实行合同制。

出台交易规则开创先河

■花骁勇(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等管理办法对于规范行业交易市场可谓是开创先河。但从业者尚有技术准备要做,比如一些出版社与新华书店相比,信息化程度不够,双方信息暂时无法对接;再比如图书上下架问题,一些出版社的有效品种有限,如一段时间不动销,卖场只有下架处理,出版社不能一棍子打死,说新华书店无理下架。

诚信缺失只是行业问题的一部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包括技术手段、规则等不完善。上中下游不能互相指责,而应是合作共赢。建议把十七大精神也在《图书公平交易规则》总则中体现出来。从结构来说,针对分销的规定有些偏多,有些条款如包件贴好标签,与公平交易无关,其实不必放在规则中。

加强法规建设是行业利好

■黄书元(人民出版社社长):出版业的诚信体系确实到了需要整顿、加强的程度。出版业的整个价值链,编、印、发每一个环节都要讲诚信,都要维护市场秩序。因此,《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等一批法规或管理办法非常必要,对于出版业来说是利好的消息,对于改善行业的无序状态无疑是非常好的举措。

大势三:新科技/新发展

数字化事关大规模内容创新

■陈昕:在数字化条件下,数字出版的三大特性使得出版社内容提供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特别是具备组织大规模内容创新的能力尤为重要。这是出版社成为内容提供者的基础,也是未来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了探讨数字化条件下新的商业盈利模式,集团已经建立世纪创新数字有限公司,全面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利用丰富的内容资源,开发各学科的电子和网络等增值产品、衍生产品。

现代出版的必然选择

■陈纯跃: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走向现代出版的必然选择。出版单位应该把自己定位成内容提供商,至于出版的载体也好,手段也好,方式也好,既可以是传统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网络的。集团在这些方面已经开始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但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尚不太成熟,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探索,争取跟上时代、技术进步的脚步。

短期难成经济增长点

■张天明(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数字出版是一种新的出版形态,有一个发展过程和方向,目前盈利模式尚未建立,发达国家如美国在数字出版方面也面临和我们一样的问题。短期内并不能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许多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去做,因此在经济规模的增长上不要对其抱有太高期望。

资源整合需要一个过程

■甄树声(河北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数字出版已经起步,建立了整个集团的数字出版数据库,但把资源整合起来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去年出了600多种电子书。

建立专业知识库、作者资源库和读者信息库

■汤鑫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社长):数字出版是我一直密切关注的领域。1997年我提出“出版电子化工程”的建设,当初申请的1000万投资获得批准,如今已到位。这有利于我社利用现代化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生态基因条件。在此领域,水利水电出版社已经在三个方面做了些事情:第一,实现网络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我社拥有自己的内网、外网和网络书店;第二,对出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做电子出版;第三,各生产环节的数字化,如今年将对彩色图书处理进行改造升级。未来将主要着手做的是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包括专业知识库、作者资源库和读者信息库等。

闻焦点

2008年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记者就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进行了调查。果不其然,上市话题依然持续走热,农家书屋工程也引来了诸多关注。而对于出版业面临纸价、人力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如何实现持续发展,以及能否借改革开放30年与奥运契机推动出版业发展,都将成为年内业界持续关注的热点与焦点话题。

寻求由产业经营向资本运营的新高度跨越

■任慧英(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市不是目的,它是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实践过程,目的是充分利用在全国出版业首家整体上市试点获得圆满成功的先发优势下加快发展。目前,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将充分发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先机,开拓创新,稳健经营,规范运作,科学管理,使资本和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继续提升经营业绩,实现由产业经营向资本运营的新高度跨越。

强者真正进入,出版业重组会逐步增多

■汪继祥:出版业的主流还没有真正进入资本市场,中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实力强大的出版集团或出版社还没有真正踏入,如果他们能够在资本运作方面走在前面,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且当形成了资本市场,募集到资金,再加上体制改革形成了要素可以流动的环境,出版业的重组会逐步增多,也即面临着洗牌。目前还都在试探的阶段,其是否会成为最有效的战略投资者还要待时间来证明。对于上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正处在准备阶段,希望朝这个方向发展。目前正在调研,制定具体的方案,对于上市的时间、形式等具体问题还要再仔细研究。

不能一哄而上赶上市潮

■张胜友:一些出版或发行集团在一定的积累后,已经形成规模经营,具备了上市的条件。如果能够上市积累社会资本,对于集团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并不是各个集团都具备上市的条件,不能一哄而上赶上市潮,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搞“一刀切”。

着力点是通过资本运作把主业做好

■陈纯跃:原来是只做自己的产业,缺少资本运作,现在很多集团都是既做产业又做资本运作,这对整个产业来说肯定是一种进步一种提高,是做强做大的必要方式。但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积极探索,最终着力点还是通过资本运作把主业做好。

要发展出版业,上市融资不是唯一渠道

■甄树声:上市融资也要宏观调控,障碍在几个方面:一是体制问题,即必须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二是人才问题;三是融到资后做什么。通过规范,向经济部门学习,会逐渐改善。资本运作已是大势所趋,但要发展出版业,上市融资不是唯一渠道。

资本运作和兼并重组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

■汤鑫华:转企改制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机制。通过转企改制,实现资本运作和兼并重组,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正在进行转企改制思路的调研,“与其被动等死,不如主动请缨”,通过转企改制,加强经营,改善管理。2008年,我社将改善自身的办公条件,建设自己的库房。

焦点二:公共文化服务商机

关注奥运商机,关注文化责任

■张天明:奥运会带来新的商机和新的话题,为出版业带来一定的发展空间,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出版业者关注奥运应更多从文化者的责任、对奥运精神的弘扬,文化交流、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角度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不仅是出版责任,也是商业机会

■陈纯跃:政府采购量很大,是个惠民工程。对出版社来说讲,这不仅是出版责任,也是商业机会。出版业要抓住这个机会,提供优秀的满足农民群众阅读需求的图书,即农民能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图书,一定要对农民的阅读需求进行调查。

除农家书屋外,还要开辟新领域

■陈俊年(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以农家书屋为标志的惠民工程在全国的推进,为新闻出版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服务空间。2007年,广东建了1000家农家书屋,老百姓反映很好,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欢迎。要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新闻出版业的自觉行动,我认为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服务意识。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主要是因为我们服务人民的意识不是很强,很少去谋划“一步着地”地为基层百姓做实事、做好事的全行业、全系统的战略举措,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有为才能有位。二是服务手段。目前除了农家书屋之外,还需要我们积极开拓新思路,创建新手段,开辟新领域,以便更好地彰显和实现服务人民的宗旨。第三是经费问题。在所有文件中,目前都没有提到把“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这句话,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亟需尽快解决。

农家书屋成为文化建设新品牌

■管钰年(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2005年,甘肃省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努力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目前共建成农家书屋近600家,2008年将建成4000个农家书屋,“十一五”期间建成1万家。农家书屋已成为甘肃省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品牌,在成功构建新闻出版社会服务体系新平台的同时,为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推动全民阅读就是推动书业发展

■潘正安(化学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建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是改善出版经营环境的有效工作。推动全民阅读也是推动出版业的发展,应该让公众参与这项活动,让他们认识到其价值。政府在推动之外,还需要花精力做微观研究,如农民读书少的原因在哪里,是没有书读,还是没有适合他们的书,抑或没有阅读的习惯?传统上,化工社就有“三农”图书,如今保健类图书也是其发展方向,该社目前有300多种图书可供农家书屋,今年计划向全国55个农家书屋捐赠图书,支持农村书屋的发展,并将此作为出版社成立55周年的献礼。

对宣传出版社品牌大有裨益

■林阳(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副总编辑):建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推动全民阅读,对出版业而言是利好消息,利国利民,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将无条件支持。总社有很多适合农家书屋的资源,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重新整合,例如换成普通印张和包装、低定价等。供应农家书屋的图书并非为了盈利,保本即可,关键在于对宣传出版社品牌大有裨益。

焦点三:2008年产业升级

成为市场主体,但多元化经营还较弱

■杨继祖(陕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从实践上看,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出路。前几年,陕西新华书店作为引领市场的主体,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生存发展受到一定阻碍。陕西新华发行集团组建两年以来,在抓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迈开了步伐。如实行全省新华书店书业经营的集团化、集约化体系和模式,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资产管理,已逐步显示了优越性,真正形成了市场主体。但是与现在的形势要求还有差距,比如还在沿袭传统书业结构,除教材教辅外,一般图书销售量较小,除主业经营外,多元化经营较弱。

从经销商转变为经销与服务一体

■杨世华(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目前,新华书店的发展已经到了拐点,转企改制、教材发行体制改革、新技术、新传媒把新华书店推上了市场,广东新华书店有几个突出的矛盾需要解决:一是如何推进全省新华书店转企改制,建设全省性的企业集团。如果依靠事业单位政策优惠,满足于小富即安,保持分散的经营格局,广东新华将没有出路。二是从传统图书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一方面要加强出版物销售组织工作,通过确保教材经营和服务权,开展一般出版物规模经营,加强流通网络,建设连锁经营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传统经营优势,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义务教育教材配送服务、全民阅读活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建设为切入点,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塑造新的经营优势。三是要下决心转变粗放经营传统模式,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企业建设向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问亮点

2008年是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一年。在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在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各出版发行单位在这一特殊的年份里将有何新动作,又将对出版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面对这一问题,各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及出版社老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关2008出版产业纵深发展的目标规划图。

挺拔主业,整合发行,构建“产业网”

■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作为“国家队”,将积极稳妥推进转企改制,目前已设计了整体转制、创新机制、调整结构、保障职工权益的方案。集团各项工作围绕挺拔出版主业展开,《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将于今年4月出版,目前正在策划出版服务奥运图书、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长篇小说和纪实文学新作,还将出版回顾改革开放历程的“30年长篇小说精品丛书”,组织出版庆祝建国60年百种图书。我们还将在集团公司内部组建联合发行股份公司,实现全集团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形成中盘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在数字化出版业务开拓方面,目前正在建设“中国出版产业网”,打造网络出版平台。

建立“一个平台、两个中心”

■汪继祥:“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完成“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即建立集团科技内容资源平台,以适应数字化出版和内容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将集团建设成为中国优秀科技成果的发布中心和国外优秀科技成果的引进中心。根据这个战略目标,我们将采取“引进带输出”的合作方式,通过释放体制创新的力量,建立“走出去”长效机制。一是选择现有优秀产品,寻找国际合作商,翻译成本地文种在当地出版发行;二是针对海外市场需求设计产品;三是在海外设立出版机构。

推进流程再造和产业链创新

■陈昕:在专业出版产品线建设方面,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将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合作开发STM出版,利用其数字出版平台和数据库拓展专业出版业务。在推进流程再造和业务创新方面,集团要大力推进工具书在线编纂平台建设,开发配合教材的各级学生、教师所需之移动学习数字教育产品和服务产品;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标准,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二期物流的设备安装工作,年内开始运营;全面开展以对账和结算为主要内容的二期信息对接工作;推进ERP项目建设,建立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体系,整合所属单位的选题计划、印务外包、人力资源、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和财务系统。

集团在动漫产业方面已进行了5年的努力,在电视剧中设计的50多个生动的卡通形象有望通过成熟的产业链运作,形成品牌效应,实现30亿元的授权产品零售产值。

以资本运作实现业务良性发展

■任慧英:第一,辽宁出版传媒将利用募投资金,设立辽宁出版策划公司,使拥有的充足社会资本向有效出版资源科学合理流动,对好的选题、作者、版权,以资本化运作方式实现业务的良性发展。进一步提高选题资源专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的集中、运营和开发策划能力,特别是高度重视有重大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畅销价值的出版资源,实现充足的出版资本与丰富的出版资源高效率和效益的融合。第二,积极开展与亚马逊卓越网的战略合作。向亚马逊卓越网提供图书存量信息、内容信息等方面查询和订单响应,并通过北方出版物配送公司采购、配送系统,实现图书的终端服务,建设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紧密相连的电子商务流通基地,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第三,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升级改造。在北配现有基础上的全面升级改造,使出版物分销中的电子商务模式提升和进步到一个新水平。第四,加快建设北方图书城北方区域出版物连锁经营体系。按目前图书市场读者的需求和现代化书城理念的发展趋势,以北方图书城已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和销售渠道的优势,实现区域间连锁经营体系。

推进跨地区联合

■谭跃:在跨地区联合方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正在与陕西、贵州接触,希望能以海南模式运作。关于出版业的兼并重组,与国外出版业选择优势资源并购不同,我国出版业现阶段多是整体购并,如果重组不好就容易成为包袱,所以整体买出版社不如买“人”——领军人物、核心团队。

转企改制与“个性化出版、品牌化经营”

■甄树声:从发行开始,河北省新华书店的转企改制已经完成,组建了河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下一步将进行股份制改造,方案已经做完待批,今年股份制改造能够完成,第三步是上市融资。在做好河北省新华书店改制的同时,河北出版集团的改革也要在2008年完成,目前思想和组织准备已经做好,在政策协调上还有三个问题:人员安置、土地划拨改出让、国有资产授权。2008年河北出版集团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转企改制,二是“个性化出版、品牌化经营”工程,大力打造河北出版集团的畅销书和常销书。

做好上市相关准备

■王建辉(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集团的重点工作是准备实现上市,因此要做好上市的相关准备。从理论上来说,上市就是重塑主体,募集资金,提高能力,创新体制。从操作层面上来说,上市就是促改革、促发展。国家的外部政策已经到位,内部改革和业务重组直接决定了上市的进展情况。

创建产业园,促“四流”畅通

■齐峰: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将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结构调整促发展,主要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和调整产品结构。山西出版集团要朝着结构化、品牌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深化改革促发展,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整个出版集团真正做到市场化运作,与市场接轨,解决产权清晰、资产授权的问题。另外,山西出版集团投资3.5亿元的山西出版产业园将会在今年建成,建成后将带动山西出版发行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化经营,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畅通,提升山西出版产业水平。

引入战略资本,建立新型产业链

■黄尚立(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全面启动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有关工作。探索将集团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良好成长性的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引入相关行业和区域外的战略资本,年内争取成立股份制公司,并在2009年成功整体上市。

第一,建立完整规范的教材使用数据库,探索一套免费教材统一供应的流程和规范。第二,积极开展“营销创新年”活动,大力推进出版社营销机制的创新。年内完成出版社物流资源整合,启动社办发行部门整合的研究;探索建立集团统一的营销平台;探索建立集团创新基金,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集团在出版优势领域的产学研基地,提升集团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实施以专业内容服务为核心的多媒体经营战略,依托原有的纸质出版优势,积极介入数字出版、动漫网游等新科技领域,探索网络时代下新型的出版形态和商业模式,逐步形成集内容创新、生产、传播、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产业链。年内成立集团新媒体出版中心并进行商业化运作,完成集团数字内容库的建设,支持出版社动漫项目的开发。

实现整体转企改制

■汤汉清(云南出版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8年,集团工作要“增强两个意识,树立一个观念”。“两个意识”即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一个观念”即改革、创新、发展的观念。具体工作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抓好教材的稳定发展工作。二是教辅和本版图书要做大做精。2007年本版图书和2006年相比,云南出版集团公司码洋增13%,印数增10%,新出书品种增28.8%,重印数增4.6%。2008年,集团总品种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时还要从做精上下功夫,增加教辅图书的销量。三是落实好2007年确定的几个多元化发展项目。四是要建立集团公司的信息网络平台,探索数字出版之路。五是继续做好转制工作,坚持不懈地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加强集团公司的建设,特别是市场营销要大改革,要按企业化要求来做。目前,集团各方面条件已经基本成熟,计划在2008年完成整体转企改制。

完成三项资源整合工作

■邹吉祥:四川省委宣传部将在今年内完成三项资源整合的工作:整合出版集团和发行集团资源,组建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公司,在去年文轩H股上市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在A股上市;整合期刊集团、出版集团、文轩股份公司资源,组建四川期刊传媒公司,做大做强期刊产业;整合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的印务资源,组建印务集团,力争做成省内最大、西南一流的印刷企业。

构建公益性服务体系,出好公益性图书产品

■黄书元:党和国家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大众,出版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人民出版社下一步要把自己建设成为真正的公益型事业单位,构建自己的公益性服务体系,出版好公益性图书产品,这是人民出版社2008年的重要任务,目前已经设计了具体的改革方案,经过讨论、批准将进入实施。

调整选题结构,拓展对外合作

■林阳:2007年12月底,中国美术总社调整了领导班子,2008年会有新举措和新亮点。例如在编辑方面,提出新目标,对图书的编辑质量和编辑含量有更高要求,对选题论证的方法、时间等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调整选题结构,加大大众类图书的出版,学术图书的出版,做到有的放矢、适度出版,配合集团产品线建设,完成国家重大活动的图书出版工作。2008年将重点推出的作品包括《中国美术百科全书》、《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书法全集》和《当代美术批评家文丛》。

中国美术总社还将在“走出去”方面有所举动。首先,更加主动地与国外出版公司交流;其次,多与国外非主流华人出版社合作。在教材方面也将继续加大力量,除了中小学美术教材之外,在中职、高职和大学美术教材出版方面也将有新举措。

以三大战略举措转变发展方式

■张佩清(江苏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2008年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一年。在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转变文化企业发展方式上,我们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推进集约化经营。包括加快完成集团公司股改上市工作和子公司的公司制改造工作,以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发展。还包括加快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图书发行生产力,引进先进技术,利用信息平台,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二是加快实施市场拓展战略。重点是通过省外市场战略重组、市场整合、资源融合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板块。三是坚持做大做强主营,在做大做强主营、架构中国现代书业第一网的同时,发展多元化经营。以书业为品牌,搭文化平台,形成主副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重点放在文化地产、文化教育领域。通过上述三大战略性举措,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

重点考虑资金投向问题

■龚次敏(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四川新华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是比较超前的,尤其是上市之后,因为对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都有刚性的要求,这样,对公司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今年,我们会重点考虑资金投向问题。我们的上市公司承诺的是主营业务,而主营业务的盈利结构单一。目前教材教辅主要按行政区域经营,一般书经营的利润也十分微薄,因此不会有太大的回报。鉴于此,公司要用好资金,就应在产品经营、资本运营上做出重大结构调整,用更大比例实施资本运作,参股、整合优质出版发行机构,特别要瞄准积极筹备上市的出版发行机构。这样才会有好的回报,对股民有好的回报,对公司也有资金支持。

因地制宜建设信息化系统

■杨世华:目前,广东信息化系统建设正在学习借鉴兄弟省的好经验,探索适合广东的系统模式,借助新系统推进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推进母子公司建设,更好地发展与市县新华书店的连锁,把全省新华书店的管理工作提高一步。

关注跨地区强强联手

■杨继祖:从体会上讲,我对跨区域战略组合,强强联合比较感兴趣。比如西部地区应和东部地区强势发行集团联合,希望能迈出实质性步伐。因为这是战略扩张的重要途径,可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

脱胎换骨,健康发展

■温毅(海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海南新华的体制改革将有所突破。2007年,海南全省各市县店资产整合,成立了海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转企改制。我们感觉推进得很顺利很稳健。2008年,我们准备搞引资合作,引进资本、技术,扩大网络,做强主业,发展相关产业,力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这几年做顺做好的基础上做强做大。2008年我们的工作重点可以用“脱胎换骨,健康发展”八个字来概括。体制上要脱胎换骨,即在经营理念上、思想观念上、资产运作上、经营模式上、业态创新上都要脱胎换骨。同时要立足于健康发展,即在所有方案的策划上、体制机制的建立上都要求稳步健康发展。我相信海南新华在脱胎换骨的变革中,也能健康发展。

介入数字出版,做内容提供商

■花骁勇:福建新华今年工作重点一方面是教材招投标,另一方面要改善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拓展一般图书与相关产品(包括电子产品)经营。计划介入数字出版,做出版内容提供商;把文化符号转换成文化产品,如在每年举办的金门书展上,我们计划推出小木偶等当地很喜欢的工艺品,进入中国台湾市场。通过举办这些书展,思路也有所发展,我们不仅仅是卖书,还要体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所以会将书展纳入文化交流、华文教材出版、华文教育等大范围统筹安排,这也有助于延伸文化产业链。

切不适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本次会议报告中提出,出版业目前尚存在思想观念不适应、发展水平不适应、体制机制不适应、行政能力不适应等问题,具体如产业集中度不高、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规则不完善等。尽管如此,出版企业要在“高速公路”上又快又好地向前行进,就要清楚前方已经面对和将要面对的路障,要掌握修“高速公路”的本领。在采访中,各老总结合本单位(或地区)实际,指出了制约出版业发展的具体问题。

突出问题是产业链不和谐

■周立伟(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董事长):围绕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书业需要思考几个问题:一是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二是解决行业的科学发展问题;三是产业的秩序问题。

具体来说,首先,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启动,企业必须要成为市场主体,但当前大多数企业还在观望,如果没有制度建设这个发展前提,难以取得进展。第二,要以科学发展观来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人为本,“人”在书业指的是读者,就是必须解决读者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书业要满足读者多层面多元化需求,讲求品种就是满足此类需求。另外,文化是通过消费实现的,满足读书人的低价消费需求也是一种发展。我们推出的“低价适销书工程”就是以人为本的尝试。当前行业的突出问题是产业链不和谐,缺乏科学设计,要统筹兼顾,把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认识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时代特征,并充分运用新技术改造行业,从而推动行业进步。第三,一个行业要有法规、科学设计、严格管理、企业和经营者基本素质的提高,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当行业各项制度进行了科学设计后,行业秩序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企业如不改制,难以抓住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但改制不是终点,而是发展的起点。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还不清晰

■王建辉:整个行业都在提数字出版,但还没有形成气候,没有看到一个成型的东西。现在全国的数字出版基本都还停留在做数据库的阶段,至于怎么样把数据库转换成有用的产品,具体的商业模式都还不清晰。

解决不适应,关键看三方面

■甄树声:书业走到今天,观念要变,体制要变,管理手段要变。柳署长报告中提到的五个不适应非常符合出版业现在的实际情况,这些不适应是历史造成的,解决这些不适应,关键是三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三是转变观念。

深层次矛盾挑战转型和发展模式

■陈昕:目前,出版产业所进行的深刻调整,以及全国中小学教材即将开始的全面招标,纸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物价上升和工资增长带来的成本增长等,对出版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形成巨大压力,过去粗放型增长方式所掩盖的深层次矛盾开始显露,相当多的出版社的主营业务面临增长的极限;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普及,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排山倒海式的发展,为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出版业的转型和新的发展模式的建立提出了新的挑战。

市场环境有待优化

■汪继祥:图书市场的不透明,诚信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以及出版发行业运行机制的不健全使出版社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退货率、坏账死账不断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环境有待于优化,要建立起诚信制度,激发出版业的活力。

明朗优惠政策,建立有序市场

■张胜友:希望政府主管部门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来制定方针、政策,如进一步明朗对于出版行业的优惠政策,一些单位对于2008年转制的退税政策是否进一步实施有疑虑,目前也没有最后的答案。目前的出版物市场是相对开放的,还存在着各省域间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一些中小出版社在转企改制中面临着“生死局”;各地盗版现象还是很猖獗……面对这些问题,不能只喊口号,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法规政策,为出版业形成规范、有序、统一的市场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各类出版社发展不平衡,如教育社有教材优势、偏高新技术类的出版社有专业优势,但是一些出版大众类图书的出版社还面临着生存困境。

教材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张天明:教材多年来以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众多出版单位一个重要的支撑。2008对中国出版业来说,产业发展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教材利润空间的进一步压缩。这来自于两个方面:国家政策的调控;纸价上涨、印刷工价上涨、人力成本上涨等诸多因素。

政策好,但落实贯彻不到位

■王建辉:做企业的第一责任就是解答难题,我认为做企业的难题就是如何使企业在“高速”路上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但是现在我们不仅向前跑,还要自己去修“高速公路”,这就比较难。在某种意义上,政府的责任就是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去修这条“高速公路”。只有政府把“高速公路”铺好,企业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现在面临的事实情况是,中央的政策文件很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到了具体落实时就很难使政策贯彻到位。

不平等竞争仍存在

■甄树声:现在市场竞争是不平等的竞争,国有出版发行与民营出版发行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国有书业尽管在诚信方面也还存在着问题,但总体而言还是主力军,在规范管理上民营书业更应加强。

以新起点审视问题与挑战

■邹吉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我们的出版工作,出版业改革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过度依赖规模、数量的扩张;教材教辅和广告增长的问题;经营方式粗放,竞争力弱的问题;出版内容和经营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改革配套政策不完善和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问题;对数字出版研究不够、应对不足的问题以及来自国际传媒和资本的竞争压力增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挑战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推动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应多关注原创、创新类图书

■黄书元:对于出版业来说,每一个门类和品种,都应该开发出更多的原创性产品,虽然图书品种增加了,可是创新性的内容却不多,所以一些人会觉得图书的水分在增大,如果多关注原创、创新的图书,这才是出版业应该考虑的事。

三个问题制约发展

■潘正安:制约出版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内部过度竞争,图书出版同质化现象严重。第二,读者市场分化,很多关于普及性知识的图书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得,专业出版社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第三,目前,出版业的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创新并不多,虽然在关注数字出版,但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内外因素使发展滞后

■汤鑫华:总体来说,出版市场的发展没有跟上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步伐,有不景气的一面。制约出版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市场本身的原因。阅读率下降,获取信息的方式增多,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读者普遍比较浮躁。第二,出版业内部的问题。读者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技术进步、传媒形式持续变化的情况下,出版业如果只会出版纸质图书必将被淘汰。出版本身是企业行为,出版社应该有企业的样子,体制是外在的,容易改变,而思想观念和运作模式的改变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转企改制的过程中,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如离退休人员的安置等,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出版社前进的动力就不足,改革的积极性也不大。

多管齐下应对环境变数

■汪继祥:十七大之后,2008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年份,纸价上涨的趋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目前起码已经上涨了20%左右,随之带来的出版业的成本越来越大,集团初步估计,由于纸价因素增加的成本达到了3000万,如何去消化这部分资金?我们将会通过市场营销、技术改造、版面的设计等方面减少损失,同时,我们也在考虑对图书结构进行优化,如一些高档装帧的图书、专著类图书等将减少出版品种。

\Images\2005-2009\sb080129T0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