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纸价上涨,出版业何去何从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2/22 作者:江筱湖,王东,蓝有林,李雅宁,孙珏,刘海颖

■商报记者 江筱湖 王 东 蓝有林 李雅宁 孙 珏 刘海颖

纸价上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国家因为环保因素大幅度削减纸厂,其结果不仅仅是纸价上涨,纸厂和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也已经从过去的“求你买我的纸”转变为“求你把纸卖给我”,有的出版社甚至遭遇了无纸印书的窘迫境况。而经过了早期的恐慌之后,出版社已经行动起来,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化解纸张短缺以及涨价带来的危机。尽管如此,2008年纸价上涨的大趋势似乎仍将继续存在下去,书业的前景仍然有待观望。我报也将对此话题给予持续关注。

现 状 篇

纸价上涨成为出版社的焦点话题,但很多纸厂并不愿意多谈,或许因为这个话题过于敏感。几家接受采访的纸厂有关负责人也非常慎重,他们首先纷纷表示纸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推动和供应紧缩,且纸厂扩大生产难度很大,而过去的合作中的诚信表现,则对于今天出版社能否拿到纸张至关重要。在这种形势下,出版社一方面“求纸若渴”,一方面由于纸价上涨而面临着选题难以按时操作、重印无法顺利进行、利润空间摊薄等各种困境。

“洛阳纸贵”出版企业堪忧

纸张生产供应

张仁涛:目前,轻型纸的供应最为紧张。在开展节能减排、关停小纸厂之后,很多教材用纸都从草浆胶版纸转为木浆轻型纸,导致生产轻型纸的木浆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进而带动纸价的上涨。龙口玉龙纸业公司目前销售看好,呈现订单满、订货周期长的状况。纸业扩大生产需要较长的周期,纸张生产很难迅速扩大产量,因此目前公司会主要确保老客户和有发展前景的大客户的用纸。

李仁忠:纸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增长幅度大。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纸厂要做好全污染处理,需要采用更完备的措施,且所用的化学药品的价格在上升。化学药品价格上升的原因又在于它也受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其生产成本也在增加,这就造成价格循环上涨的态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企业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规律,现在的价格基本处于正常状态,其继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需求推动在纸价上涨因素中所占比例较小,而且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价格上涨10%后就会产生替代品。

此轮价格上涨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面对要市场、要利润、要客户、要企业形象这几大因素,很多纸厂都将“要客户”和“要企业形象”为优先决策因素。

X先生:目前,纸业处于产销两旺的状况,纸张价格不断攀升。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成本推动,木浆、化学品和能源的价格都在上涨。二是供应缩减,国家关闭了很多小纸厂,导致200万吨纸张供应缺口的出现。三是正值需求旺季。如今,部分纸业公司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阶段,生产能力的拓展并非朝夕之事,一般而言,纸机从立项到出纸需要3年时间。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图书用纸和普通期刊用纸,因为被关闭的小纸厂主要生产这类纸张。

纸张采购

韩 敏:去年年初,人民交通出版社的纸张采购实行招标制度,在对纸厂进行招标后,和相关纸厂签订了合同。纸价上涨之后,双方虽然根据涨价的幅度,对合同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采纸价格并没有市价那么高,合作双方在纸价低迷时建立的良好关系在纸张紧张的关键时候起到了缓冲作用。

王珮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般会对纸张进行大宗采购,因而在纸价谈判中具有一定优势。2007年初,建工社就看到纸张市场有涨价的苗头,再加上考虑到2008年奥运会将对纸张价格和纸张运输产生影响,于是抓紧时间和纸厂签订合同,所以我社的采纸价格虽然稍微有些上浮,但比市价要低。

李 奇:去年12月初,机械工业出版社就开始储备纸张,但只是做一些短期的储备。

刘海星:多年前,化学工业出版社就认识到纸张这种资源性物资的重要性,所以在买方市场背景下就开始与多家纸厂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化工社每年召集相关纸厂举办碰头会,明确告诉各合作方各年的出版规模以及各种类型纸张的需求量,向对方提前提交用纸量并且将信息细化到月度需求、送达地点,并且能够保证各合作对象都可以获得一定的供应量,因此化工社和纸厂的合作关系相当顺畅。此外,在过去的合作过程中,出版社也提出在今后市场反转的情况下需要各供应商保证化工社的用纸。合作合同一年一签,95%以上的纸张都直接从厂家进货。

郑 重:浙江少儿出版社的用纸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的物资集团公司统一采购。出版社过去只需要提交特种纸和畅销书用纸的测算,现在则需要对所有图书的用纸量和品种进行统一测算和上报。

刘海栖:明天出版社一直通过山东出版集团自有的印刷物资公司购纸,总体上来讲,纸价上涨对我们出版社的影响还不是很大,还不到“有钱买不到纸”的程度。山东出版集团印刷公司每年都会提前备纸,现在的备纸占到了出版社全年用纸的一半左右。

黎 波:长江文艺社北京图书中心用纸量非常大,相当于一两个亿码洋的中上等出版社的用纸量。我们长期有华泰和晨鸣两个固定的纸张供应商,它们都是山东的大纸厂,按时供货不存在任何问题,在价格方面虽然会随行就市,但对我们也尽量优惠,纸款3个月一滚动,每月一结账。

李 鹏:我社用纸量比较少,因此成本不会增加太多。目前,社里的纸张是零库存,我们还是主要通过和纸张贸易公司合作,利用其可拆件的服务寻求适合需要的纸张。这是一个纸张紧张情况下的过渡办法,出版社在经营情况有限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

困境和问题

方红星:仅就我社而言,纸价上涨的直接影响就是盈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被摊薄,我们需要通过调整纸张库存和产品价位等办法来解决问题。

郑 重:浙少社长期坚持走低定价战略,所以纸价上涨对我社的价格战略产生了较大影响。

朱杰人:纸价上涨对教育出版、尤其是中小学教材出版的影响非常大。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而言,社内目前还没有压缩图书品种的计划,但是如果纸价继续上涨,出版社将不得不考虑这一措施。相比于其他图书品种,中小学教材出版受教材限价以及招投标的影响,利润已经非常微薄,但该类图书的用纸量又非常大,纸张涨价之后将会使出版社在中小学教材出版上面临无钱可赚甚至赔钱的危险,出版企业必须要考虑成本、投入以及产出的问题,因此如果纸张价格进一步上涨,中小学教材的印刷数量将首先被削减。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部分省份的中小学教材已经根据纸价上涨的情况进行了调整,但上海市物价局目前的规定是教材不许涨价,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大。春季教材的制作虽然没有受到纸价上涨的冲击,但很难说下一季的教材出版会遇到什么问题。

贾洪君:如果说前几年民营书业的“寒流”是退货和多版本带来的教辅图书出版难,那么2008年的“寒流”可以说是回款难和纸张涨价。纸张涨价看起来似乎是由于国家的环保政策带来的偶然现象,但实际上又是一个必然趋势——由于经济过热、基本要素产品涨价带来的人工和原材料上涨是整体性的,只不过大量纸厂的关闭放大了纸张价格上涨的效果。本轮纸张涨价对弘哲文化公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不算太大,产品的研发进度也没有因此而放慢,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增加了200多个新品种。但是,纸张价格上涨导致纸张严重短缺,当时出于无奈只好用能够买到的纸张进行印刷,用纸克数无法保证原来的水准,对产品的品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损害了我公司在终端客户那里的信誉。之后,公司迅速将市场上有问题的图书进行召回处理,不过也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和各方面的费用。

吴葆勤: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基础教育类图书主要分两部分,其一是受国家发改委定价政策约束的教材,其二是出版社根据市场行情和制作成本自行定价的助学类图书。

国家从2006年秋季教材开始实行严格的限价,定价标准是依据当时的纸张价格制定的。时隔两年,纸张市场的行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供求关系出现明显的倒置,价格也大幅上扬。比如2006年11月份某种主流书写纸的销售价格为5300元/吨,现在涨到了6300元/吨,涨幅接近20%,超过了刚刚公布的CPI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教材的定价依然没有调整,教材的生产几乎已无利润可言。

在助学类图书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同资本从不同渠道介入,助学类图书区域化日渐明显,教育出版社维护这块传统的自留地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再加之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免费教材的使用区域,因此助学类图书的定价变得更加敏感。江苏教育出版社作为出版教育类图书的大型出版社,始终遵循质量至上、价格适中的原则,不仅追求相应的经济效益,更加注重树立和维护负责任的优秀出版社形象。纸价上涨对我社教育类图书形成了很大的冲击,预计2008年的局面将会更加困难。

刘学明:在出版社备纸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一些比较急的选题赶制不出来。

张高里:因为备纸不多,再加上现在买纸都需要现款,本来一些发行不错的书因为缺纸无法大量加印。

韩忠良:纸张问题目前没有得到缓解。从2007年夏天印制秋季教材开始,纸张就表现得比较紧张,现在纸厂基本上都是现款期货,据说山东一些大纸厂周围住满了拿钱等货的人。而在春节前后,纸张供应尤其紧张,主要因为订货会要出书,另外还有年货包装、贺年卡等社会用纸,再加上全国的教材用纸,很多为2008年订货会准备的书不能按时出版。2008年,这种情况估计不会缓解,出版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印刷再涨价,图书的价格就会成问题。

对 策 篇

面对纸价上涨这一市场变化,各出版单位纷纷寻求各种应对措施,以尽量消化纸张因素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如调整图书价格、加强产品成本乃至企业团队等方面的管理、适当调整出版及销售模式等,但是各种措施既涉及兄弟出版社也涉及出版社内部的不同部门,所以应对措施的实施也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多方运筹

消抵上涨成本

书价变动

韩 敏: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有70%都是专业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一些基础教材不能够涨价。因此,交通社大部分图书,特别是印数较大的图书,都没有涨价。当然,部分高端图书的价格会有一些上浮,但这些书的总印数都不算太大。

王珮云:总体来说,建工社书价稳定:除高端书价格上涨外,量大的低端书都没有调价,甚至有些印量大的特殊品种还降价销售,如最近面市的一套农民工培训的小册子。

李 奇:书价会顺市上调,市场纸张上浮会使书价整体上升。机工社的重点书以及独有资源的产品的涨价幅度会相应较大,比如科技含量高的工具类图书、手册类图书,引进版图书由于取得独家版权也在涨价之列。当然,一些品种也会保持原有价格水平,如计算机普及类图书、心理励志类图书、中小学教材及教辅图书等。

刘海星:相对去年来说,今年化工社总体用纸涨幅在200万元左右,基本在承受范围内,图书定价和首印量都还维持原来一贯的市场价格,并没有涨价或特意减少首印量。

方红星:对于价格弹性比较小的书而言,成本提高必然导致定价上涨,新近推出的图书已经显现出这方面的苗头。但是,对于教材而言,由于价格调整的敏感度比较大,或者说需要通过国家政策来参与,因此这一部分图书的价格变化难度相对比较大。

从书业整个行业来讲,适当提高图书的价格也许是件好事,但是我们还要深入思考如何真正把它变成好事。如果书价上涨不仅仅依托于纸价上涨这种物理成本的推动,而是在书价提高之后,出版单位适当尊重作者的著作权,把知识产权的份额加大,这对中国出版业这一内容产业文化就会很有利。但是,如果是局部成本的变化推动书价上涨,这就只是出版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一种应对措施。

刘学明:图书定价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否则图书销售会受影响,但小幅度的调整有可能发生。

选题结构调整

王珮云:在品种上,交通社不会因为纸价上涨而对品种有所缩减,毕竟如果出版社要维持市场占有率,图书规模还是很重要的。

吴葆勤:考虑对部分发行量过小的助学类图书进行整合,把产品做精。出版社需要研究连续几年的营销情况,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升级换代,谋求扩大单品种的销售册数。

潘凯雄:由于成本加大,对于今年的图书选题,出版社现在采取“保一批、缓一批、停一批”的政策。

黄书元:人民出版社目前还没有压缩选题的计划,但会进一步优化选题,也还没有考虑上调书价,计划观望一下市场走向再确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韩忠良:春风文艺出版社在2008年肯定会压缩选题,有些选题要推迟出版。

出版及销售模式变更

贾洪君:通过适当的做法转移出版重心,尽量将风险比较高的出版模式向低风险模式调整,比如强化走市场的畅销书出版,用概念营销的方式来带动销售,并加强对这些图书销售的后续服务和培训工作,即所谓的“品牌、服务换市场”。纸张涨价是硬成本的增加,在折扣不变的前提下,就肯定需要提高单品的销售量,因此我们就需要加强渠道营销能力。母公司为我们的图书开放了三个渠道:零售事业部、教材事业部的拓展中心以及分销渠道,以前产品的销售比较倚重拓展中心,现在则将重心向分销这个渠道倾斜。弘哲文化公司将一些通过铺货造影响的产品转换成定制模式,如《高中新课教练》等书。靠零售终端实现销售的市场类教辅图书还是会按照正常方法来做。

加强经营管理

王珮云:在成本管理方面,交通社继续保持已有的精细化特点,在流程管理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动。

刘海星:在纸价上涨的情况下,化工社仍能维持之前的价格水准,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一直以来严格执行的成本管理。社内为纸张采购及排版印刷装订分别专门成立决策小组,工价相当明确,而且设有三道审核机制——印务、审计和财务。这一机制的严格执行节省了大量成本。比如,印刷用纸在十几年前经常每开印一本图书就新开一批纸,造成尾头纸堆积。现在,每批纸都有一个批号,并与每种图书对应起来,如一个批号的纸有100令,第一种书用了95令,那么第二种书得先使用这5令尾头,方可再起用第二个批号纸。除每月由印务部直接与印厂检查对账外,会计人员每半年还要进行核实。

贾洪君:加强内部管理是应对措施之一。一是产品管理的加强,将产品线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这就相当于将鸡蛋放在几个不同的篮子里,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上的突发问题;二是团队管理的加强,这是我们从公司建立以来就一直在做的事情,聘请专业人士,打造专业化团队,通过ERP系统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

政策诉求

吴葆勤:向本省新闻出版局和物价局反映实际困难,试图通过相关行政部门进行申诉,看能否根据实际成本情况对教材定价作一些必要的调整。

骆 丹:中小学教材属于政府采购产品,出版社不能随意调整这类图书的价格;教材用纸的白度、脆度、克度都有规定,图书产品质量不能降低,因此出版社也无法节约材料成本。

其次,教材出版社以前在刨除印制成本、管理费用等之后,只有10%左右的利润空间,而纸张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则完全可能抵消掉出版社出版教材的所有利润,更不用说被租型的教材出版社了。

再次,教材出版社并不仅仅需要出版教材,他们也有售后服务的承诺,比如对使用教材的实验区教师的培训,对于实验区学校的回访,对于教材的修改等,这些都需要支出。其结果很有可能导致中小学新课标教材出版社、教材版本的减少,而这种减少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无疑会造成伤害。

最后,除了纸张,装订、印刷用的原材料价格以及图书运输的费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种涨价是硬性的,也都在不同程度地侵蚀着中小学教材出版社可怜的利润空间。

我认为有合理的价格机制很重要,一律限价是行不通的,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多看看中国的国情,了解一下出版业的实际情况,看看这个行业到底是否真如有的社会媒体所称的“暴利”行业。现在的纸张涨价有可能给出版业带来一个寒冬,而如果主管部门不注意这样一个现实而一味通过限价来减少教材出版社的利润,就有可能产生“杀鸡取卵”效应,影响和制约出版产业健康发展。

(请参见2月15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传媒周刊》之《纸价上涨,刊价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