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掀起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海啸,银行业、房地产、IT业、汽车业、服装业、纺织业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作为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子类的传媒产业也无法置身事外。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表示,消耗型的传统实体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纯粹依赖知识创新和智力成本为支撑的新型产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那么,国内出版业在此轮金融风暴中受到了哪些牵连,影响有多大,未来路径在何处?
出版外贸经历萧瑟秋天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外需求走软,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我国的图书出版外贸一段时间以来经受着由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贬值带来的压力,本轮金融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出版外贸公司已经出现了海外客户订货量减少,甚至停止订货的现象。即便无法将这一令人沮丧的趋势完全归结为金融海啸刮起的阴霾,其也难脱离干系。福建省出版对外贸易公司总经理张安宁告诉记者,该公司经营十几年的菲律宾华人区书展,每年销售成绩都非常好,今年却并不理想,造成积压。由于菲律宾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在经济低迷、消费紧缩的情况下,“对方亏损,我方也亏,很难再发货”。
在天津市出版外贸公司总经理刘跃进看来,金融危机对于图书出口带来的直接影响表现将相对滞后,但是间接影响则如影随形,“十一”长假后刚发生的一件事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美元持续下滑带来汇兑差额,公司决定采取相对坚挺的欧元进行交易,但是欧元在今年二三季度却出现了一波贬值行情。“9月下旬签订单时,汇率是10.07元人民币兑1欧元,打了点预期,签合同时按10.03元人民币兑1欧元签订,可是10月6号上班打开电脑,发现汇率已经变成了9.21人民币兑1欧元。从10.03到9.21,一笔1万多欧元的生意,仅仅由于汇率带来的损失就达8000多元。”这也是由美国蔓延至欧洲的经济萧条带来的不可预期的损失。
与图书实物出口相对应,图书版权引进是否可以尝到甜头呢?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主任姜汉忠认为,美元、欧元持续走低,在理论上将使版权引进暂时对购买方有利,从长久来看,购买方的购买力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下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于10月21日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将部分图书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1%调回13%。业内人士将其称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利好消息。它的意义如何?刘跃进告诉记者,对于一个有三十几名工作人员,一年出口额在100万美元规模的图书外贸公司来说,这2%的退税相当于公司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可称“雪中送炭”。
地方外贸公司将在自身能力的范围内应对经济危机的考验。张安宁表示,公司要坚持以书展带动图书出口,认真做好明年书展的申报工作;挖掘扩展客户,做好对客户的各项服务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开拓业务;开发其他业务项目,诸如国外印刷品加工,文化产品出口等。采访中,记者常听到的声音是,希望主管部门能给予地方出版外贸利好政策,多提供创利项目来弥补出版物经营的困境。
图书巧借危机话题
尽管图书出口贸易经历了萧瑟秋天,国内一些出版社仍然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抓抓住了“商机”。“在第八届北京图书节上,经济金融类书籍异军突起,共一百多个品种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1/3”,“成都购书中心人气最高的,莫过于金融类书籍区域,以往‘小众’的金融类读物,现在却成为了市民争相购买的‘香馍馍’”,“马克思的著作再度畅销,其中《资本论》第一部的销量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2倍”……种种相关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都透露出一个信息——眼下国际经济的大幅波动,使得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度更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相关书籍也销量见涨。
中信出版社总编辑潘岳对此表示,在目前的经济态势中,“危机”成为了关键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去年很多财经类图书讲如何炒股炒基金,今年则将焦点转为企业在经济低潮中如何活下去,由此也带动了该社《黑天鹅》、《金融危机真相》等图书的热销。中信社经管图书企划经理樊跃如告诉记者,该社最新出版的《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是出版社尤其推荐的一本书,它将投资银行家神秘、炫目和充满诱惑背后的真实生活和巨大利益驱动的文化价值理念赤裸裸地展现给读者。因为金融危机最早爆发于美国,欧美的作者能更直观地体验这场风暴的影响,这类书也是国内了解和分析震惊世界的金融海啸的来龙去脉的重要途径。该书10月份出版以来,销量一路看涨,很多书城出现了销售断货情况。
除了中信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等社也了搭上了“危机”这班车,先后推出的有关“危机”与解读“危机”的图书,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映。“创造一个阅读方向很困难,但顺着阅读方向就比较容易。”潘岳的这句话也道出了目前资本市场金融类书籍热的根源。
资金链管理的警示与机遇
虽然金融风暴刮得很多读者买书读,但是对于整个图书市场长远景气,应该如何看待呢?中国城市出版社对外联络部主任阮中强认为,对于出版业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来自金融危机,而是我们自身,不能放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怎么一回事不少人还没有弄明白,就已经乱了阵脚。经济再箫条,人们对图书也有需求,出版仍有可为。他分析,在金融危机中人们会发现金钱构建的生活崩溃了,反而会寻求精神方面的寄托,“人们在苦难的时候才会想到信仰,今后心灵方面的书也许会有大市场”。
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主任姜汉忠则颇为悲观:“很多国家会因金融危机而经济萧条,其产生的结果首当其冲是读者勒紧裤带,尽量减少生活必需品以外的开支,图书便是其中之一。同时,金融危机意味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钱比以往不值钱了,继而引发全行业的涨价,在多米诺骨牌的传到下,最后导致行业的萎缩。”
阮中强特别提出了世界金融危机弥漫下出版业的资金链问题。“现在不少企业倒闭都因为资金链出了问题,图书出版业这方面的隐患很大。近年来,不少出版社想方设法做大做强,摊子铺得过大,相应的渠道里没有回笼的资金就扩大很多倍,库存积压的图书也会增加很多倍,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一旦出了问题,比如经销商撤了,出版社的钱就回不来,又要支付成本,就可能成为爆发的临界点。”阮中强建议,出版社可以在这个时期调整出版计划,严格控制品质不好的选题;可以趁机理顺渠道,建立起有信用机制的渠道体系;控制渠道的退货比例,争取多的现款发货;可以趁机控制成本、开源节流,按需印制,把成本降到最低。资产良好,资金流良好,就会抵御一切风暴。
当然,危机也未必是坏事,对出版企业而言,金融危机或许应该成为提高管理能力的好时机。安徽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韩飞认为,目前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大都还是处于粗放管理的阶段。金融危机当前,企业全体成员都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防止出现财务危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阶段、财务实际状况和资金运用状况,协助企业决策者做好企业发展资金使用调度,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必要时,要合理利用借贷资本,控制借贷资本规模和周期。他举例,在投资前,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分析投资项目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回报周期,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全面加强投资管理。寻求扩大规模而又有大量资金可以调度的企业,可以以少量资金收购平时难以收购的竞争对手,或收购有资质、有品牌的企业而进入其他平时行业壁垒严重的行业。
危机,既意味着风险,又意味着机会,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和把握,对于出版业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