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报记者 李雅宁
在国内外书业市场不尽人意的大环境下,少儿图书出版却能够独善其身。纵观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图书销售情况,国内外少儿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实力。据商报·东方数据统计,2008年少儿图书的码洋份额为9.97%,位居整体市场第4位,少儿图书市场以高于整体市场近4%的增速稳步发展。尼尔森公司监测的数据同样显示,尽管2008年和2009年英美都面临经济衰退的威胁,但儿童读物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比成人读物小很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市场表现。其中,美国2008年出版物销量下跌0.2%,而青少年读物的销量却同比增加了6.2%;英国2008年圣诞节期间,少儿图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00万英镑,涨幅达8.5%;今年1~3月,英国少儿图书的销量实现5%的增长,明显好于其他类别图书。
是的,经济危机的阴霾遮盖不了一张张充满阳光的稚嫩笑脸和这背后一双双满含期待的眼睛,家长舍得为孩子投资,而孩子们自己更不惧怕经济危机,于是,童书出版领域成为出版业的一块绿洲或者说一座金矿,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涉足。商报·东方数据显示,2008年,共有560家出版社参与到少儿图书市场的竞争,比2007年和2006年分别增加了10家和43家,其中码洋份额超过0.1%的出版社114家,比2007年增加了5家。这必然带来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商报·东方数据的CR(n)指数就是最好的证明——2008年少儿出版领域排名前10位出版社的市场份额之和(CR10)及排名前50位的出版社的市场份额之和(CR50)都比2007年有所下降。
无论从销售码洋还是动销品种来看,低幼读物、儿童文学和幼教类读物都处于其他细分类别品种的前列。新进入少儿出版的出版机构大多选择低幼读物、动漫读物作为切入点,一些大学社则从幼教读物着手,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优势。虽然儿童文学是市场份额很大且容易产生畅销书的板块,但很少有非专业少儿社先从儿童文学做起,因为这对作者资源和编辑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慢慢积累。一旦这些出版机构通过其他产品打开了渠道和市场,培养了队伍,那么必然会逐步向儿童文学板块渗透,整个少儿出版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童书市场仍有空间非专业社纷至沓来
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或高调或低调地进入少儿出版,这是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哪里有市场,业者就会涌向哪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2007年改制之初即着手开发少儿图书,陆续推出的《转动的悠悠球》、《转动的陀螺》专业玩具指导丛书等都在市场上获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今年,该公司对少儿出版市场进行细分,专注于低幼产品的开发,并结合公司音像制品出版资质的优势,主攻0~6岁幼儿读物的立体化建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青少年图书事业部去年上半年成立,“中国原创冒险文学书系”、“小蜗牛阅读丛书”、《阅卷第一现场》等已成为其响当当的品牌书;化学工业出版社日前打出“爱心浇灌儿童心灵,精品呵护孩子成长”的口号,一下子推出《熊猫努儿历险记》、《每天早教10分钟》等几个套系的产品;以策划青春读物为主的新世界青春(北京)文化传媒公司借着少儿动漫图书《成龙历险记》的大手笔运作涉足童书出版,该书上市一个多月来,第一部销量已经达到3万套;刚刚过去的8月9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全额投资的、运作少儿图书的天天出版社也盛大开业。
非专业少儿社运作少儿图书早已有之,除了这些近一两年加入少儿出版领域的出版机构之外,一些大社、强社已经在少儿出版领域打拼若干年了。如人民邮电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与此同时,策划少儿图书的民营图书公司更是不计其数。
为什么大家都这般看好童书市场呢?首先,业者普遍认为,童书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在欧美发达国家,童书市场占本国整个图书市场的份额在16%~25%之间,而中国目前只有10%左右,因此还有近一倍的发展潜力。其次,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阅读,政府主导的阅读活动大大促进了少儿图书的销售,如英国“推动男孩读书运动”、“国家公共阅读年”活动等。我国正在开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开阔视野,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新课标”的实施,更是直接打通了儿童文学进入校园的渠道。再次,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家长对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童书市场受新媒体冲击较少,农村孩子的阅读力在未来会进一步释放,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童书市场的扩容。
童书出版有门槛资源经不起掠夺式开采
众多出版机构加入少儿出版,带来的种种好处毋庸置疑,如为孩子们生产更多的精神食粮,促进该领域的充分竞争和优胜劣汰等。然而,童书出版真的是门槛较低,任何出版机构都能来做吗?
童书出版其实是一个很专业的出版门类,特别是想要做高质量的少儿图书,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审美水平,以及正确的教育理念等,随着市场的成熟和读者鉴别水平的提升,童书出版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这是几乎所有专业少儿社负责人的共识。“少儿出版并非没有门槛限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少儿出版需要专业的编辑团队、作家和媒体资源,以及发行网络,这些都需要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明天出版社原社长刘海栖同样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他举例说,明天社今天的作家资源,是从上世纪末一次又一次作家笔会等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外研社少儿分社虽然属于后来者,但成立5年来一直在力求做专业的少儿社,正是这样的目标和做法才保证了每年80%左右的增长率。该分社社长徐海生介绍,该社目前已经拥有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等各相关专业人才,并通过《快乐星球》、《小鲤鱼历险记》等畅销书打通了专业渠道。
正因为童书出版有门槛,如果抱着捞一把的想法或者没有做好准备就匆忙进入,会对这个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认为,如此多的出版机构进入少儿出版领域,一方面,优秀的童书作者是有限的,大家都来哄抢,会促使作者炮制作品,导致作品质量下降。同时,作者的重复授权现象日渐严重,会降低对图书和出版社品牌的认可度。另一方面,不专业的少儿出版机构,如果拿到作品但没有运作好,容易伤害作者和读者,进而伤害自身。他说:“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出版机构的鲁莽进入,掠夺式的开采,破坏了少儿图书出版领域的生态平衡。更令人气愤的是,一些出版社与民营机构合作,跟风模仿优秀的少儿图书,再与二渠道合作,三折多发货,这对被跟风的出版社造成很大冲击。其实,这是一种对出版社长远发展极其不利的行为,是空壳化的另一种表现。”
一味趋同只会恶化竞争
取长避短着眼未来
少儿图书市场本来就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精品力作不多,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如果新进入的出版机构不做好前期调研规划,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和优势,就很难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一味趋同、跟风模仿,只会导致恶性竞争,造成出版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进入少儿出版领域的出版机构都尽量寻找与自身优势的结合点。
“华东师大社学前教育分社刚成立的一两年里,做出了很好的业绩,但之后很快陷入低谷,如果不是朱杰人社长的支持,我自己都不想做了。”分社负责人周合很诚恳地告诉记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少儿出版现在其实也很难。表面上看,少儿图书市场增长迅速,但功利心又驱使这个市场愈发混乱”。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特别是运作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研究课题的“儿童学前分级阅读项目”,周合对分社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路,“我们的优势是‘教育’,协助教研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教学服务,增加教师培训,发展定向采购,让所有销售人员都学会讲故事、做活动,让销售也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结合自身原有优势才更容易做出品牌和影响力。吉林美术出版社从少儿美术学习类图书入手,进而拓展到低幼读物、卡通动漫等与美术相关性较大的板块,做起来较为得心应手。外研社从动漫书做起,一来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二来希望通过畅销书打开渠道。轻工社青少年事业部通过作文书打开市场,也源自于负责人赵强熟悉该领域,曾任新蕾出版社副总编、《作文通讯》主编。新世界青春(北京)文化传媒公司的目标读者过去主要是15岁左右的青少年,但目前的市场情况是阅读该公司策划的图书的孩子年龄在逐渐降低,根据这种新的形势以及他们自身的渠道的特点,该公司借着《成龙历险记》这一大项目闯入了少儿图书市场。
是否进入少儿出版是各出版社的市场选择,就像专业少儿社也在积极开拓其他领域一样。但业者普遍认为,少儿出版已经是我国出版业市场化程度最高、最活跃的领域,各专业少儿社的实力也都不容小觑,后来者想要进入,当不是来填补空白的,而是硬碰硬的较量。国外出版机构能够抵御童书市场的巨大诱惑,或许正是其成熟冷静的表现。虽然英美童书市场同样逆市而上,但令笔者惊讶的是,他们的举动与我们完全相反,不但几乎没有出版商新近涉足少儿出版,英国童书出版商的人事、业务格局还在频繁调整。6月9日,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宣布裁员5%,童书出版分部同样不能幸免;6月15日,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宣布,该集团童书出版分部将裁员10人,到2010年,童书出版品种将削减1/3。这或许提醒业者对童书出版热进行冷思考,眼光放长远,三思而后行,才是积极稳妥的做法。
(链接:本报8月11日3版《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天天”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