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暂缓教材循环使用何日有解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11/10 作者:方菲

■商报记者 方菲

从2008年开始执行的教材循环使用制度,一度成为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门话题。本报今年3月3日以《教材循环使用应该缓行?》为题,用7个版的篇幅,对教材修订与内容更新、使用习惯与学习效果、副科教育与全面发展、印制成本与教材质量、卫生安全与存储消毒能力、政策规定与管理细则等方面的矛盾,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6月26日,本报《教材循环难题亟待各方共解》的报道,再次聚焦各方对教材循环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制约因素的反馈,呼吁修改现行规则。时至目前,正值新课标修订、各出版单位赶制春季新学期教材之时,教材循环政策的何去何从,将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生产安排。

据本报从各地了解到的情况,半年多来,上述矛盾非但在大部分地区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且随着甲流疫情蔓延,卫生安全与存储消毒能力的矛盾愈益加剧,以致“教材现在到底该不该循环”、“教材暂缓循环的呼声为什么迟迟得不到回应”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据卫生部通报,目前我国流感人群80%以上属于甲流;全国5万余甲流病例,90%以上发生在学校。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市大兴区教研员年淑月老师,她近日到5所学校调研,每校平均每天100多个孩子发烧停课,而循环教材不能写不能画更不能带回家,引来学生家长一大堆意见,尤其是现在甲流这么严重,老师每天抱着课本这个班走到那个班,一本书经过许多孩子的手,学生的生命安全谁负责?

问到学校有没有消毒设备,年老师说,远红外灯、消毒柜各校都有,可是半年下来才集中消一次毒,病毒早就传播完了,还等着你半年后去消毒?

年老师说的情况,记者从北京、福建、贵州、浙江、广东、河北、内蒙古等许多教育部门都得到证实,学校和家长因教材循环可能危及学生健康的担心已经到了不能回避的地步,有关部门必须当作大事认真考虑,加以正确解决。

重提此话题的另一个背景是,今年两会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暂缓实行教材循环使用递交了议案和提案。两会承诺,9月25日以前,主管部门教育部将会对每份议案和提案予以回复。现在距规定日期已过去一个多月,教育部是否回复?代表委员是否满意?

代表委员:16人仅一人收到回复

为了了解代表委员得到“回复”的情况,记者调出今年两会上复印的所有议案和提案,问遍了所有16位涉及到的代表委员,回答目前收到回复的仅有一人,15人表示“连影子都没有见到”。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曾提交的议案是《教材循环使用不宜操之过急》。他告诉记者:他送出议案如石沉大海,至今没有任何回音。因此他呼吁,这样重要的问题,“商报就是要把文章继续做下去,好好地督促督促,好好地触动触动”。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音乐学院院长李未明的提案是《困扰教材循环使用的三大矛盾》。他说他给公安部、文化部的提案都收到了回复,惟独教育部到现在没有任何回音。他说:“我原来提教材修订与循环使用、节约成本与素质教育、教材成本与教材价格这三大矛盾解决之后再循环。现在看没法解决,所以我主张现在就停下来,不再循环。”作为大学教师,为什么会关心中小学教材?李未明解释说,大学录取的艺术人才,离不开中小学时的培养。音乐美术教材循环使用,可能会使艺术人才后继无人。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谢彬如的提案是《关于制定和完善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国家标准》。他对收不到教育部的回复十分不解:“提交给文化部、财政部、发改委的其他提案,全都收到了回复,为什么单单收不到教育部关于循环教材的回复?”他说,半年来,他在北京开了几个会,听到很多政协委员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大家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这个决定。“现在我们国家不是拿不起这个钱,既然免费了,为什么还给各个方面带来这么多苦恼?”谢彬如说,国务院参事任玉林就是主张“取消”的,任还批评有些人没有调查就做出决定。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协主席王先琼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政协主席粟多能联名提案是《取消国家课程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至今两个人谁都没有收到回复。王先琼曾在州政府副州长任上负责过两届教育工作,她深为担忧的是,现在境外贤达为贵州教育投资的人越来越多,她们州20%以上的教学楼、宿舍楼都由外资投入。“自己的学生连课本都没有,反倒靠外边的人投资帮助,我担心会增加国家安全的隐患。”她建议,如果国家财力有限,能否先把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教材全包下来?

在所有代表委员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是唯一收到“回复”的人。沈鹏秘书祁旺告诉记者,“沈老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认为回答得过于简单,没有实质内容,而且也不是正规提案的答复,有点搪塞的意思。”和沈鹏一起联名的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人民教育出版社原编辑室主任龚亚夫等其他人,都没有接到过回复。记者问起来,人人摇头,表示“难以理解”。

部分省市权宜之策应对循环难题

今年3月,本报在做教材循环使用专题时,曾对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21个省、区、市教育部门、出版发行部门做过调查。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教育部、财政部的制度是“有远见的”,是“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惠民政策;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条件尚未成熟,“少数的几科”应该先在条件好的“少数地方”试验。

这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地方根据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在一时难以缓行情况下,采取了权宜措施,或可成为其他地方的借鉴。

广东:先在地方教材中循环试验。广东是属于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全部免费供应的地方。这次记者先后采访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方树生,省教研室主任吴伟业、副主任李文玉。他们告诉记者,鉴于国家新课标马上要出来,教材会重新审定,各地对教材会有新的选择。所以目前只对本地教材实行试验性循环,其他教材没有循环。待两三年以后,试验成功,教材稳定下来,循环条件成熟,再决定是否对另外的课程实行循环。

城乡这么多学生,多数教材不循环,费用要加大,钱从哪里来?广东省把中央财政补贴和省财政补贴装到一个盘子里,交给政府招投标的中标单位去集体采购图书。凡是出现缺口,一律由地方财政补齐。其中珠三角发达地区所有城乡教材费用一律由当地地市财政负担;国家财政和省的配套财政,则用于珠三角以外的14个地市城乡学生的教材费用。出现缺口,全部由省财政埋单。从而保证全省城乡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除当地教材循环外,其他所有课程,年年都有新书读。

浙江:加大印制成本,扩大补充范围。浙江也是属于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全部免费供应的地方。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一位姓张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是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和省新华书店三家负责的,但日常管理工作属于省新华书店。

浙江省新华书店总经理王忠义告诉记者,浙江省使用循环教材和全国步伐一致。使用中的问题与中国图书商报上反映的以及在商报上见到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反映的意见也一样,种种矛盾都存在,特别是浙江省经济情况比较好,很多家长不在乎几块钱的教材费,只想让学生读到好课本,受到好的教育,使政府职能部门受到很大压力。

王忠义说,鉴于一年多教材循环中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省教育、财政、新华书店三家多次召开协调会,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取得依据,向省政府作了专题汇报。省政府高度重视该问题,批示要教育、财政两家提出下一步改进意见。

据王忠义了解,目前教育、财政两个部门的意见已经形成,主要包括:一,在明年新课标出台、新的教材审定结束以后,循环教材印制费用翻番,保证用纸、装订工序方面大幅提高质量;二,在循环教材的循环期间,由原来每年补充三分之一,提高到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三,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这些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主科,因课时明显多于其他副科,在浙江暂缓循环使用。

新的意见将大大提高教材投入,钱从哪里来?浙江省政府明确,中央财政补贴之外的费用全部由地方政府埋单。地方财政中,地市级财政有能力的,地市级出;地市级出不了的,省财政出。中央、省、地市三级政府共同出力,确保浙江省教材循环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主管部门:展开调研 尚在试验

记者就两会承诺采访教育部信访处处长刘卫,刘卫称,教育部已在规定日前给所有代表委员作了回复。随后记者打通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教材处处长臧爱珍电话,臧爱珍回答的口径与刘卫一样:“我们已经全部作了回复。”关于回复的内容,臧爱珍说:“这个政策从颁布实施到现在才一年多。一个政策出来以后,还是要试验吧。在试验中发现问题,这很正常。我们已经有人专门去调研,然后看看再怎么做。”

记者问道,一些代表委员要求先在条件好的地方试验,取得经验以后再全面推开,但教育部、财政部的这项政策并没有试点,是从2008年一下子全面推开的。臧爱珍回答:现阶段只在音乐、美术、体育少数几科进行循环,这不就是试验吗?而且只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使用,这不也是试验吗?记者又表示,不光农村,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因政府免费供应教材,也同样使用循环教材了。臧爱珍说:“目前还没有哪个城市学生教科书免费的。有的地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觉得有实力来做,肯定我们也是鼓励的。但在这样的地方教材是否也循环使用,这我没办法答复你,因为我们没有进行这方面情况的调查。”

记者就此日前采访了新闻出版总署负责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和教材价格监管的出版产业发展司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循环教材是整个出版行业关切的大事。总署负有保证教材质量管理的职责,包括编校质量、印装质量,只能提高,不能下降。总署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制定与普通教材不一样的循环教材质量标准,使各地执行中有规可依。对于教材循环使用中出现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及时总结,及时反映,并加以不断改进。

看来,教材循环能否缓行,或做出适当的调整,尚待一些时日才能明朗。眼见新年将至,全国“两会”召开为时不远,但愿代表委员们的关切不会成为悬而不决的话题,旧“案”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