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书业进军第三方物流优劣何在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12/15 作者:田丽丽

商报记者 田丽丽

记者致电给湖北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徐曙初时,他刚从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图书生产物流基地的工地赶回来。“现代化的物流建设是个新事物,需要花大力气去做,我们借鉴了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物流基地公司结构,充分考虑了未来的功能拓展,为第三方物流发展预留了空间。”心仪第三方物流的不只长江一家。最近,江西省新华书店与国美、苏宁签署了第三方物流协议,承担了两大电器分销商的宅配业务。安徽出版集团组建的安徽华文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也计划涉足第三方物流业务。而在今年4月,总投资达3.54亿元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青浦物流中心启动运营,年吞吐规模将达到100亿码洋,世纪集团也欲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营规模,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向第三方物流发展。

对于这股“第三方物流潮”,安徽省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倪志敏认为,全国新华书店市场化过程中兴建的大量物流园,作为连锁经营技术平台要在公司整个资产机构里面发挥效益,尽快实现良性循环的话,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向第三方物流发展。那么,对于书业而言,第三方物流确实是书业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吗?在国家大力振兴物流业的背景下,书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时机成熟了吗?挺进第三方物流,书业的优劣势在哪里?

先满足主业,再谈第三方物流

出版集团开展第三方物流,可以将所属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和出版社原有仓库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共同存储,共同配送,将企业物流社会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集团的整体物流效率,做得好完全有可能成为多元化发展中新的赢利点。目前,各省出版发行集团基本都有自己的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由于投入大、成本高,早期各地的物流建设基本都是用于满足内部主业的需要,不存在过多的浪费。近几年来,随着主业的迅猛发展,早期的物流建设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动辄投资几亿元的大规模物流基地建设方兴未艾,此时,海量的大面积仓库在满足图书发行物流后方有多余空间。由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物流基地必须在满足出版发行主业需求基础上,有能力闲置时才能考虑做第三方物流。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是较早开展物流基地建设的单位之一。2005年4月,投资1.25亿元,总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的湖南华瑞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如期启动营运,定位于文化相关产品,是依据出版行业物流特征创立的第三方物流股份制专业公司,并先后与旺旺集团等展开合作。然而,今年华瑞物流的定位变了,“主业年年在增加,未来我们将以企业物流为主,兼顾第三方物流”,公司副总经理熊东强调说,这不是对第三方物流的放弃,事实上,公司的第三方物流每年都有新的项目,只是当前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对集团主业物流的建设和理顺上来,“先练内功,把自己内部不断优化、加强。”目前,华瑞物流正在进行信息系统改造,计划年底上线投入使用,下一步将逐步理顺集团内出版社的物流资源。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集团内出版社的物流也是第三方物流,“要做第三方,先做出版的第三方物流。”新华书店和出版社的物流统一起来后,既节约新华书店连锁配送成本,也便于出版社配送效率提高,形成规模效应。徐曙初认为,“成本高相当程度上是因为量的积累不够,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去做社会上的物流。”据了解,在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物流基地的二期规划里,将专门建设一个用于社会物流的2万平方米仓库,“可能会做医药物流或者其他物流,先看一期物流的效果,先想好怎么用,有物可流时再建。”

对于中国书业未来的物流前景,倪志敏很有信心,但强调一定要“拿捏得准”,关键是首先满足主业,把图书主业市场化,把物流作为有效资产来运作。

区域大物流是趋势

今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物流业是唯一的服务业规划,体现出国家对物流业的重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规划》的出台必然加快组建大型书业第三方物流的进程,有效解决长久处于分割局势的书业物流带来的高成本运作。

江西省新华物流有限公司近年来的第三方物流进展十分顺畅,在食品、医药和电子电器、家电各个方面均有拓展。然而,当其尝试物流跨区域联合时,问题来了,各省的新华书店没有统一的结算系统,没有规范的业务流程,这给联合造成了极大困扰。该公司也曾联络过其他的省店,希望设点设仓,最后也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结果是只好和当地的社会物流力量合作。“新华书店系统只能在行政区域内,建立多种形式互惠互利的结算关系,但超出行政区域就不行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不无遗憾地表示。对此,某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从全国大的图书发行行业范围看,没必要每个省都去建物流中心,一个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完全可以辐射周边省份。但是目前行政的垄断和干预不允许这么做。”对于这个观点,徐曙初认为有一定道理,“把可以社会共享的资源拿出来,既可节约效率,又可节约成本,增加利润源,但需要有相关力量来推动。”

学会劣势化优势做足增量

“现在物流业刚刚起步,早点进去有利于在全国物流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将来进去的成本就会比较高。”这一看法很有代表性。倪志敏表示,对于那些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在未来区域物流整合中占据优势的企业而言,首先要解决观念的问题,因为“物流建设不仅仅是技术标志,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有效运营体系。”不仅主业要进入物流配送时代,还要为社会化第三方物流做准备,同时着力提高拓展市场的能力,打造一支能够很快进入物流市场运作的队伍。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书业做第三方物流有着先天的优势,一是充裕的现金流,二是省级之间成熟的图书联络配送体系,三是新华书店本身的金字招牌,四是政策优势。但劣势也较为明显,由于几十年来仅做图书和教材的配送,没有其他商品配送的经验,且传统的仓储物流方式也适应不了现代化物流的需要。因此,在考虑做第三方物流时,要学会转变劣势,比如在建设新的物流基地时,全部更新设备、建立现代化的流水线分解线、引进有经验的现代物流专业人员。

采访中大家普遍提出,书业做第三方物流一步到位比较难,要学会循序渐进,充分利用优势,转化劣势。江西省新华物流有限公司的做法就是这一观点的具体实践。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中有部分是竞标得来的,还有一部分是用新华书店的信誉、网络优势给客户提供尝试性的服务,让客户慢慢对其产生信任和依赖,这些稳定客户也随之为公司介绍了其他业务。目前,该公司正与格力电器洽谈,双方合作意向十分明显。

在充分利用优势、转变劣势基础上,致力于做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要对于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相关专家分析认为,目前书业涉足第三方物流要把眼光放长远,学会做增量,如把合作方向定位在配送业务上而不是单纯的仓储资源合作上。因为完全的仓储资源合作发挥不了书业的优势,而通过仓储带动配送,尤其书业外的配送业务又能够保证一般图书及时流通,可以切实降低成本。

书业物流亟需开枝散叶

11月22日,由海亚物流控股(菲律宾)有限公司与香港奥达企业集团共同合作运营的浙江出版物物流基地项目在杭州国际港务区开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据称,该基地集展示展销、批发零售、分拣分包等六大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改变东部地区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缺少大型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中心的状况。同一天,由海亚物流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与陕西奥达企业集团共同合作运营的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项目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工,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000亩,预计于2012年竣工,建成后将填补西部缺少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大型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中心的空白。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物流基地建设规划,全国要建成五大图书物流基地。出版业尚在观望等待之时,业外资本已经闻风而动。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社会资本要求投资回报,其进入出版业物流,前期肯定经过了严格的项目论证,有了锁定的客户,这也从侧面说明出版业物流大有可为。但也有观点认为,如果没有出版发行业的参与,业外资本的进入就如同无源之水,“谁的货给你来发、给你来储配,没有上游不行。”基于这种认识,“对于业外资本,不必过于担心。”然而,记者就此辗转联系上陕西奥达集团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集团已经在和陕西省新华书店接洽,未来在运营上还将与业内有实力的出版机构及书商合作组建公司。事实上,相比于书业,业外资本还有较大的腾转空间,就如陕西奥达集团本身的主业是房地产,就如该集团那位负责人所言,“如果这个项目做得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话,还可以进行商业地产、房地产的开发。”

即使不考虑业外资本的汹涌之势,书业自身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之路也存在致命的桎梏,那就是独立性。据了解,各出版发行集团的物流中心多数是作为新华书店下面的部门或者子公司,没有完全实现独立运作,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这在制度上人为阻碍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进度。简单地说,没有主体资格的物流企业连平等参与招投标都没有资格。“如果仅仅把物流作为一个部门,那就永远是企业物流,不可能变成物流企业,而企业物流是很难做第三方的,”江西省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的话一语中的。“作为大树的枝桠,长得再好终究是枝桠,只有把枝桠插在地上才有可能成长为树。物流捆在集团内部只能实现量的增长,而不能产生质变。”采访中,不少物流中心的负责人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就是放开让物流企业去做、去闯,“当树变成树林的时候,新的发行版图自然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