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近年版权输出的计量分析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8/28 作者:

8月2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据有关权威数据统计分析指出,2006年图书输出2050种,比2005年增加616种;输出国家数量增加到38个,较2005年增加15个,对港台输出总量在增长,但比例有所下降,不到输出总量的40%。2006年向亚洲国家和地区输出版权631项,比2005年增加212项,其中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是最大输出地,分别占363项和202项,对俄罗斯的版权输出数量有所上升。2006年输出图书以语言、文学类居多,共计389项,占输出总量的19%,版权收入达633.43万元。

近几年来,整个版权贸易总量呈增长势头,但是引进和输出并不同步。从近几年发展看,引进有增有减,输出稳步增长。近五年来,除了2003年受非典影响,进和出有一个很大的逆差以外,2004年、2005年、2006年引进与输出比例都在逐渐缩小,其中2006年是双增长,引进和输出都实现了平稳增长。整体上图书版权输出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

2006年值得一提的是两大国际版权交易平台,即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出版界实现了版权输出大于版权引进的可喜局面。2006年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我国各出版单位与境外出版机构签订了版权贸易协议1987项,其中版权引进协议891项,版权输出协议1096项,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例达到了1∶1.23。图书版权贸易首次出现由逆差转为顺差。从2006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来看,中国参展团共输出版权1936项,引进版权1254项,其中输出合同820项,引进合同159项,从这个数据能看出最后实际签的合同输出量成倍于引进量,应该说,这两个大的平台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个扭逆为顺,一个成倍增加。位列2006年全国版权输出排行榜前七名的分别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

版权贸易逆差出现逆转,得益于国家对出版物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和鼓励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一方面,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成为出版单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内在动力。在2006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集团成为版权贸易的主力军,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与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出版社集团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签署版权合作项目达100多项。

另一方面,我国出版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为“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200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2万种,同比增长6.8%,其中新版图书12.9万种,同比增长5.7%。增加品种的同时,各出版集团、出版社更加重视品牌图书、传世之作和有国际影响的图书的策划和出版。

目前,我国实施出版物“走出去”战略已基本形成了政府大力推动、出版单位主动参与、行业协会积极配合、实行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2006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组委会还专门成立了版权工作小组,指导版权输出工作,主管部门并对适合输出的图书选题给予书号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虽然有突破,但图书版权贸易引进大于输出的总体格局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任重道远。这方面因为受到文化背景、语言差异、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经营理念等方面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引进大于输出的状况还将继续。虽然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法兰克福书展上出版单位取得了版权引进与输出基本持平甚至出超这样的好成绩,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特定形势下形成的,不是一种常态,整体格局还是进大于出的状况,版权输出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输出图书的读者大多只局限在华人范围内,能够进入发达国家主流社会的出版物还较少。以2004年为例,引进图书版权共10040项,输出版权仅1314项。大致上是10∶1。其中,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为4068种,输出仅14种,逆差约400∶1。从版权输出地来看,香港、台湾地区及韩国、日本占版权输出市场的70%以上,主要以中医、按摩、风水、食疗以及其他介绍中国传统习俗和旅游类的图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