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像写小说一样做企业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2/17 作者:德文

\Images\2005-2009\20090217T1404.JPG

○德文(书评人)

在中国国内创业人群中,大约有80%的人都曾经想过要开一个小饭馆来赚钱。为什么有如此雷同的愿望呢?门槛太低就是原因,一个大厨,两个小工,还有一个收银,几万元的成本就可以开张,当然十分简单了。但问题是,这样的饭馆究竟赚不赚钱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要不然创业岂不是太容易了。但另外一个调查也显示,餐饮行业目前的确是中国经济领域少有的“热门”行业,从2006年就早已经跨过1万亿大关,目前每年的增长也超过20%,就像一位新加坡客商说的那样,他对中国经济很有信心,因为他到中国很多地方去第一印象就是餐馆好红火,常常要排队等座位,新加坡早就没有这样的景象了。那么这些排队等座、日进斗金的餐馆究竟属于什么类型呢,一位京城小有名气的美食家告诉媒体,必须要有自己的拿手绝活,才能生存下去,不论是特色的菜肴,还是有感觉的环境,或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服务都是必须的。比如什么黑暗餐厅、亚洲最大的餐厅、海鲜空运餐厅、爵士乐餐厅等等,越有特色越受欢迎。就像写小说一样,除了要有一个故事的结构意外还必须添加独特的情节,细腻的感受以及另类的思想内涵,才能成就真正的一篇精美的小说。净雅集团的老总张永航显然深谙此道。

在2002年,净雅刚刚从山东登陆北京的时候,他就决定在位于长安街沿线的复兴路上修建一座特别的饭店。而这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更是口出狂言:“要做京城著名的美食头等舱。他将美国建筑大师提出的大海的波浪作为设计的主要理念,希望让饭店看起来像是海中升起的一块巨石,波澜壮阔,独立宏伟。但这个漂亮的梦想需要的投资也是巨额的,在修建这个大楼的过程中,张永航更是力排众议,将山东分店的现金流都转入北京的工程,他认为要做海鲜大酒店的生意,没有这点勇气是很难在强手如林的京城中立身的。

其实经历了近20年商海风云变幻,张永航也从30平方米店面、8名员工的小型包子铺,发展成为营业面积9万平方米,员工近3000人,总资产达16.8亿的集团老总。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支撑他发展到现在,常常能够创造奇迹的动力,正是他希望打造一块金字招牌的非凡梦想。

此番在《中外管理》杂志创始人杨沛霆老先生的推荐并亲自带领下完成的《净雅的管理》一书以图文并茂的有趣模式,将一个鲜活的小故事汇聚起来,才辅以幽默的漫画和精炼的哲理般的话语让人们体味到净雅在20年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点点滴滴真实的企业事件,以及从中体味到的管理百态。杨老认为,我们以往的很多管理理论中,常常只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特别是对餐饮企业不屑一顾,认为没有“技术含量”,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不能忘记,很多大企业、著名企业、百年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至少80%都是中小企业,我们当然要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的管理和他们的经历。

实际上,净雅的管理和文化具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特色,比如他们的员工培训,比如他们的执行力,比如他们的人力资源体系,比如他们的个性化服务。他们可以让店经理去读EMBA,也可以为病床上的客人送去热腾腾的水饺,也可以2000万打造一座品牌大厦,还可以将养鱼工培训成厨师长。点点滴滴,汇聚成河,让人们强烈感受到则是净雅对于追求完美和精品的一种内心远景。就像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李维安曾经说的那样,大道至简。净雅的成功说到底还是为了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在这种美好追求中,企业的员工得到了升华,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张永舵的梦想也在逐渐变得更加清晰。

《净雅的管理故事与哲理》杨沛霆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2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