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租金上涨和港元疲软,令书店经营雪上加霜,被迫搬迁和缩小卖场;出版社在纸张、油墨、印刷、运输等成本飞涨下,只能将新书定价稍微提高,不敢全部转嫁给读者;而经营27年的老牌出版社博益更是黯然告别书业。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当5·12大地震发生后,香港书业界却豪不犹豫地投入了捐款、义卖的赈灾活动。港人和内地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同时也体现在出版界纷纷出书聚焦2008奥运和内地最新生活面貌上。
博益停业
1月下旬,开业27年的老牌出版社博益,由母公司南华早报宣布停业,所有书籍版权皆不作转让,引来众多作者强烈反对,经多方人士斡旋和磋商后,南华早报最终让作者取回版权。
博益停业前后,几家出版社骨干人员蝉过别枝,变化之大为近年罕见。在人员新旧交替之际,出版路线重新厘定,结果第一季新书出版量减少接近两成;第二季仍未完全恢复,对书店销售带来负面影响。大批新书在7月香港书展才涌现,亦带来了一批新出版社名字,“Z出版”、“圆方”、“日阅堂”、“天马”、“天苑”等,其中一些是老牌出版社的新增副牌。例如明报出版社的负责人原在博益工作,吸纳了部份博益作者,因而新增副牌“日阅堂”,出版流行小说、鬼故事等。而博益大部分作者也已于香港书展前纷纷重新落户,个别旧作经包装后重新上市。
各方经营困难
2月青文书店负责人罗志华在货仓整理书店结业后剩下的书籍时,不幸被塌下的书压死。对于他的意外死亡,香港文化界非常悲切,多位作家先后发表文章,举行追思会。6月下旬,一向颇负名声的内地图书专营店“文星图书”悄然结业。独立书店固然经营不易,集团式经营的连锁书店也不见得好过,书店租金继续增加,与美元挂钩的港元又表现疲弱,从内地、台湾,以及英国或新加坡等地进口的图书成本大增,令本就毛利不多的书店雪上加霜。中华书局年初撤离经营多年的观塘区;商务印书馆上水店也无奈地迁离商场,卖场变小。出版社在纸张、油墨、印刷、运输等成本飞涨下,只能将新书定价稍微提高,不敢全然转嫁给读者,生怕降低读者的消费意欲。
汶川牵动情怀
今年5月12日四川发生8级大地震后,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员工捐款连同公司捐款共计港币100万元,在一星期内送达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万里机构瞬即出版《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记录60篇振奋人心的故事,此书更连续两个月位列畅销书榜首,筹得相当可观的善款。香港出版总会动员各出版同业,全港近百间书店设置捐款箱筹款,并在书店和商场举办“一书燃希望”图书义卖。香港书展主办当局也腾出摊位,义卖图书,并设置捐款箱,筹得款项将通过香港苗圃行动,以专款专用形式,购置图书,送赠四川受灾学童,重燃他们阅读成才的希望。多家出版社分别出版义卖筹款图书:《手牵手·共命运·走进四川大地震》、《汶川!汶川!强震凝聚中国》、《心震故事》、《人间有情——地震感人故事》等。香港中华书局7月底替内地一班佚名记者出版《四川大地震》,由钱钢写序:“国难当前,感动并不难,难的是反思;反思也不难,难的是行动;一时的行动其实也未必难,难的是持久战”,该书在香港书展期间几度断货。出版社和读者的积极响应,反映香港市民对四川灾民的关爱。
香港书展
2008年香港书展入场人次再创新高,达83万之多。今年以“阅读世界·走向世界”为主题,吸引来自21个国家及地区、483个参展商进场,为历届最多;其中西班牙、英国、丹麦等5个国家,更是首次来港参展。期间由主办者香港贸易发展局与出版社合作举行的文化活动超过180项,当中包括与三联书店及香港教育局合办的“中西文化CROSSOVER”讲座系列、与亚洲周刊合办的名作家讲座系列、与明报读书站合办的“新·日本·新·媒体”讲座系列,以及与小书局合办的“知识与创意经济”座谈会系列等,总出席人次超过3.4万人次,多场讲座更出现爆满情况。大部分参展商也报称销售比去年增加一成多。
尽管如此,香港传媒还是喜欢把目光集中于入场年轻人热衷购买艺人写真集、精品文具、看明星、凑热闹等,更有民间机构呼吁来年要限制禁售非书籍产品、声讨“粉丝文化”云云。
诚如主办者官方网站所言,“书展从一个业界的推广平台,已发展为香港市民一年一度接近阅读、亲近文化的全民盛事”。入场人士与日常逛书店的读者群确有明显差异,年轻人占多,他们也认同书展是商业活动多于文化活动。既然如此,个别出版社和商家索性候准时机,适时推出相关货品,卖给这批不常逛书店的另类读者,并结合传媒力量早作招徕。
书展在星期三上午9时开放,第一批入场的当然就是不用上班上学的年轻人,而传媒为争取第一时间报导这全民盛事,镁光灯也就自然离不开这群年轻人了,推波助澜下,这些明星书风头无二。然而,据悉书展期间最热销的明星书也不过销5000册,品种也就在10种之下,换言之,合计销售不过5万册。相对同时参加书展文化活动的3.4万人次。整个书展期间所展销的多元品种和庞大册数,这类货品其实只占极小比例。
只有一些懒于参加书展活动讲座、不擅于观察不同时段不同读者群的购书特性、只晓得追问参展商营业数字若干、哪本明星书畅销的记者,才会煞有介事地把这现象大书特书; 也许他们才是将“书展沦为‘粉丝文化’墟”的始作俑者。
热点图书
今年是奥运年,万里出版《北京奥运观战指南》最为应景,其他出版社多出版以运动员为主题的新书:《逆风而上——李丽珊》,《奥运夺金不是梦》、《麦嘉欣的人·马·情》等;新雅则另辟蹊径,推出“亲子健体系列”让父母藉奥运热潮,和孩子在运动中强身健体、舒展身心、增进感情。
北京举办奥运,中国成为全球目光焦点所在。三联书店今年便以“当代中国”为出版重点,《大师级》、《中国风》与《生活骚》三本书,涵盖今日中国的潮流、生活、文化与思潮,反映中国内地的最新面貌。首先推出的《大师级》一书,介绍在中国建筑、艺术、电影时尚等各方面,19位对中国及国际有影响力的大师故事。而《70/80——中国新人类》通过大量照片展现上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出生的两代人之间的价值分野。从他们的故事,可以看到“柒零派”那依然带点含蓄的“我们世代”如何发展成“捌零派”的“我世代”;在看见中国盛放中的“新人类”同时,也看到最自我的“新新人类”。而早前天窗出版的《潮爆中国》则以作者李照兴个人的生活体验,引领读者认识“新新中国”。
在本土题材方面,《粉末都市——消失中的香港》作者耗4年心血,以魔幻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快将消失的老街景象,牵动港人情怀;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中国香港》则以学者角度审视“中国香港”这个很少出现在香港话语中的概念。
随着全球投资市场转趋淡静,热销两年的投资理财书今年大幅回落,但个别名家的著作,例如《论战——曹仁超创富战国策》仍能占一席位;《看见价值:巴菲特一直奉行的财富与人生哲学》或以巴菲特为名者略占优势。《富爸爸,穷爸爸》历久不衰。讲解投资基本知识的《国际金融译码器》、《股坛译码器》销售平稳。响应当下宏观经济现象的《次按风暴高清面目》等书销售尚算良好。
健康生活已成为大众切身关注的话题,《营养谬误》(三联书店)、《持营保泰——健康饮食88个智慧》(天窗)、《100种健康食物排行榜》(万里机构)一出版便轻易成为畅销书,其中《营养谬误》一书袁医生探索了过千份医学文献,以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数据作支持,提出:“素食最健康”、“无卡路里汽水可以减肥”、“低脂饮食最健康”都可能是错的,打破一般大众对营养的错误观念。
读者对艺人的热爱往往会成就一些畅销书,过往因为电视剧、电影、流行乐坛关系,令不少年轻偶像的作品或写真集成为畅销书。本地学者洛枫则以戏迷学者身份探讨张国荣的艺术印象《禁色的蝴蝶:张国荣的艺术形象》(三联书店)成为畅销书;明星古天乐所著《玩具大战》(三联书店)倾尽珍藏,亲访日本漫画家,给“非古迷”读者带来意外惊喜。这两本书反映了明星书写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