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泡沫出版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5/1/7 作者:瞿磊

\Images\2005-2009\sb050107T6613.JPG

1996年全国图书库存猛增,引起业内各方人士的警觉。到1996年5月末,全国图书销售总额只比1995年同期增长15.5%,扣除教材上涨和书价上涨的因素,一般图书的销售几乎是零增长或负增长。而与此同时,81.139亿元的图书库存,比1995年同期增加26亿元,增幅高达46.9%,这些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于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出版中的泡沫如不挤掉,将对产业贻害无穷。

1996年9月20日,本报于头版刊发记者欧宏采写的文章——《市场对泡沫出版说不!》,由此,“泡沫出版”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如果说1996年的出版泡沫主要是跟风出版,现在的出版泡沫则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受到中国出版界的高度重视,大家惊叹于中国出版呈现的诸种现象同日本有着惊人的相似,且有过之。如同样的品种泡沫,中国的泡沫更大。日本2002年出版新书7.4万种,销售额80多亿美元,而中国2003年出版19万多种图书,销售额只有50亿美元。品种泡沫早已是中国出版业的隐忧。据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监测,2003年全国书店动销品种达57万,加上滞销品种,中国图书市场中总品种超过70万。2003年全国图书库存达401.38亿元,同比增长16.86%,而2003年全国图书纯销售也只有461亿元,足见中国图书市场出版品种效益之低,泡沫之重。

“泡沫出版”虽是好几年前提出的一个名词,但看来至今对业界仍有警示意义。(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