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2003中国书业数字全报告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4/6/11 作者:文东

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新近发布的2003年出版业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书业经受了非典考验,显示了抗风险能力■图书销售实物量跌入8年来的“谷底”,显露中国书业隐忧

■一般图书市场发育不适应结构调整后的需要■书价变化不适应图书消费需求■批零比重不适应分销业正常结构

新闻出版总署新近公布了2003年全国出版业有关统计数据,笔者据此进行了补充、整理,反映趋向,提出思考。

书业经受“非典”考验,纯销售增长,总销售突破千亿

2003年全国销售图书67.96亿册,461.64亿元,比上年销售数量下降3.29%,销售金额增长6.14%。

连同对商业部门的批发和新华书店系统内的调拨,2003年全国书业图书总销售额首次超过1000亿元,达1070.2亿元,比上年增长7.67%,总销售量为157.54亿册,比上年下降1.9%。

2003年是中国书业不同寻常的一年,“非典”对书业的侵袭是前所未有的,书业供应链的一度“梗阻”,书业卖场的一度萧条,一些书业大型经营活动的取消,这对中国书业不能不说是一场“重创”。但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书业在短时期间内化险为夷,摆脱了困境,当年书业经济的主要指标——纯销售额和总销售额均未下降,反而比上年有所增长,总销售额还首次突破了1000亿大关,这表明中国书业整体已渐趋成熟,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销售实物量跌入8年来“谷底”

欣慰之余,2003年中国书业的销售业绩也显露出一些引人思考的潜在的隐忧,即图书销售实物量的下降及与此相关联的三个不适应。

2003年图书销售实物量的下降是在2002年图书销售实物量回升后的又一次下降,而且其降幅较大,成为1996年以来的8年中销售实物量最低的一年(见表1)。

表11996~2003年全国图书销售数量、金额


\Images\2004\SB040611B101.JPG


图书销售实物量是不含价格因素的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是对书业供应真实的、准确的反映,这一数量在1999、2000、2001连续3年下降,2002年刚刚出现回升转机后,再次回落,而且跌入8年来的“谷底”,这的确是不容忽视的状况。特别是这几年销售实物量的下降是在与其相对应的销售金额上升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书业分销两项主要指标逆向发展的态势是不甚正常的,至少不是一个好势头。而这与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的三个不适应不无关系。

一般图书市场发育不适应结构调整后的需要

近几年来书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同时实行教材出版发行招标、降价等一系列改革,以期改变我国书业长期以来过分依赖教材的局面。书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果,全国图书销售中课本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的比重均逐年下降(见表2),图书出版中中小学课本的出版数量也在缩减,特别是2003年中学课本出版总印数下降了9.16%,小学课本出版总印数下降了9.28%。

表22000~2003年全国课本销售比重


\Images\2004\SB040611B102.JPG


课本销售、出版的下降,应该说给一般图书销售的增长提供了空间,但近几年来一般图书市场的成长不甚理想,其发育尚不适应书业结构调整后的需要。虽然某些门类图书的销售有所增长,但一般图书整体销售却增量不足,不但没有带来图书销售总量的增长,而且连因课本销量下降而造成的同比差额都未填补上。这突出体现在近几年来无论是图书纯销售数量还是图书总销售数量其增减均受控于课本销量的变化,甚至几乎与其同步增减(见表3),课本销售在相当程度上仍主宰着图书市场,一般图书在书业结构调整后尚未成为市场主宰。

表32000~2003年课本销量增减与纯销售、总销售数量增减


\Images\2004\SB040611B103.JPG


书价变化不适应图书消费需

价格是市场的杠杆,价格的上涨固然可以撬动市场,带来销售的上扬,但就图书价格来说更是一把“双刃剑”,书价上涨如不适度,在有限的图书消费总需求内将导致图书销售数量的下降。近5年的图书销售和图书价格的变化表明,图书价格的涨幅倘若超过图书销售额的增幅,将导致图书销售数量的下降(见表4)。

表41999~2003年书价与销售增减


\Images\2004\SB040611B501.JPG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4%,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2%,衣着价格下降2.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9%,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居住价格上涨2.1%。在2003年社会消费品销售整体增长(9.1%)大于消费品价格增长(1.2%)的情况下,当年图书消费却呈相反态势,即图书消费价格增长(9.69%)大于图书销售增长(6.14%),而且作为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之一的图书消费价格的涨幅大于全国居民各类消费价格的涨幅,书业的这种状况值得业内人士思考。当今社会的图书消费需求是有限度的,全民读者对书价上涨的承受也是有限度的,如果书价上涨超过了这个“度”,书价变化不适应图书消费的总需求,就会导致图书销售数量的下降,全国人均购书量也会随之下落。

根据2003年全国图书销售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年末全国人口数据计算,2003年全国人均购书5.26册,35.72元。购书额虽然比上年增加了1.86元,但购书量却比上年减少了0.21册,而且这是在1999、2000、2001连续3年人均购书量下降而2002年刚刚出现微量回升后的又一次下降,它使现今我国人均购书量与1999年以前曾经达到的最高点——人均购书6册以上的距离又加大了。人均购书量关系到读者从图书市场的受益程度,在全民有限的图书消费内,业界应努力使图书价格适度,以使读者以有限的开销获得更多的图书商品,扩大其受益程度。

批零比重不适应分销业正常结构

2003年全国图书分销业的批零比重为68:32,批发比重上升,零售比重下降,且批发增幅大于零售增幅,这种状况已持续几年,仅以近3年为例。(见表5)

表52001~2003年全国图书分销批零状况


\Images\2004\SB040611B502.JPG


虽然由于统计范围所限,一些民营书业的批发和零售未计入其中,但大趋势是明朗的。以零售加沿用以批代零方法将对供销社和对民营书店的批发视同零售计入的纯销售,这几年所占总销售的份额逐年下降,也证明了零售发展劣于批发发展的趋势。(见表6)

表62000~2003年全国图书纯销售占总销售份额


\Images\2004\SB040611B503.JPG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书业存在着重批发、轻零售的倾向,虽然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即统领各地书店的省级新华书店是当地最大的批发商,出版社关注的是自己的产品如何通过这一大批发商进入市场。发行体制改革以来,批发渠道有所变化,许多出版社纷纷直接向零售店批发,而随着出版品种、数量的增长,批发这一蛋糕也越做越大,并为出版社、发货店、民营书商所分食。而零售业虽然新建了不少书城、推行了连锁经营,但其业绩主要仍靠一本本的销售来积累,难度高、风险大。一些出版社也顶多做到把书更多地铺上卖场,而面对读者的营销主要还是零售店来做,而且现今我国读者由于文化素养、经济实力等原因,对其培育尚需时日。近几年来,中国书业库存不断增长,一些不良库存成为书业包袱,也与零售业发展相对滞后于批发业不无关系。(见表7)

表71999~2003年全国图书库存简况


\Images\2004\SB040611B504.JPG


去年实施新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后,降低了从事图书批发的门槛,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书店的介入使图书批发业呈现更旺的势头,而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规定,今年12月1日对外放开批发之后,还将会有不少外商介入图书批发。在此种态势下,图书零售业更需尽快发展、做大,否则分销结构不良,终端供给不足,销售实物量无所增长,中国书业的健全成长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中国书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零售业的壮大。零售业在中国书业整体发展中应充当主角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但现今的图书零售业尚不能完全胜任这一主要角色。现今失衡的批零比重不适应分销业应有的正常结构。

因此,培育充当产业支柱的一般图书市场,摆脱书价对产业发展的支配,构建强盛的零售主体,是中国书业应着力实施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书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图书出版:精品重印率上升有力配合重大事件

2003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90391种,总印数66.7亿册(张),总印张462.22亿印张,定价总金额561.82亿元。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1.4%,总印数下降2.9%,总印张增长1.3%,定价总金额增长5%。出版品种中新版图书110812种,同比增长10%,重版、重印图书79579种,同比增长13.2%,重版、重印率为41.8%,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重版、重印率的上升,显示了出版业的经典常销品种所占份额的增长,中国出版业更趋成熟。

在22类图书出版同比中(见表8),出版品种增长的达20个门类,有15个门类不但品种增长,总印数也告增长。其中航空航天类以141.2%位居总印数增幅榜首,其出版品种也以46.7%位居增幅第二位。这个科学尖端门类出版物原本读者十分有限,上年出版总印数还告下降,但2003年的出版量就有如此超常的增长,这与当年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回收有紧密联系,显示了我国出版业有利地配合了国家重大事件。

表82003年全国图书出版简况


\Images\2004\SB040611B505.JPG


期刊出版:品种微升,印数略降

2003年全国期刊出版总体发展平稳,品种略有增长,总印数略有下降。当年共出版期刊9074种,平均期印数19909万册,总印数29.47亿册,总印张109.12亿。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0.5%,平均期印数下降2.44%,总印数下降0.14%,总印张增长2.58%。

在各类期刊出版中(见表9),综合类期刊成长良好,其品种、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均增长。文学类期刊和画刊类期刊虽然品种略有减少,但平均期印数和总印数均增长,画刊类的平均期印数增幅最大,为9.09%。少儿读物类期刊平均期印数继上年下降6.21%后,2003年又下降了10.8%,这类期刊出版有必要在贴近少儿读者方面下功夫。

表92003年全国期刊出版简况


\Images\2004\SB040611B506.JPG


音像制品:科技含量越高

出版增势越强,电子出版平稳发展

2003年音像制品的出版呈现整体科技含量越高增长势头越强的趋向,全国共出版音像制品28224种,5.74亿盒(张),出版品种同比增长9.1%,出版数量同比增长29.28%。其中第一代的磁带制品录音带(AT)、录像带(VT)的出版品种和出版数量均同比下降。而第二代的光盘制品激光唱盘(CD)、数码激光视盘(VCD)的出版品种和出版数量同比均告增长,其中出版数量增幅均达约5成。第三代的光盘制品高密度激光唱盘(DVD-A)、高密度激光视盘(DVD-V)的出版品种和出版数量的同比增幅更大,甚至成倍、成十倍地增长。(见表10)

表102003年全国音像制品出版简况


\Images\2004\SB040611B507.JPG


音像制品中录音带、录像带、CD、VCD以原创自编节目为主,DVD-V自编节目和引进节目比重各半,DVD-A引进节目比重偏高。从音像制品内容看,录音带、录像带以文化教育为主,CD、DVD-A以音乐、歌曲为主,VCD、DVD-V以影视片为主。

2003年全国音像制品共发行4.56亿盒(张),发行总金额27.55亿元,发行数量同比增长21.93%,发行总金额同比增长11.63%。

2003年全国电子出版业处于平稳发展状态,出版品种小幅增长,而出版数量却出现小幅回落。当年共出版电子出版物4961种,9320.89万张,比上年品种增长5.26%,数量下降3.72%,几类产品增减不一(见表11)。虽然全国电子出版单位已达121家,但电子出版业的规模在中国出版业整体中尚显弱小。

表112003年全国电子出版物出版简况


\Images\2004\SB040611B508.JPG


出口量增3成,贸易逆差仍存

2003年全国出版业出口增势明显,累计出口1203166种次,819.17万册(盒、张),2370.96万美元,与上年相比种次增长27.7%,数量增长33.12%,金额增长25.87%。与出口相关的三项指标几乎同步增长,反映出中国出版业出口业务整体的均衡发展,但具体到几类出版物却有较大差异,其中图书、期刊出口全面增长,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虽然交易种次增多,但成交额却下降。(见表12)

表122003年全国出版物出口简况


\Images\2004\SB040611B509.JPG


图书中综合类出口量最大,达116.05万册,516.4万美元;音像制品中VCD出口量最大,达115.5万张,90.26万美元。

2003年全国累计进口书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共700084种次,860.93万册,15722.74万美元。比上年种次增长27.13%,数量增长0.89%,金额增长57.78%。进口图书中自然科学技术类进口额最高,达1397.33万美元,文化教育类进口量最大,达71.58万册。

纵观2003年我国出版物进出口业务,可喜之处是,出口种次已远远大于进口种次,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已十分接近,这是我国出版物出口业务中的一个显著进步,但是由于进出口差价太大,因而出口金额仍与进口金额差距甚大,出版物输出和输入的逆差仍十分明显,扭转这一状况需要中国出版业推出更多适应海外需求的精品。

网点减少、农村销售偏低更趋严峻

几年来,为业界人士关注的发行网点减少的状况,在2003年不但未得以缓和,而且“愈演愈烈”,当年发行网点比上年减少4468种,这种大幅锐减居近5年来之首,使全国图书发行网点跌至不足7万处。(见表13)

表131999~2003年全国发行网点简况


\Images\2004\SB040611B510.JPG


发行网点减少蔓延至各类发行主体:新华书店网点减少523处,出版社售书点减少21处,集、个体书店减少1651处,供销社售书点减少1909处,其他售书点减少386处。

网点减少的同时,2003年全国图书发行业从业人员也减少了1694人,而新华书店系统的减员更是达2370人,至年末全行业从业者共246901人,这自然与书业的“围城”现象不无关系,在许多人看好书业欲“进城”的同时,业内一些人向城外突围。当然人员的减少也是2003年一些新华书店优化职工队伍、减员增效的结果。年末时,新华书店系统共有员工149140人。

新华书店系统人员虽然减少,但2003年的全国图书销售中,新华书店系统仍销售64.31亿册,375.03亿元,比上年销售数量下降4.4%,销售金额增长5.2%。新华书店系统销售数量占全行业的94.63%,比上年下降1.14个百分点,销售金额占全行业的81.24%,比上年下降0.73个百分点。

与发行网点减少几乎一脉相承的农村销售比重持续下降问题,2003年不但未见好转,而且又有所发展,统计数据表明,当年的城乡图书零售比重为76:24,农村销售份额在2003年降到了几年来的最低点。(见表14)

表141998~2003年全国图书城乡零售比重


\Images\2004\SB040611B511.JPG


农村发行严重不足是书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的态势愈发严峻,笔者对此前有专文论述,在此不再累赘,寄希望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和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在出版业今年把服务“三农”作为头等重要工作的契机下,2004年的统计数据能带来农村销售比重上升的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