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07版全国出版能力四方角逐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1/2 作者:,刘拥军,马莹

编者按 本报今年初曾刊发LM竞争力监测系统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06年)及相关数据,对全国出版社、出版集团图书出版能力(生产力)所进行的排行(参见本报2007年1月9日第2版《全国出版能力四方角逐》和4月3日第2版《2005集团出版能力回眸》),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并被广泛援引,成为不少出版社、出版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认清自身定位、调整发展目标的“参考系”,“出版能力数据分析”也成为本报持续着力打造的“商报数据”品牌的一个子品牌。为此,《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07年)甫一发布,本报即第一时间联合该监测系统,根据最新数据对各地区出版业及全国出版社的图书出版能力进行了分析及排行,以飨业界。

□2006年出版业粗放增长的冲动大为减弱,但粗放增长冲动的减弱并不等于效益增长方式已经转变。要警惕盲目扩张的冲动,但也要警惕发展动力的不足。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才能保证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

□根据出版能力指数,我国图书出版可以分割为五大地域板块,即第一板块,北京;第二板块,上海、江苏;第三板块,浙江、山东、湖南、广东、湖北、四川、广西;第四板块,辽宁、陕西、吉林、河南、安徽、河北、新疆、重庆、江西、天津、福建、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海南;其余为第五板块。

□就50名在榜出版社而言,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0家在榜出版社中,共有8家人民出版社,占16%;而在2005年,各类人民出版社只有4家在榜。中央及各地人民出版社成为2006年出版能力发展的最大的亮点。

LM竞争力监测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即生产力、销售力、资源力、赢利力、影响力和组织力。生产力监测系统主要监测出版单位的生产能力,包括产品规模、编辑力量、创新能力等指标。本文是该子系统对产品规模进行的一个监测报告。文中所称出版能力指数,主要由图书品种、印数、印张、码洋等加权而得;其中减除了租型因素。

2006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其中符合本监测系统数据要求的出版社计555家,与本监测系统历年采集数据相对应的出版社计554家,本排行有关各年之间的比较以及成长性的分析仅指该554家出版社。

’06图书出版三大特点

2006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33971种,其中新版图书130264种,重版、重印图书103707种,总印数64.08亿册(张),总印张511.96亿印张,定价总金额649.13亿元。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5.17%,新版图书品种增长1.31%,重版、重印图书品种增长10.45%,总印数下降0.9%,总印张增长3.78%,定价总金额增长2.67%。与2005年相比,只有重版、重印图书品种的增长率有所提高,其余各项指标的增长率都有所下降,总印数还出现了负增长。

书价基本稳定粗放增长冲动减弱

2006年全国平均品种印数(总印数/总品种)为2.74万册,印张定价(定价总金额/总印张)为1.28元(与2005年等同);新出品种平均印数为1.23万册,新出品种印张定价为1.70元(仅比2005年高0.01元),可以说,书价基本稳定。新出品种占总品种的比例为55.68%,2005年这一指标为57.79%;新出品种印数合计占总印数的比例为25.09%,2005年这一指标为25.70%;新出品种定价总额占定价总金额的比例为42.08%,2005年这一指标为42.62%。这三项指标都较去年有所下降。

与2005年相比,2006年品种实现增长的出版社有330家,增长率超过100%的出版社有19家;有220家出版社品种出现下降,降幅超过10%的出版社有129家。印数实现增长的出版社有279家,增长率超过100%的出版社有37家;有264家出版社印数出现下降,降幅超过10%的出版社有209家。2005年增长率超过100%的出版社有53家;降幅超过10%的出版社只有194家。

可以说,2006年出版业粗放增长的冲动大为减弱,但粗放增长冲动的减弱并不等于效益增长方式已经转变。要警惕盲目扩张的冲动,但也要警惕发展动力的不足。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才能保证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

品种资源向大社倾斜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2006年出版社平均的品种规模为408种,比2005年的388种增长了5.2%。有13家出版社的品种规模超过了2000种,比2005年多了3家。1000种以上品种规模的出版社为41家(含2000种以上品种规模的出版社),比2005年多了4家。这41家出版社占出版社总数的比重为7.45%,其品种规模总量占全国图书出版品种的34.59%,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图书出版的品种结构(单位:个、种)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101.JPG

码洋超过20亿元的出版社只有一家,即高等教育出版社,超过10亿元的两家,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码洋由2005年的9.19亿增长到11.70亿,排名从第4位升至第2位(见表2)。

表2 图书出版的码洋结构(单位:个、万元)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01.JPG

码洋结构把出版社分割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是5亿元以上码洋的出版社,占出版社数量的3%,但占定价总金额的25.93%;第二阵营是1亿元~4.99亿元码洋的出版社,该阵营占定价总金额的45.56%;第三阵营是5000万元码洋以下的出版社,该阵营占出版社数量的74%,占定价总金额的28.5%。与2005年相比,第一阵营占定价总金额的比重提高了0.34个百分点;第二阵营降低了0.58个百分点;第三阵营提高了0.24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

教育类社出版能力比重下降出版结构有所变化

从专业结构看,图书出版可以分为10类,即综合、文艺、社科、少儿、民族、美术、旅游、科技、教育和古籍出版。就数量而言,社科类出版社和科技类出版社占出版社总数的63.82%,其他类别占出版社总数的比重都低于10%。就品种、印数和定价金额而言,社科出版、科技出版和教育出版是主体,它们分别占总量的80.02%、76.39%和80.39%(见表3)。

表3 图书出版的类别结构(单位:个)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02.JPG

2006年全国出版社平均品种规模为408种,平均印数为1118.32万册,码洋为11328.62万元。就品种规模而言,超过平均规模的出版类别是教育、科技、少儿、社科和综合;就印数而言,超过平均规模的出版类别是教育、少儿;就码洋而言,超过平均规模的出版类别只有教育社。

就新出品种占总品种的比例而言,古籍、美术和文艺类最高,教育、少儿类最低。就印张定价而言,美术类最高,为2.40元,较2005年2.75元降低了14.6%;其次是旅游类,为1.89元;再次是古籍类,为1.76元。后两类2005年的印张定价均高于2元。印张定价最低的是教育类,为1.07元;其次是综合类,为1.10元;再次是少儿类,为1.30元。

与2005年相比,社科、民族、旅游、综合和科技类出版社的出版能力在全国图书出版能力总量中的比重有所提高,而教育、少儿、文艺、美术和古籍类则有所下降。其中,社科类提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增幅最大;教育类则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降幅最大。教育类出版社出版能力总量比重的下降也许昭示着出版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化。

各地区排行榜

我们对各地区的图书出版能力依照LM指数进行了排名,基本勾勒出我国图书出版能力的地域分布。北京和上海地区含中央出版社,就全国而言,缺少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数据(见表4)。

表4 各地区图书出版能力排行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03.JPG

(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广东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七强地区

根据出版能力指数,我国图书出版可以分割为五大地域板块,即第一板块,北京;第二板块,上海、江苏;第三板块,浙江、山东、湖南、广东、湖北、四川、广西;第四板块,辽宁、陕西、吉林、河南、安徽、河北、新疆、重庆、江西、天津、福建、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海南;其余为第五板块。

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提供了全国图书出版能力的77.17%,比2005年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这显示出版产业地域的集约化倾向提高。排行榜中前7个地区的出版能力指数皆超过0.04,并且这7个地区也是2005年的前7名。可以说,这7个地区是我国出版业最发达的地区,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七强。这七强占全国图书出版能力的71.81%。

(二)江苏、重庆、湖南仍是社均出版实力最强的三大地区,江苏更为突出

一个地区的图书出版能力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出版社的数量;第二,出版社平均的出版能力。就出版社的数量而言,北京第一,上海第二,广东第三。就出版社平均的出版能力而言,江苏、重庆和湖南的出版社的出版能力最强。这一格局与2005年相同,但区别是重庆各项指标都有所下降,江苏则在多个指标上有所提高,湖南的个别指标有所下降。

重庆地区出版社平均的品种规模为785种,印数为2497.33万册,码洋为2.19亿元,各项指标在全国都是最高的。就品种而言,第二是江苏,为527种;第三是浙江,为523种。就印数而言,第二是江苏,为1991.29万册;第三是湖南,为1866.18万册。就码洋而言,第二是江苏,为1.62亿元;第三是湖南,为1.35亿元。

黑龙江平均的印张定价最高,为1.94元;其次是宁夏,为1.72元;再次是甘肃,为1.68元。印张定价低于1.0元的地区是新疆和青海。

全国出版社排行榜

(一)总排名

我们对进入LM竞争力监测系统的555家出版社进行了出版能力排名,取排名前50位的出版社形成全国出版社图书出版能力排行榜(见表5)

表5 全国出版社总排名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04.JPG

共有15个地区的出版社榜上有名。上榜出版社最多的是北京地区,有24家,均为中央所属;其次是上海和江苏,分别上榜4家和3家;再次是广西、内蒙古、陕西,重庆,上榜2家;其余上榜地区皆为1家。

50家上榜出版社中,社科类出版社21家,教育类出版社13家,科技类出版社13家,少儿类出版社2家,综合类出版社1家。文艺、古籍、旅游、美术、民族类出版社无一家上榜。民族地区出版社有 56家上榜。

与2005年相比,排行榜前6名的出版社没有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依然遥遥领先。就在榜出版社而言,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0家在榜出版社中,共有8家人民出版社,占16%;而在2005年,各类人民出版社只有4家在榜。中央及各地人民出版社成为2006年出版能力发展的最大亮点。

上海人民出版社位次提高了76名,是位次变化最大的出版社,其原因主要是其统计数据还包含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和2006年成立的上海世纪高等教育图书公司。一些出版社也存在类似情况。这种横向扩张方式是出版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途径,但在横向扩张的同时,出版社也要注意提高集约能力,提升竞争实力。

就具有超强出版能力(出版能力指数在0.4以上)的出版社而言,2005年只有5家,2006年则增加为7家,新增的两家出版社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教育科学出版社。这7家出版社可以称为是我国出版社的七强。七强出版社中,三大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出版能力与2005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余四强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涨幅最大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二)冠军榜

由于专业分工的不同,有些出版社尽管没能进入总排行榜,但却是它所属的出版类别的佼佼者,这些出版社在其所属的专业市场上占有绝对的竞争力优势。由于LM指数是一种综合的竞争力指数,没有考虑类别的差异,为此,我们设立了冠军榜,以为补充(见表6)。

表6 冠军榜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05.JPG

值得一提的是,与2005年相比,有两个类别排名第一的出版社出现了变化。古籍类出版社,2006年排名第一的中华书局,2005年排名该类别第三;2005年排名第一位的岳麓书社,2006年排名第二。文艺类出版社,2006年排名第一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排名该类别第二;2005年排名第一位的译林出版社,2006年排名第二位。

(三)科技类出版社排行榜

进入LM竞争力监测系统的科技类出版社计有129家,占监测出版社总数的23.24%,是第二大类出版社(第一大类别是社科类出版社)。我们取图书出版能力排名前20位的科技类出版社形成科技类出版社出版能力排行榜(见表7)。

表7 科技类出版社排行榜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06.JPG

这20家出版社除了上海、江苏各2家外,皆为中央或解放军所属出版社。这20家出版社中进入总排行榜前50名的出版社有13家。

在2006年和2005年的榜单中,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化学工业出版社,这七家出版社两年均占据科技类排行榜的前七名,占排名前20位出版社总出版能力的比重超过50%。这20家出版社中,2006年新入榜的出版社有国防工业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其余18家出版社两年均在榜。

(四)社科类出版社排行榜

进入竞争力监测系统的社科类出版社计有227家,占监测出版社总数的40.90%,是第一大类出版社。我们取图书出版能力排名前20位的社科类出版社形成社科类出版社出版能力排行榜(见表8)。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07.JPG

这20家上榜出版社,均进入总排行榜前50名。大学出版社在榜的有8家,而科技类排行榜中,大学社只有2家。可以说,大学出版社是社科类出版社中出版能力很强的一个特殊的类别。在榜的中央出版社有9家,地方出版社11家;而在科技类排行榜中,中央出版社占了13家。

在2006年和2005年的榜单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均进入社科类排行榜前5名,两年的名次基本稳定。这五家出版社在社科出版领域显示出了较强的出版能力。这20家出版社中,2006年新入榜的出版社有国防工业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其余18家出版社两年均在榜。

(五)文艺类出版社排行榜

进入竞争力监测系统的文艺类出版社计有41家,占监测出版社总数的7.39%,是第三大类出版社。我们取图书出版能力排名前10位的文艺类出版社形成文艺类出版社出版能力排行榜(见表9)。

这10家出版社中央所属的有3家,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西、四川和河北各1家。10家出版社皆没有进入前50名的总榜。

在2006年和2005年的榜单中,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稳占文艺类排行榜前三位,在前10名文艺社总出版能力中,分得近半壁江山。这10家出版社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由2005年的第二位升至榜首,四川文艺出版社是2006年新入榜的出版社,其余9家出版社两年均在榜。

表9 文艺类出版社排行榜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08.JPG

(六)少儿类出版社排行榜

进入竞争力监测系统的少儿类出版社计有31家,占监测出版社总数的5.59%,是第六大类出版社。我们取图书出版能力排名前10位的少儿类出版社形成少儿类出版社出版能力排行榜(见表10)。

表10 少儿类出版社排行榜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09.JPG

这10家出版社中有2家进入了总排行榜,十个地区入榜。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是2006年新入榜的出版社,其余9家出版社两年均在榜。

(七)大学出版社排行榜

进入竞争力监测系统的大学出版社计有105家,占监测出版社总数的18.92%。大学出版社大部分是社科类和科技类出版社,但由于大学出版社数量庞大,且具有很强的出版能力,故特对此类出版社进行排行。我们取图书出版能力排名前20位的大学出版社形成大学出版社出版能力排行榜(见表11)。

表11 大学出版社排行榜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10.JPG

这20家出版社中有8家进入了总排行榜,包含6家中央级出版社(前5名均为中央社),4家上海地区的出版社,3家重庆地区的出版社。

在2006年和2005年的榜单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稳居大学社排行榜前五位,两年的名次基本稳定。这五家出版社的出版能力在前20名大学出版社的贡献率超过50%,称为大学社出版能力的前五强。东南大学出版社是2006年新入榜的出版社,其余19家出版社两年均在榜。

(八)最具成长性出版社排行榜

与2005年数据能够对应的554家出版社中,有310家出版社的出版能力实现了增长,其余245家出版社则出现下降。我们取有增长的310家出版社中的前20位形成出版社成长性排行榜(见表12)。

表12 出版社的成长性排行榜

\Images\2005-2009\sb071102B0211.JPG

与2005年相比,进入成长性排行榜的出版社变化较大。一般而言,生产力规模较小的出版社具有更强的成长性,因为其基数小,只要实现一定的成长增量,就可以带来较大的变化。但从结果看,规模庞大的出版社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成长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大社不乏其中。20家出版社中,12家出版社进入了前50名总榜。

2006年成长性排行榜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各地人民出版社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在榜的各地人民出版社共有5家,占榜单的20%。中央所属及解放军所属出版社与地方出版社的成长性持平,各占50%。科技和社科类出版社最多,各有7家,占总数的70%,教育类3家,综合类2家,少儿类1家。

(本课题分析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刘拥军、中国图书商报记者马莹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