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台湾地区图书出版业购并、整合、异业结盟呈加速之势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6/29 作者:刘波

在中国大陆以外,中文书籍也有着广泛的使用人群和市场,其中尤以台湾地区使用中文的人数最多、最为密集,中文出版品市场规模最大,中文出版业也比较发达。因此,了解台湾的出版业现状,对于两岸出版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台湾学术界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绩以及台湾图书出版业在传承中华文明、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有些方面甚至超过大陆的水准,其影响也是广泛而巨大的。

台湾地区的出版产业,其产值占台湾总产值的0.5%,但对社会的作用不容小觑,目前台湾经济面临衰退、产业外移、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对原本已是高度竞争的出版产业来说真是雪上加霜。但长久以来,台湾出版风气开放、发展蓬勃,累积的知识及创意使它在整个亚洲都仍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归纳台湾图书出版业的一些特点,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台湾的图书出版业非常繁荣,出版社及出版的图书数量多、增长快;出版社经营趋向集团化;出版社特色鲜明;政府出版品机制完善;出版物以语言文学、应用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主,以成年人和专业研究人士为主要读者对象。

台湾出版社生态环境:遭遇冰火两重天

目前全球出版业正经受着一场出版革命。这场全球性的出版革命是伴随着信息高科技的发展,所推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而出现的。台湾地区出版业也不能“幸免”,经济信息化、全球化正深刻影响着台湾的出版生态环境。

规 模

中等出版社日渐式微

台湾出版社日趋极端化,只有大型及小型出版社才能存活,不能适应的中型出版社势必消失。

在台湾,管理出版业的机构为“行政院新闻局”,但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管理由“国家图书馆”来承担,出版社、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出版图书,须向“国家图书馆国际标准书号中心”申请ISBN号。

台湾的图书出版业非常繁荣,出版机构数量庞大,而且增长速度惊人。据“行政院新闻局”发行的《出版年鉴2005》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得知台湾近10余年来出版社数量及其增长情况,见表1。

表1:1994~2004年台湾地区出版机构数目表

\Images\2005-2009\sb070629B0801.JPG

从1994~2004年的11年间,台湾地区的出版社从4439家增长到7500家左右,年均净增加将近3000家。2001年以后,增长的趋势放缓,出版社数量稳定在7500家上下。这个数字并不包括已经倒闭的出版机构在内,可见数量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近九年来出版机构增长的情况,见表2。

表2:1997~2005年台湾地区出版机构增长情况表

\Images\2005-2009\sb070629B0802.JPG

从表2可以看出,最近9年,台湾地区出版社增长达7000余家,而且年增长量逐年上涨,增长速度最快的2005年居然新增了1025家出版机构,几乎是大陆地区出版社总数的两倍。

出版机构的过度生长必然加剧出版业的竞争,优胜劣汰的过程也非常快。新的出版机构虽然层出不穷,出版机构倒闭的消息也屡见不鲜。根据“国家图书馆国际标准书号中心”网站上公布的资料,截至2006年8月,该中心共记录台湾地区出版机构资料15004笔,其中政府机构1686笔,非政府机构9688笔,此外还有个人3630笔。除去个人申请书号之外,以团体名义(包括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申请ISBN号的出版机构资料计有11374笔。这一数字比近几年来比较稳定的7500家左右这个数字多了3000余家。这3000余家,大致可以看作曾经活跃在市场上但是现在已经倒闭了的出版社的家数,可见台湾地区出版社竞争的激烈程度。

不过,上述的统计都包含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学术教育机构在内,若从商业性出版社的角度统计,出版机构的数字就小得多。据2003年台湾有关部门《图书出版产业调查研究报告》提供的信息,“根据‘国家图书馆ISBN中心’2003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2年至少申请一种ISBN的出版社仅2648家(含政府机关)”。可见,在台湾地区图书出版机构家数特别多,并且维持高成长率的表象下,有经营活动的不到40%。此外,还有不少出版社采取品牌区隔策略,同一个公司登记多个出版社名称,成为所谓的“出版集团”,这些“出版集团”其实只是一个出版机构。若考虑这一因素,台湾地区活跃的出版机构大概在2000家左右。台湾出版业者估算的结论也与这一数字很接近。

台湾地区不同出版机构的活跃程度差异很大,很多出版机构常年没有出版经营活动。据2003年台湾有关部门《图书出版产业调查研究报告》提供的信息,“在2002年出版年鉴统计台湾地区截至2000年有7093家图书出版业者,而文建会在2001出版的《2000年台湾图书杂志出版市场调查》中,发现有申请ISBN编号4个号码以上之出版社有1170家,扣除政府机关、学校及个人,则仅有987家”。由此可见,台湾地区仅有将近14%的出版社是比较活跃的商业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种数在四种以上。比例高达86%的出版社一年出版图书不到四种,换言之,大部分出版机构几乎是处于半休眠状态。

与出版社数量很多相对应的,是出版社规模差距悬殊,绝大部分出版社的规模都很小。超过八成的出版社职员少于10人,这些出版社的平均员工人数为3人;员工人数在100~299人之间的比例则不足2%;而员工人数超过300人的大型企业仅有4家,这四家出版社平均员工人数为735人,其总人数为出版业总从业人员的24%。

台湾地区出版社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77.6%的出版机构集中在北部地区(包括台北市、台北县、基隆市、桃园县、新竹市、新竹县、宜兰县),而台北市集中了所有出版机构的63.8%,台北县占10.1%,台北县市无愧为台湾地区的出版中心。其他地区,台中市占7.2%,台南市占4.3%,高雄市4.1%,别的县市出版机构更少。

市 场

跨业结盟方兴未艾

台湾市场陕小,出版社众多,在“大者恒大,小者恒小”的规律下,购并、整合、同异业结盟是必走之路,并以“利润中心”为模式,旗下子公司共享通路行销等管理平台,但各家编辑室仍采取独立分工的模式。

近几年来,台湾地区的出版社加速朝集团化的方向迈进。这一进程最为受人瞩目的事件是2001年tom.com介入台湾出版业。2001年5月,电脑家庭出版集团、城邦出版集团与李嘉诚控股的香港媒体集团tom.com跨界联盟;同年11月,李嘉诚收购尖端出版社;同年12月,tom.com又收购商周媒体集团股份。自此,tom.com拥有城邦文化出版集团、商周媒体集团、尖端出版集团三个大型图书出版集团,以及主营杂志出版业的侬侬国际媒体集团和电脑家庭出版集团 ,成为最大的中文平面媒体。tom.com拥有尖端、商周、麦田、猫头鹰、脸谱、三言社、边城、布克文化、奇幻基地、积木文化、原水文化、性林文化、易博士、启示、红树林、墨刻、红色、橡树林、果实、相映文化、经济新潮社、马可孛罗、格林文化等超过40个出版品牌,每年出版超过1800种新书目,印书1000万本,共拥有15000多个书目,同时占有台湾3/4的杂志市场。在台湾,有相当规模的出版社集团化运作屡见不鲜。2002年,心灵工坊、女书、高谈、智慧体、玉山社五家小出版社合组“启动阅读出版联盟”。

经营方式

小众化·专业化·品牌化

在出版走向集团化的背景下,同一个集团的各家出版社各司其职,各自负责某一类图书的出版。有的出版集团,为了某一类图书的出版,特意成立新的出版社,以图建立品牌,打开市场。绝大部分出版社都是朝着“专业出版社”方式经营,强调“小而美”、“量小质精”的出版理念。

台湾的出版社数量多,而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几乎每一家出版社都有它自身特定的出版范围,出版的图书大致都围绕着一个或几个核心议题或范畴。尤其是一些小出版社,专注于某一个较小的领域,出版品特色鲜明。比如,联经出版公司、远流出版公司都是大型的综合性出版社,出版的人文学术类书籍久负盛名;九章出版社主要出版数学类书籍;广文书局、龙文出版社的出版品以影印古籍为主;古文字研究、古典文献类书籍是艺文出版社的主要关注范围;张老师文化主要关注心理学与青少年成长题材;元气斋的出版范围是中医与健康;海峡学术出版社大量出版台海关系题材的图书;法鼓出版社主要出版佛教类书籍;联合文学、INK印刻则是台湾重要的文学出版社,大量出版文学作品;士明、千华、保成、大华传真等出版社则全力出版各种考试辅导用书。

在出版走向集团化的背景下,同一个集团的各家出版社各司其职,各自负责某一类图书的出版。以城邦文化出版集团旗下的出版社为例,商周出版社和麦田出版都是多元的综合性的出版公司,出版品涵盖社会、通俗、政治、文学、历史、军事等多个方面;积木文化以生活实用书为主要出版类别;性林文化出版社以性教育、两性关系、性与文化为主的专业两性知识出版品为主;经济新潮社以出版经济趋势、经营管理相关的出版品为主;马可波罗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是以探险、旅行史、旅行文学为主;红色出版社出版城市轻文学起家,逐步扩展到网络文学;猫头鹰出版社主营中文工具书;边城关注的是在书写史与图像史的更迭中,屡屡被人忽视或不敢直视的题材;三言社的出版品以湖南出版集团出版品为主要出版题材,以中文繁体版本在台湾发行;脸谱出版社以出版推理小说为主。

有的出版集团,为了某一类图书的出版,特意成立新的出版社,以图建立品牌,打开市场。比如,以学术著作、大专教材为出版重点的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为出版考试辅导用书专门成立的考用出版社,为出版家庭、保健、知识、理财、休闲等类图书成立书泉出版社,又并购台湾古籍出版公司出版古籍类图书,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出版集团。另一个著名的综合性出版社天下文化,于2002年10月成立新的出版社小天下,专门出版儿童读物。

在商业性出版社和学术性出版机构之外,政府机构也是台湾地区图书的重要出版者。以政府机关或其附属机构的经费或名义出版发行的出版品称为政府出版品。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出版品公开,保障人民的知情权,使人民有充分的信息监督施政,是政府服务民众的必要举措,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台湾地区有完善的政府出版品制度。1999年4月29日,“行政院”将“政府资讯公开法”草案送“立法院”审议。2005年底,“立法院”三读通过该法案。该法案第二章第六条规定:“与人民权益攸关之施政、措施及其它有关之政府信息,以主动公开为原则,并应适时为之。”依法应主动公开的信息包括:条约、对外关系文书、法律、法规命令、地方自治法规、合议制机关的会议纪录、施政计划、业务统计、研究报告、行政指导有关文书等等。这些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书籍的形式出版的。此后,各级政府机关依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建立了较完善的政府出版品制度。截至2006年8月,台湾地区共有1686家政府机构在“国家图书馆国际标准书号中心”申请过ISBN号,2000年出版发行的政府出版品总数为5349笔,2001年为6320笔,2003年为6558种,2004年为6745种,达到总出版量的1/5。

在台湾地区,个人出版书籍比较自由,可以直接向“国家图书馆国际标准书号管理中心”申请ISBN出版书籍。近九年来个人申请ISBN的人次,见表3。

表3:1997~2005年台湾地区个人申请书号人次表

\Images\2005-2009\sb070629B0803.JPG

近9年来,个人申请ISBN的数量一直稳定在300人上下。这些书籍质量良莠不齐,发行渠道各异,收集、订购很困难。

台湾图书出版:新媒体和流行文化革新出版内容

全世界都面临着“阅读率下降”的困境,台湾也不例外。读者花在阅读书籍的时间越来越少,也造成出版内容的转变:由于年轻人逐渐习惯在网络上阅读,满足他们阅读需求的“网络小说”、“电子书”也应运而生;受日韩流行文化影响,影视图书受到读者追捧,不论什么类型的书,打上“明星”二字,几乎都能大卖;因为“图多文少”的方式大受读者欢迎,从而开启了“图像化出版”的新时代。

台湾地区拥有数千家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种类数量相当大。与出版社的数量类似,台湾地区出版的图书种数也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根据台北“国家图书馆国际标准书号中心”的统计,1990年以来台湾地区申请ISBN号的图书数量,见表4。

表4:1990~2006年台湾地区图书出版数量表

\Images\2005-2009\sb070629B0804.JPG

从表4可以看出,1991年,台湾地区申请ISBN号的图书总数尚不到2万,1994年就已经超过3万,2001突破4万大关,到2005年达到4.6万多种。2000年以来,平均每个月出版的新书达到3000多种。总体上看,台湾地区近十多年来出版的图书总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年平均增长将近2000年,增长速度非常快。

台湾总人口只有2300万,市场规模毕竟有限。众多的出版社挤在一个狭小的市场上,造成同行间的激烈竞争。出版的新书种类多,图书内容雷同性高,因此每种图书的印数都不高。2002年左右,一般的黑白图书基本印量只有1000册左右,彩图本才会印到3000册。而且, 大约80%以上的书不会有重版的机会。

台湾出版界推出的图书,种类繁多,内容无所不包,形式也多种多样。据台北“国家图书馆国际标准书号中心”的统计,可以归纳出2002年台湾地区出版图书的内容分布,见表5。

表5:2002年台湾地区图书出版种数一览表

\Images\2005-2009\sb070629B0805.JPG

2002年出版的图书38581种,除不方便归类的以外,语言文学类最为大宗,达8006种;其次为应用科学类,有4269种;再次为社会科学类,有3999种;总类最少,仅有269种;儿童文学类次少,有276种。

以2006年3月与8月为例,出版的图书内容分布,见表6。

表6:2006年3月、8月新书类别统计表

\Images\2005-2009\sb070629B0806.JPG

2006年3月与8月申请书号的图书中,除不便归类的以外,语言文学类最为大宗,分别达770种与646种;其次为应用科学类,分别为512种与445种;再次为社会科学类,分别有414种与393种;总类最少,分别仅有41种与25种;儿童文学类次少,分别有43种与65种。

从上面两组统计数字来看,图书出版的内容分布上保持稳定,以语言文学类数量最多,应用科学与社会科学数量也较多,儿童文学类和总类数量最少。

从读者对象来看,图书可以分为儿童读物、青少年读物、成年读物、专业研究著作、参考工具书等五类。下表是分别以2006年1~3月与5~7月《新书资讯月刊》的新书介绍为例,依读者对象区分而得的统计结果,见表7。

表7:2006年上半年新书适读对象统计表

\Images\2005-2009\sb070629B0807.JPG

从上表可以得知,成人读物占的比重最大,超过40%;青少年读物和专业研究著作各占1/5到1/4;儿童读物占5%上下;参考工具书最少。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一统计能大致反映台湾出版图书的整体读者对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