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市场疲软一个不容回避的存在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7/10 作者:沈山,王颖,黄瑶莉

编者按:今年的图书市场,格外引人注目。行业以外,已有诸多媒体对上半年的图书市场予以探究评说。行业以内,人们聚在一起谈的,更是市场。这表明,市场波动正越来越多地给业界人们带来困惑与苦恼。
无论是从出版商、批发商还是零售商传出来的信息,无一例外地都是今年图书市场的疲软之象比往年来得早,来得猛,来得有几分不容置疑。那么,诱发这种疲软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是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不可避免的态势呢?还是需求乏力、市场不可能再攀新高?还是出版发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选题枯竭促销技穷,社店关系期待新的整合?还是市场不规范,竞争呼唤规则?抑或是这几者兼而有之?疲软之中的希望之光在哪里?下半年图书市场回升是否有望?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疲软?该以什么样的对策来走出疲软?
从本期起,本报特为推出“’98上半年图书市场系列报告”。“报告”共分四篇,三个部分;一:状态;二、三:成因;四:对策,依次推出。受认识水平和资讯材料等诸种因素之限,我们的报告不一定十分全面,更谈不上多么权威,但这是我们的记者调查采访35家出版社、30家零售店和8家批销中心的结果。我们愿意和业内外人士共同思索、探讨,愿意为图书市场的走向繁荣提供一面镜子、一种思维方式和一声呐喊。
记得96年图书市场一场提前到来的淡季,曾引起书业界一片恐慌,但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仅仅是场虚惊,危机很快尘埃落定,随后图书市场的发展出人意料地转为兴旺。97年,图书市场的发展相对于前几年的繁荣,陷入了某种低迷。而在关于今年上半年图书市场状况的大量采访中,记者似乎看到这种低迷在无力挽回地加强。因为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来自出版商,还是来自批发商,抑或是来自零售商的消息,都表明了这种低迷,据国家新闻出版署计财司统计:1—5月全国图书销售只比去年同期增长9.74%,而1997年全年销售比上一年增长17.5%,今年的增长水平远低于去年。
订货会:败走麦城
除了年初北京订货会冒过一阵虚火,随后的一系列订货会几乎全部败走麦城。难怪有人戏言:酒肉穿肠过,就是不订货
事实上,今年书业不景气之严重从上半年一系列订货会的清淡可见一斑。
除了年初北京订货会冒过一阵虚火,随后的一系列各种名目的订货会,如文艺社订货会、地科联订货会、中央科技16联订货会、综合大学社订货会、署直社订货会以及长沙民营渠道订货会等,传出的信息可谓是一茬不如一茬。
5月在春城昆明召开的以中央科技16联为核心力量的’98部分科技社订货会,参会社由过去的20—30家出版社扩大到50余家,订货码洋却仅由97年的6000余万元,增加到7000余万元,增长很少。
在开封召开的综合大学出版社订货会,订货单位不踊跃,订货码洋难以令人振奋,因此,在本届订货会上,大学社之间的发行工作研讨会成为更重要的主角,订货反而退居其次。
今年4月在昆明召开的文艺集团订货会,参加订货会的出版社和销货店比历届有所增多,但订货码洋却比去年1.2亿元减少了4000万元,其中订货码洋超过100万元的出版社只有14家。这也反映出今年文艺类图书的疲软尤为严重。
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署直社订货会订货形势也不乐观,许多会后的统计数据均较模糊。
而今年5月在长沙召开的二渠道订货会,其情景更是哀鸿遍野。
据分析,订货会的萧条,一方面表明这两年发行渠道的改革已初见成效,出版社亦或销货店对订货会的依赖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这也表明了今年图书市场整体上的疲软。
零售店:增长乏力
作为现实的和终极的市场,零售店今年所面临的增长乏力乃至销售下滑的困境,是近几年所从未有过的
销货店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大部分销货店的销售进入平淡阶段,即便是增长,也一般远低于前几年水平。从5月召开的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新华书店年会传来的信息表明,今年1—4月,全国39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新华书店一般图书零售的平均增长仅为7.6%,有的书店出现负增长且幅度较大,而这还仅仅是1——4月所谓旺季的情况,自5月进入淡季后,这种市场的疲态更是尽露无遗,而在前几年,城市店的零售额总是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
今年1~4月长沙市店销售码洋比去年同期下滑265万元,下滑幅度达10%,而这种下滑还是长沙市店在充分作好丰富品种(如五一路门市品种由1.5万增加到2万)、店堂装修及加强服务等项工作后发生的。“市场疲软显而易见,挡都挡不住”——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