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1999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年报之一 全国图书市场景气指数分析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0/2/25 作者:蒋晞亮

\Images\1995-2000\CBSB2000022513T001.JPG

\Images\1995-2000\CBSB2000022513T002.JPG

\Images\1995-2000\CBSB2000022513T003.JPG

季度指数:
由于图书市场的季节性规律非常明显,因此,经过平滑月度指数而获得的季度指数能更有效的反映长期趋势。季度指数主要是以季度为单位,以本季度零售水平和初期零售水平相比较而得。在年度报告中,我们以1999年第一季度为季度指数的初期,即该季度的指数为100点,其他各季度指数都是其零售额和初始季度比较而得;举例来说,如果1999年第三季度销售水平为第一季度的1.5倍,那么该季度指数为150点。
(一)1999年图书市场综合评述
作为20世纪的最后一年,1999年对中国的图书市场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既体现了中国书业数年艰辛改革的成果,同时也向业内人士宣告21世纪的中国书业道路仍将非常漫长。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监测系统表明,1999年中国图书市场发展状况基本良好,尽管受全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但图书市场的总体表现仍然是稳中有涨。受资料积累的限制,我们仅对1999年第三、四季度和1998年第三、四季度作了比较。结果表明,1999年第三、四季度市场指数(一般图书,不含教辅)比1998年同期分别增长24.18%和13.50%,综合指数(含教辅)分别增长24.35%和15.39%,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增长;和前几年受经济大环境制约,由低价、印制成本大幅上升导致的书价暴涨拉动的图书市场猛涨有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目前经济尚处于衰退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企盼图书市场有超越经济大形势的高速发展是不现实的。研究人员认为,在今后数年,中国图书市场仍将保持稳中有涨的局势,但是涨幅会不断调整,直到达到一个基本稳定的数值,它意味着中国图书市场发育的基本成熟。
1999年中国图书市场依然表现出强烈的季节性销售差异,各季节的涨跌趋势非常明显: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持续上升,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则持续下降。和往年不同,今年季节变化主要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今年上半年的淡季来得早,持续时间长,连续下滑速度快。我们的一些调查表明,一般新华书店5、6月份日销售量已经接近2、3月份日销售的一半;民营书店的差异没这么大,但是下滑幅度也让人担忧。从市场指数情况来看,1999年4月市场指数从3月份111.38点下滑到98.23点,下滑幅度达到11.81%,紧随的5、6两个月的连续滑坡又使市场指数降到94.21点,再降到89.06点,创造了自本系统建立以来的最低点,这样的状况令业内人士一片惶恐。
其二:受暑期和新学期的影响,第三季度的反弹十分强劲,销售旺季持续时间较长。7月份暑假的来临终于给灰色的图书市场抹上了亮彩,图书市场由销售淡季转向销售旺季,市场指数从6月份的89.06点跃升到112.56点,上涨幅度高达26.39%,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以后,市场指数一路飞升,相继从112.56点跃到117.79点,再跃到122.86点,即使10月份出现下滑,但指数水平仍然维持在120点以上。这些迹象表明图书市场连续四个月都处于销售旺季。
书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吸引了业内人士的注意力,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不平衡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各地区图书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尽管全国图书市场总体状况是稳中有涨,但是如果从各地区的情况来看,差异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华东地区第四季度仅和去年同期持平,基本是零增长;而东北、华北、中南各地区都实现了高速增长。由于华东地区占了全国图书市场超过40%的市场份额,因此,华东地区的零增长大大影响了全国图书市场的增长状况。
其二,各类图书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总的来看,英语图书市场和科技图书市场增长幅度较大,含有法律、财经类别的社科图书市场比较平稳,而文学类图书市场则没有起色,表现尴尬。当然这种状况的出现是有社会背景的。
(二)全国市场指数和综合指数分析
1999年度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指数和综合指数总体上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全年度形成了两个完整的涨跌周期:上半年是第一周期,下半